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為之著魔的“養豬業”

資本為之著魔的“養豬業”

曾幾何時,養豬隻是農民乾的事。可是如今不知因何,這幾年卻受到資本的青睞。這當然不止是因為豬本身憨態可掬,寓意吉祥,其背後的容量巨大的商業價值才是資本真實的意圖。拋開現象看本質,應該把養豬當做一門生意來看待了,而資本正是看中這一點,有利可圖。

這不僅僅表現在傳統農牧企業,單目前如溫氏集團、大北農、正邦、金新農、牧原股份、順鑫農業等等A股上市的24家農牧企業這幾年通過上市融資到的錢,也基本上投入到養豬這一板塊。更有房地產大佬萬達、恆大、碧桂園、綠城萬科等等這些全國數一數二的地產商也看中這塊蛋糕。當然無孔不入的互聯網企業也不甘落後,09年網易開始養豬,之後阿里也宣佈進軍養豬業,這不最近京東也宣佈進軍養豬業。一時間,大家把“二師兄”推到了時代的風口。正應雷軍那句話:”站在風口,豬都能飛來“!現在來看“二師兄”真的會飛起來。

資本為之著魔的“養豬業”

中國作為一個豬肉消費大國,消費量約佔到世界豬肉消費總量的一半以上。在中國,豬肉人均年消費量約59公斤,平均每人每天要吃掉3兩多的豬肉,相當於中國每年要消費掉近7億頭豬。整個生豬養殖市場規模高達1.2萬億元以上。這也難怪大佬們紛紛前仆後繼 的去搞養豬了。

資本為之著魔的“養豬業”

在中國當下養豬產業一直處於農業小生產當中,基本上養豬以家庭式為主養豬場規模比較小,很少有大規模的集中生產。市場上的競爭者非常少,可以說這是一個高度分散化的市場,同時也解決大量的農村勞動力,也間接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重視,各地方政府已經開始對生豬養殖場進行整改。所當其衝的就是這些家庭式的養殖戶,面對環保的壓力,很多養殖戶無奈的選擇離場。各地方政府應該有相應的時間過度以及安排人員轉產,解決豬農再就業問題。中小散戶的加速退場,也給了養殖行業快速規模化提供了一個契機,資本聞到了香味,紛紛踏足而至。

資本為之著魔的“養豬業”

養豬業正在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智能、資本密集型快速轉換的階段,這是歷史必然的趨勢。民以食為天,養豬從投入到產出這需要3到5年的時間,在資本逐鹿的時候,這幾年是關鍵年,直接影響到豬肉價格。百姓希望的是能吃到一塊健康、安全、價格適中的好豬肉,也願資本家在逐利的時候能堅守這個底線。

資本為之著魔的“養豬業”

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一起交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