機構“嚇壞”了!資金出逃醫藥股遭砸盤

机构“吓坏”了!资金出逃医药股遭砸盘

華夏時報記者 王俊仙 南京報道

12月17日,聯合採購辦公室公佈了“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的中選結果,與10天前發佈的擬中選結果名單相比未發生明顯差異。17日-19日,中信醫藥指數累計下跌4.63%。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帶量採購導致的醫藥股普遍大跌雖然也存在錯殺,但帶量採購對醫藥股帶來的長期影響不容忽視,未來行業洗牌或將加劇,一些研發實力不夠的藥企生存壓力加大,藥企應當及早制定策略應對。

機構砸盤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2月19日收盤,中信醫藥指數為中信一級行業指數中跌幅最大的板塊,跌幅高達2.62%,領跌大盤;而以近10日累計漲跌幅來看,中信醫藥指數的跌幅高達13.96%,比跌幅第二的中信電子元器件指數要高逾6個百分點。

這一波醫藥股下滑源於“4+7”帶量採購的預中標結果12月6日出爐,31個預中標品種的平均降價幅度約50%,遠超於市場之前30%-40%的預期,降價幅度最高的達90%。

受此消息影響,當日下午開盤後,醫藥股普遍出現“跳水”,隨後出現了分化:首當其衝的是樂普醫療,“落榜”的樂普醫療直線跌停,而“上榜”最多的企業——華海藥業共有6個藥品中標,其在當日2點20分左右止跌回升,收漲3.04%,京新藥業也因預中標而反彈,收漲0.3%。

然而由於預中標品種的平均降價幅度遠超預期,12月7日和10日,醫藥股繼續大跌,中信醫藥指數跌幅為3.69%和1.29%,華海藥業和京新藥業也回吐前一個交易日的漲幅,連續兩個交易日累計下跌幅度超過10%。

從盤後數據來看,12月6日-10日的三個交易日內,樂普醫療和華東醫藥遭機構大幅拋售,賣出樂普醫療金額前五席中,三席為機構專用席位,累計淨賣出3.05億元,深股通專用賣出1757.58萬元;賣出華東醫藥前五大的席位中機構席位佔了三席,累計淨賣出3.18億元,深股通淨賣出1862.5萬元,只有一個機構席位位於買入金額第五位,淨買入2865.52萬元。

帶量採購降了什麼?

事實上,這也並不是帶量採購政策首次影響到醫藥股。在今年9月11日帶量採購方案公佈時,A股醫藥板塊就出現了集體下挫。

12月7日至17日,醫藥類上市公司紛紛公開回答有關帶量採購的影響:有的表示公司沒有品種參與,暫無重大影響;有的認為帶量採購為公司大部分產品提供了進入市場的機會;有的表示未中標,但持續關注“4+7”帶量採購的政策變化,積極採取應對措施。

“帶量採購以價換量,中標企業雖然獲得市場但也因採購價格低於預期而股價大跌,一些主營創新藥、高端醫療設備等受帶量採購政策影響較小的醫藥股則遭到了錯殺。”江蘇一位醫藥公司高管表示,如果帶量採購執行到位,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的銷售成本和財務成本。

事實上,與海外仿製藥企“低毛利、低費用”的利潤結構不同,國內仿製藥企目前普遍呈現“高毛利、高費用”的特點。

根據Wind統計,Wind仿製藥指數成份股中,七成的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在50%-80%之間,濟川藥業今年前三季度的銷售費用在營業總收入中的佔比最高,為50.76%,其次是海思科的44.98%和華潤雙鶴的39.6%。

“上市公司很多營銷成本達到了60%以上,這個比例就是醫保局通過帶量採購大幅度壓價的依據。醫藥局認為,帶量採購了,藥企就不必設置營銷體系了,這部分費用可以用於降價。”北京鼎臣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總經理史立臣向記者指出。

安信國際分析師李艾蔚則認為,中標產品不需要市場維護,不產生銷售費用(目前藥企銷售費用約佔收入的30%-40%),抵消部分降價影響。從國際市場來看,普通化學仿製藥利潤率可能穩定在10%-20%左右。此前我國仿製藥的毛利率高達70%-80%,遠高於國際仿製藥企業的40%-50%,使得我國藥企缺乏創新動力,國產藥品以仿製藥為主,仿製藥銷售額佔所有藥品的80%,而美國市場中仿製藥銷售額佔比只有20%。

研發創新成試金石

據業內人士分析,帶量採購政策還將對整個醫藥行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未來行業洗牌或將加劇,一些研發實力不夠的藥企生存壓力加大。

安信國際首席醫藥分析師李艾蔚認為,短期內難仿首仿藥、生物類似藥、特殊劑型、創新藥降價壓力小,業績確定性仍然很大;長期來看,醫藥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回到研發和創新,但需注意創新領域和品種需要差異性或臨床優勢。研發實力強、在研產品儲備豐富的公司未來成長確定性強。

而研發創新能力的重要性也受到多家券商研報的支持。

中泰證券認為,帶量採購激進的降價方式將倒逼企業加速轉型升級。仿製藥降價是長期趨勢,縮短了產品的生命週期,但是上量速度加快也使得產品峰值更早達到,政策會驅使行業加大新仿製藥開發、創新藥領域的投入,加速產業升級。

天風證券表示,仿製藥行業的整合和大浪淘沙大幕拉開,未來優勝劣汰,行業集中度提升是大趨勢。對於仿製藥企業而言,需積極應對行業的挑戰,在醫保控費約束和產品競爭的雙重疊加下,仿製藥企業需要加大品種儲備,形成梯隊對沖單品種下滑風險,同時要加強成本管控,提升對上游原料藥的掌控力;長遠來看要向高端仿製藥進階,挑戰創新藥難度。

在上述Wind仿製藥指數成份股中,從絕對值上來看,今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最高的是恆瑞醫藥,研發費用為17.37億元,其次是上海藥業7.56億元和科倫藥業6.21億元,而從研發費用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來看,比重最高的是普利製藥,佔比為20.65%,其次是恆瑞醫藥的13.94%,接著是京新藥業和信立泰,研發費用佔比8.5%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