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又名歙縣古城,古稱新安郡。位於安徽黃山市歙縣徽城鎮,總佔地面積24.7平方公里。徽州古城是保存完好的中國四大古城之一。古城始建於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徽州古城是中國三大地方學派之一的"徽學"發祥地,被譽為"東南鄒魯、禮儀之邦"。徽州古城分內城、外廓,有東西南北4個門。此外還保留著甕城、城門、古街、古巷等。

許國石坊,又名大學士坊,俗稱“八腳牌樓”。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城內陽和門東側,跨街而立。立於明萬曆十二年十月。許國石坊是許氏衣錦還鄉時在家鄉歙縣立此坊。許國石坊,其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圍合,全國僅此一例牌坊是封建社會為旌表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是最能詮釋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載體。被譽為“東方的凱旋門”。

徽州府衙建於元末明初。隋義寧年間,越國公汪華即遷於此。現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紹熙年間(1191-1194),州衙毀於大火,隨後重建。明初,衛國公鄧愈改為行樞密院,洪武三年(1370年)復為府治。之後,正統、崇禎曾兩次大修。清乾隆二年重修。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築規制,採用“原工藝、原材料、原規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對徽州府衙進行了修復。


斗山街因依靠斗山得名,建於明清時期的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楊家大院、古私塾許家廳、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古井、罕見的木盾牌坊一“葉氏貞節坊”。

被人美譽為“江南都江堰”的漁梁壩,它位於古徽州府城歙縣以南3公里。曾輝煌一時的徽商抵錢塘、下揚州都要從這裡起步,堪稱徽州商人“夢開始的地方”。如今,漁梁村蜿蜒的青石街巷、孤寂的粉牆黛瓦,兩邊鱗次櫛比的老宅,都印證著這座水運商埠昔日之繁華。“漁梁壩”,這一古代水利工程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壩是用重達數噸的花崗岩砌成。據說,當年徽商最興盛之時,碼頭上時常停靠著300餘艘大小船隻。

徽園再現了徽州城明清時期的風貌,氣勢宏大,古樸典雅,粉牆黛瓦,鱗次錯落,雕刻精美,脈傳徽州文化之神韻,新創徽派建築、雕刻之精華。"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走進徽園,就如走進了婉約的江南,走進了古樸典雅的徽州古城。


棠樾村,以牌坊群而聞名於世,牌坊群由7座牌坊組成,以忠、孝、節、義的順序相向排列,分別建於明代和清代,都是旌表棠樾人的“忠孝節義”的。在牌坊群旁,還有男女二祠,建築規模宏大,磚木石雕特別精緻。與牌坊群相諧互生的鮑家花園是徽文化的傑出代表。

“地以人名顯、人以地增輝”,汪華、許遠是唐模大姓汪、許氏族的祖先,也是族人引以自豪的唐朝“英模”,汪、許兩姓為了同遵唐祖,以祖先為楷模,立“唐模”村名為祖宗樹碑,紀念先賢,歌功頌德,順理成章。是唐朝越國公汪華的太曾祖父叔舉創建。至今村中還留存有唐朝皇帝冊封汪華的聖旨和汪氏家族由植樹選址而始的族譜。

潛口民宅是徽州明代民居的縮影。在一個小山巒上展示出各類不同古民居風貌,頗具匠心,潛口民宅很注意它的代表性。從建築類型看,既有洞社、宅第,也有小橋、路亭、牌坊。在時間跨度上,從明弘治八年延續到明中晚期。從宅主看,有商人的是捐建的"善化亭",老人議事娛樂的"樂善堂",大家旺族的眾廳。


呈坎原名龍溪,有著千百年來傳承不變的“遊呈坎一生無坎”的傳奇過坎文化。始建於東漢三國時期,已有1800多年曆史,是全國獨一無二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整個村落按《易經》、“陰,陽,二氣統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風水理論選址佈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宮。著名理學家朱熹讚譽為:“呈坎雙賢裡、江南第一村”。畢淑敏老師來呈坎不禁嘆到“中國最應該去的地方就是呈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