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首次!北京人口下降,環京樓市利好利空?

人口向來是城市吸引力的風向標。人口大規模流入,不僅意味著城市吸引力與日俱增,更能為內部消費、房地產帶來強勁的新增需求。人口持續流出,則意味著城市吸引力不復,高企的房價將失去最根本的支撐。這一規律,也有例外。

近日,媒體報道,2017年北京常住人口規模為2170.7萬人,比2016年減少2.2萬人,為1997年以來首次實現負增長。數據還顯示,北京市城六區常住人口持續減少,2016至2017兩年城六區常住人口規模累計下降74萬人,年均下降3%左右


20年來首次!北京人口下降,環京樓市利好利空?



2017年北京常住人口僅僅減少了2.2萬,而中心城區人口兩年累計減少74萬,此種懸殊,正是北京主動抽疏中心城區人口的體現。

顯然,這種局面的出現,並非北上廣深失去了吸引力,也不是“逃離北上廣”已經蔚然成了趨勢,而是這兩地主動控制人口的結果。


20年來首次!北京人口下降,環京樓市利好利空?




京滬人口減少,也不必擔心,真正要擔心的是人口流出的二次城市,多數的三四線城市。

這些城市,沒有京滬主動控制人口的豪氣,也沒有二線城市“搶人大戰”的底氣。即使放開落戶限制,敞開大門,依舊阻擋不住人口外流的大趨勢。

提到環京的疏解,可能最快想到的就是廊坊,緊鄰北京通州、大興的一片區域,看起來利好不斷,但也有人說,廊坊是2018年全國最失落的五個城市之一。

在過去的十年,廊坊在增長上堪稱“中國第一地級市”,北京外溢的資源源源不斷注入,但現在形勢完全變了,首先在保定設立了雄安新區,廊坊被“跳過去”了。其次,環京樓市的強調控,讓廊坊經濟陷入深度調整,資金明顯流出。

展望未來,隨著北京新機場的投入使用,以及通州對北三縣的帶動,我們相信,廊坊的經濟會再度耀眼。

環京及都市圈價值潛力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早就有結論了,我們認為,環京房產值得戰略性做多,環京房價同樣也會長期看漲。

環京房價之所以值得“長期看漲”,大邏輯上仍源於北京的大城市治理邏輯的轉換,也就是“疏解非核心功能”,三大支點分別為“新機場”、“副中心”、“雄安新區”,環京房價短期企穩波動的關鍵點在於“炒房客”因素,而炒房客因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開發商的控盤能力,環京樓市與其他地區樓市還不同,環京具有高度的控盤實力,所以,這一因素不能不考慮進去,尤其是操作短線的,更要注意這個問題。


20年來首次!北京人口下降,環京樓市利好利空?


北京的疏解,不僅將大量的北漂等人口資源疏解至環京,還將各類產業、醫療、教育等資源疏解至環京,環京由於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地理優勢,自然享受最便利的承接條件。人口的持續流入將增加環京樓市的供需比例,產業等資源的承接大概率要增加本地及流入人口的工資需求,而教育、醫療等配套更給環京房產提供升值的保障。

北三縣板塊受益“副中心”的建設,將來,那裡會成為北京城的“新中心”,北京中心城區讓位於中央,而北京市級機關的搬遷更能帶動40逾萬人口的轉移。京南板塊受益於“新機場”與“雄安新區”兩大核心利好工程,尤其是新機場圈層與雄安圈層的“重疊處”,將誕生環京最具投資價值的區域。


20年來首次!北京人口下降,環京樓市利好利空?



短線操作方面,環京仍需考慮開發商因素,二手房雖然更能體現真實的市場行情,但二手的定價仍很大程度取決於新盤定價,新盤定價的權限在開發商與地方政府手裡,而環京目前的“限價”尚不能說強勢,所以,握著“新盤定價權”的還是在開發商那裡。而環京各開發商間並非勢均力敵,而是“一家獨大”。一旦環京行情轉暖,環京房價或有快速反彈的可能。

尤其是經過了此輪調控之後,環京房價整體已經調整到位,未來短時間的波動甚至可以忽略不計,這對於短線或剛需群體都同樣適合。而長線上考慮,環京價值更值得“戰略性做多”,這幾乎是投資者的天堂。

人口與房價


長期看人口,這是人口與房價關係最直接的結論。

然而,房價走勢,不僅要看人口流入流出,同樣還要看人口結構。

從人口結構來看,哪裡的年輕人越多,哪裡的樓市支撐性就越強。這不僅是因為,年輕人是主要購房人群,而且從只有年輕人才有加槓桿的慾望和底氣。

如果老年人過多,年輕人不夠用,當初的資產泡沫沒有這麼多人來接盤,資產回報率可能會下降,這對房地產的影響尤其大。

相比而言,北上廣深和一些二線熱門城市,成為年輕人競逐的夢想之地,不僅人口對消費和經濟增長形成支撐,也對房價形成最根本的託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