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決定把億萬收藏全捐給社會,兒子:我只想留一件東西

都說人生如夢,而在這如同白駒過隙一樣的短暫百年光陰裡,身在之物是我們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如果每個人在生前死後都能對社會做出貢獻,都能以自己的一己之力為國家的蓬勃發展添磚加瓦,那麼我們就無愧於塵世走一遭,聊城化以歸盡。可是有些人辛苦打拼一輩子,即使是行將就木也不遠把自己一生所得拱手讓人;而同樣還有一類人,不僅重義輕財,還有難得的大家風範和豁達胸懷,比如在收藏界裡的一些大家,以“散”的方式來收束自己的一生,無愧天地。

馬未都決定把億萬收藏全捐給社會,兒子:我只想留一件東西

願意在臨終前把自己這一生網羅搜尋的奇珍異寶獻給社會的這類人人,比如翁同龢、王世襄、安思遠以及張伯駒等等近代收藏大家。當然江山代有才人出,當下新一代收藏大家馬未都也做出了準備“散”文物古董的決定。同楊瀾的採訪中,馬老表示我們作為人和物件不能比,這些文物古董壽命比我們要久遠還要長遠,而縱觀歷史,這些文物無一例外都是在變動不定的聚散之中流傳下來,放在自己手裡的古董對自己是聚,但是放在博物館的古董對社會和國家是聚,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馬未都決定把億萬收藏全捐給社會,兒子:我只想留一件東西

這些年買古玩文物圈子裡,馬老摸爬滾打,有挫折也有收穫,他在早些年對古董文物尤為看重,對看上眼的物件總是竭力設法得到,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浮華看盡,馬老又有了新的體會和感觸。一次在一本老書上看到了一句真理:“無餘才是至樂”,頓時讓馬老醍醐灌頂,放下佔為己有的慾望之心。馬未都曾告訴過自己的獨子馬添,自己做下的這個決定,馬添並沒有異議,表示自己可以獨立,讓父親放心。

馬未都決定把億萬收藏全捐給社會,兒子:我只想留一件東西

其實如果馬未都把自己的所有收藏都留給兒子的話,那包括在分佈北京、上海、廈門和深圳的各個觀復博物館內的文物古董,價值目前就已經在百億之上了,更何況這些都是價值只增不減的文化遺產,不僅馬添一生無後顧之憂,就是他的後輩子孫都可坐享其成。但是馬添這麼多年來並沒有張嘴向父親索要過任何收藏。作為獨生子,馬添很久就出國求學,學習外國的先進博物館理事制,回來後一直幫襯父親打理觀復博物館。

馬未都決定把億萬收藏全捐給社會,兒子:我只想留一件東西

一開始尊重父親馬未都的決定,表示不會要父親任何東西的馬添,現在又突然反悔,想從馬未都這裡拿一件文物留給自己。馬未都知道後雖然有些驚訝,但也沒有拒絕兒子的要求,讓兒子自己去選自己想要的,就算是留個紀念了。馬添滿聲應下,但是那麼多的奇珍異寶,價值連城的文物收藏,只挑一個出來,真容易挑花了眼。

馬未都決定把億萬收藏全捐給社會,兒子:我只想留一件東西

當然不管最後馬添挑了什麼寶貝,這些都是人家的家事,我們不好過多的參與。不過對於馬未都捐出自己一生的收藏舉動,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大家風範,作為平凡人,我們沒有什麼過多的物質財富能留給社會,但是我們可以在有生之年憑藉自己的努力,做奮鬥向上的好公民,為祖國的繁榮發現出一點小力,您說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