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點,生活才能更美好,心理學家教你怎樣自私有度!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陷入兩種心理極端,一種是自私到忽略他人感受,還有一種則是無私到憋屈自己。我們總是下定決心想要做個自私的人,卻常常不知從何下手改變。今天的學點心理學,我們教大家如何做一個“自私”有度的人,學會這點,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自私”點,生活才能更美好,心理學家教你怎樣自私有度!

自私和無私都是心靈毒藥

我們總是認為自私的人毫無顧忌,活得瀟瀟灑灑,但實際上,他們失去了來自人際關係中最美好的心理支持,缺乏這點,心理健康也會遲早出問題的。心理學家認為,自私的人並不是所謂心大,而是他們的心理年齡較為“弱智”,導致他們缺乏了對他人和社會的一種感知能力。

而所謂無私的人,恐怕是現實中很多人的心理寫照,幫助朋友時,嘴上滿口答應,心理卻十分不暢快;答應同事和領導時,嘴裡都是一定辦好,卻在行動中最終敗露,烙下不靠譜之名。這種人常常都會陷入一種自我矛盾的心理困境中去,這種惡性循環可能最終會導致人對自己和他人產生很多極端負面的思想。

“自私”點,生活才能更美好,心理學家教你怎樣自私有度!

自私有度,是我們走向美好生活的必經之路

心理學有過一項統計,在認為自己生活比較輕鬆快樂的人中,有錢有權並不是首要標準,甚至都沒有進入到前三;反而,能夠恰當處理人際關係、有自己的生活興趣以及身體健康是人們心理健康的三個重要因素。所以,如何做一個“自私”的人,自私到什麼程度對於人際關係的處理有著很大的影響。

首先我們要理解,本文中的自私並不是毫不關心他人感受,而是需要兼顧自我感受和他人需求,例如:在你經濟十分困難的時候,一個朋友向你借錢,你不借覺得面子過不去,借了自己生活過不去,借與不借其實都挺難受的;

但是,我們應當轉變一種思維方式,如果我借了這筆錢,我的生活會很困難,並且,我也很難預估這筆錢什麼時候能夠還我的時候,你可以“自私”的選擇不借,因為面子問題其實是個偽命題。原因有這樣兩點:

1、如果你說明了困難而選擇不借,這個關係就此受到影響,只能說,這個關係就只能是如此了。

2、如果別人向你借錢的理由能夠讓你產生遲疑,那麼,這筆錢最終從哪裡來,你並不是救世主,所以,借與不借其實影響不大。

“自私”點,生活才能更美好,心理學家教你怎樣自私有度!

心理學有個名詞叫做蹬門檻效應,這個效應決定了人們會向能夠輕易滿足自己求助需求的人逐漸增加求助難度

,並且,人的潛意識當中有一個心理慣性,即需求不斷得到滿足,一旦不滿足這種心理平衡便被打破,反而,你曾經經常幫助的那個人和你成為了“仇人”;雖然你很清楚這是他的問題,但是短時間內你的情緒還是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你對於人際關係的客觀認識。

所以,如何做一個“自私”有度的人,我們應當把握幾個原則:

1、如果在幫與不幫之間十分糾結,心理過程十分痛苦時,可以選擇不幫,因為這意味著你即將幫的忙可能會較大損害你的自身利益,而得到的回報可能並不如你想象般美好。

2、心理平衡,如果你幫了,明知道沒有好的結果,但你心理無悔,那麼沒問題;但是如果你為了面子問題而去幫,那麼,這個最終的結果就是你幫的忙既不能達到他人的標準,反而毀了自己的名聲,當然是選擇不幫。

3、如果你幫這個忙之前你就已經充滿了將來回報的標準,那麼,這就是一種十分幼稚的心理,因為你並不清楚對方是不是一個自私有度的人,有時候,有恩必報並不是一個完全對等的價值觀。如果你有這種心理,勸你還是別幫了,因為將來不僅引發的是你的失望,還有他人對你的鄙視。

“自私”點,生活才能更美好,心理學家教你怎樣自私有度!

我們遇到的問題可能會比這個複雜,但是隻要掌握了自私有度的標準,一旦形成你的人生標準,生活會越來越輕鬆和美好的。(免責聲明:文章轉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私信聯繫,謝謝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