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桃:打好生態牌 脫貧添動能

近年來,松桃自治縣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大力實施“環境立縣”戰略,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大力推進林業生態建設,做足做實“林”文章,通過林業生態扶貧,讓群眾共享林業生態發展成果,為高質量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增添新動能。今年,全縣完成國土綠化面積14.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0.79%,新培育林業市場經濟主體6個,林業總產值達50億元。

眼下正是豐收時節,長坪鄉塘寨、下棚、地卡等6個村160餘名農戶正在種植大戶龍紫光的組織下,搶收鬱金、黃芩等中藥材。

今年,該鄉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通過土地流轉,以“公司+合作社+大戶+農戶”“公司+扶貧項目資金+村集體+貧困戶”等發展模式種植了百合、萱草、丹參等中藥材2200畝,帶動60多戶農戶種植,年人均增收2200元。

近年來,該縣精準對照農業產業發展“八要素”要求,將林業產業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採取林藥、果藥結合等立體種植方式,積極推進中藥材產業標準化、規模化。

在盤信萬畝油茶基地,整齊翠綠的一隴隴茶樹,充滿著生機。盤信鎮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發展了1.2萬畝油茶,油料作物種植面積擴至7335畝,使全鎮1891戶7795人受益。

在脫貧攻堅“春風行動”“夏秋攻勢”中,該縣全面加快林業產業發展,依託森林生態優勢、經濟林基地優勢、林下經濟優勢,結合林旅一體化、苗木一體化建設發展趨勢,推動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加快產業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截至目前,完成油茶基地建設2.3萬畝、花椒3.5萬畝、精品水果0.75萬畝、茶葉0.42萬畝、木竹及其它產業2.7畝,油茶林下套種辣椒和花生0.5萬畝,助推貧困戶4000人脫貧致富。

該縣以“國有公司+村級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做實林業利益聯結機制,按照7:1:2的分紅模式,拓寬林業生態產業幫扶途徑。大力推廣林業“三變”改革經驗,實行“生態扶貧+”發展模式,讓苗鄉百姓在護住一方山水的同時,增加經濟收入。

“我在2002年當上了護林員,一年下來有6000元收入,能給家裡面補貼不少家用。”寨英鎮半溝村的張祥是一名生態護林員,每天看護著這方綠意蔥蔥的山林,而像他這樣的護林員在該鎮還有88個,其中貧困戶84人。

今年以來,該縣聘請1394名生態護林員,其中貧困戶1236名,共整合130餘萬元為護林員發放管護工資和繳納人身意外險,管護隊伍覆蓋28個鄉鎮(街道)509個村(社區),實現了護林全覆蓋,既護住了苗鄉生態,又鼓起了苗鄉群眾的“錢袋子”。(胡小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