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祕

良渚文化在工藝上的神秘之處就是良渚的陰刻線(參見《古玉學步(69):浮雕陰刻良渚紋工序嚴謹如傳神》),良渚文化玉器的陰刻線帶有不可複製的“唯一性”特徵。

(一)良渚玉器陰刻線的工藝特徵

館藏良渚玉器陰刻線的微距圖,能夠充分展示良渚陰刻線的工藝特徵(圖1,參見《古玉學步《(79):高清大圖賞辨良渚真仿陰刻線》》):

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秘

圖1-1

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秘

圖1-2

1、陰刻線密集、平行排列,偶見錯線但線之間界限分明,很少堆疊(重線)(圖2);

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秘

圖2

2、陰刻線粗細不一,微距圖見刻線帶有無規律的寬窄變化,線槽邊緣多見毛刺(圖3);

3、陰刻線深淺不一,微距圖見槽底高低不平,來回重複刮蹭明顯(圖3);

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秘

圖3

4、長線為重刻接續,疏密不均,密集處1毫米內或見3-5條刻線的結束(圖4)。

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秘

圖4-1

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秘

圖4-2

由於館藏品一般人難以近距離觀摩的侷限,對於良渚陰刻線的細部特徵,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方向明先生的考古繪圖,是對良渚陰刻線痕跡的精準解讀和詮釋(上述圖4就是出自方向明先生的《良渚玉器線繪》一書)。

以上這些都是尖銳形器具徒手直刻留下的痕跡特徵(圖5)。

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秘

圖5

良渚制玉陰刻線工藝已然失傳,有些1毫米內刻畫3到5條線不於啻肉眼微雕?簡直不可思議,至今仍然是謎。陰線刻劃的工具有說是鯊魚牙齒(有出土、良渚博物院有收藏),有主張是燧石,也有人認為是天然金剛石(另行探究,在此不再贅述)。

(二)良渚陰刻線的早期仿冒

早期的仿冒良渚陰刻線是所謂神乎其神的“跳刀工”,又稱為“眉毛工”,流傳很廣、由於藥性很大、貽害很深,有些認假為真者甚至到了矢志不移的程度。

仿冒的“跳刀工”大約分為兩種:

一種是斜平行跳刀,就是陰線內有非常密佈且平行的螺旋紋(圖6)。

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秘

圖6-1

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秘

圖6-2

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秘

圖6-3

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秘

圖6-4

這種特徵,是典型的高速、單向電動砣具加工所留下的特徵:每次雕刻都要根據加工料先調好電砣的轉速,每檔轉速都有固定的震動頻率,震動頻率都會留下如此規律平行的痕跡特徵。

在電砣縱向加工陰線時,陰線是細的,不會呈現螺旋紋,而需求琢飾折角時,電動砣片需求往斜上方推動,視點改動,形成橫切面加大,所以會使折角的陰線發生螺紋且變粗變寬。

其餘都無需解釋了。

另一種是直線式跳刀,就是陰刻線內表現為密集連續的直線擊刻痕(圖7)。

(呀,圖庫太亂了,圖怎麼找不出來啦,下次再補吧,暈。)

早期將所謂的“跳刀工”或者“眉毛工”指認為良渚陰刻線,是由於藏玩者的望文生義和假仿者的以訛傳訛共同造成的。專家發現良渚“有些1毫米內刻畫3到5條線”的神奇後,由於沒有符合條件的微距配圖,仿冒的電動工痕裡“3到5條平行”的就成為“合理”的想象和解釋了,仿冒者就製造這樣的“良渚”提供市場供給。買仿者以望文生義的理解而無意識地以訛傳訛、制仿者為混淆視聽而故意以訛傳訛而樂此不疲,兩者達到一種共振的程度。這樣的錯解遺誤很大,甚至見過一些“專門家”都有專文介紹“眉毛工”的文章,所以,這裡解開這個秘密,肯定是要挨拍磚甚至扔石頭的。

(三)良渚陰刻線的新生仿冒

工藝是不斷進步的,仿工也一樣。最近出現了一種良渚陰刻線的新仿品種(圖8)。

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秘

圖8-1

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秘

圖8-2

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秘

圖8-3

新仿的特徵是:直接把尖銳刻線變成斜削線了,肉眼難以辨識真仿,但微距圖很容易看出:不是良渚刻線、都是現代斜削痕,在羅圈紋上,直行線還算細線,但走到側行線時,由於砣片無法完全跟轉的原因,側線變成漸行漸寬的大斜坡了,幾乎每個羅圈紋的兩側都是大小漸變的小“月牙”。

最後,再欣賞一組館藏良渚陰刻線的神韻(圖9)。

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秘

圖9-1

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秘

圖9-2

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秘

圖9-3

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秘

圖9-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