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後夾擊俄羅斯 歐洲對普京綏靖政策 烏克蘭指望誰不言而喻!

這篇寫1500字,綜合討論一下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衝突。

消息滿天飛,但很多都不靠譜,在外媒原文都找不到內容。所以理解目前的局勢,其實還是要從基本的事實角度出發。

特別是目前木叔反覆強調的,如今的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關係,其實已演變成西方和俄羅斯的關係。

烏克蘭在其中前臺演員,或者只是一個棋子而已。因此對雙方博弈的背景可以再深入分析,從三者的三角關係著眼,是一個考察點。

木叔注意到,最近普京和西方博弈有三個動向,這個可以成為觀察烏克蘭問題如何解決的窗口。

第一,普京幾乎“放棄”了波羅申科,開始著眼明年3月烏克蘭大選後的新人。

在黑海刻赤海峽風波開始後不久,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給普京打電話,要交流情況。但是普京拒絕了。

據說此後他還試圖聯繫俄羅斯方面也未果,甚至通過德國總理默克爾等歐洲高層間接喊話普京,但普京一直沒和他直接溝通。

美國前後夾擊俄羅斯 歐洲對普京綏靖政策 烏克蘭指望誰不言而喻!

這是為什麼?

各位應該引起注意。普京表面上說不想影響該國大選,其實正是他著眼於大選後烏克蘭局勢才作出的判斷。

根據目前烏克蘭民調,排在第一位的是前總理季莫申科,她的支持率也就20%左右。第二名的是一位烏克蘭電影明星和喜劇演員。現任總統波羅申科與此人的民調差距差不多,但是排第三位。

這意味著如果民調準確,第一輪選舉會淘汰前兩名之外的候選人,波羅申科都進入不了第二輪,所以很可能會失去總統寶座。

美國前後夾擊俄羅斯 歐洲對普京綏靖政策 烏克蘭指望誰不言而喻!

還有幾個月波羅申科就要下臺,普京從心裡不願理他,理他也沒什麼多大用處,畢竟3月份就要換新人,反正主動權在手,還不如等等,這應該是實情。

第二,美國對俄羅斯“前後夾擊”態勢明顯。

俄羅斯東西部都出現了一些安全隱患。不只是在黑海,也是在日本海。這都與美國有關。

12月5日,美國海軍一艘導彈驅逐艦麥坎貝爾號在俄羅斯遠東最重要的海軍基地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出現。給出的理由是,俄羅斯聲稱的領海12海里有問題,美軍要實施“航行自由”。

這是1987年以來的第一次。也就是說,上一次的時候,蘇聯還沒垮臺。

所以不要輕易認為這只是偶然,或者美國人心血來潮。

其實這是必然,因為與此同時,美國的一艘軍艦也要進入黑海,對烏克蘭予以聲援,對俄羅斯進行威懾。

美國前後夾擊俄羅斯 歐洲對普京綏靖政策 烏克蘭指望誰不言而喻!

美國前後夾擊俄羅斯 歐洲對普京綏靖政策 烏克蘭指望誰不言而喻!

美國對俄羅斯在戰略態勢上當然處於壓制狀態,這是由美軍實力和軍事部署決定的,但同時在俄羅斯東西兩大命門——黑海艦隊和太平洋艦隊處,實施威懾行動,還是很罕見的。

對俄羅斯“前後夾擊”說明美國人對烏克蘭的事情是認真的,至少軍方是認真的,甚至特朗普的態度可能都不會特別在意。

簡而言之,意味著這件事不可能輕易結束。普京釋放被扣的烏克蘭船員後也不會輕易結束。烏克蘭大選後此事也還會繼續以另外一種形式發酵。

第三,歐洲對普京“綏靖政策”仍在持續。

“綏靖政策”這個詞是木叔看到一篇西方媒體的文章分析,覺得還不錯。

雖然不能完全等同於當年張伯倫等英法國家對二戰前納粹德國的政策,但實際上,為了歐洲的一些經濟利益,確實他們沒有對俄羅斯做出很大的威懾舉動。

第一個作出威懾舉動的反而是正在脫歐的英國。

他們在兩天前派遣了數十人的部隊進入烏克蘭“維穩”,其實這是文宣部隊,主要是對俄羅斯網絡戰。代表了英國支持烏克蘭的象徵意義。

目前,當地還有數百名英國軍人在培訓烏克蘭士兵,因此可見他們對烏克蘭夠意思。

美國前後夾擊俄羅斯 歐洲對普京綏靖政策 烏克蘭指望誰不言而喻!

而默克爾為首的歐盟其實在這個問題上這是口頭批評俄羅斯,沒有太多的軍事手段來制約。

原因是經濟利益——俄羅斯和德國等歐洲國家存在天然氣合同,無論是經過烏克蘭還是直接走海路,都讓歐洲被俄羅斯制約的。

而且木叔提醒各位,這個制約不只是這次,上次克里米亞危機也差不多。未來再次發生嚴重對峙情況,可能還會有類似的制約。

拿人手短嘛!歐洲人的“綏靖政策”未來還會影響烏克蘭局勢,這是美國態度之外的又一個變量,將長期起作用。

普京和西方博弈的這三個動向,涉及到與烏克蘭、美國、歐洲的三邊關係,需要深入瞭解,才能有利於對局勢作出長遠判斷。


你如何看待這三個動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