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堅決反對父母給孩子檢查作業

為什麼我堅決反對父母給孩子檢查作業

攝影:李晶

每當我說"學習是孩子的事,不要給孩子檢查作業"時,有些父母覺得這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表現,有些父母嘴上同意、心裡認同,行動上卻依然故我。

父母堅持給孩子檢查作業的主要原因有:督促孩子認真學習、擔心作業錯誤太多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老師要求父母檢查作業等。

這些理由每條看似都很有道理,但為什麼我仍然堅持反對呢?

一、學習是孩子的事,不是父母的事

學習是一個人走向社會,並能在社會中立足的必經之路。孩子小時候未必能真切地體會到其中的本質,所以父母有責任讓他懂得這一點。而把學習的主導權交給孩子,讓他在整個過程中做自己的主人,就是最自然,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有人覺得只有學習主動的孩子,父母才敢於放手。但事實是,父母敢於相信孩子、敢於放手,孩子才會主動學習。

如果父母總是覺得不督促孩子、不給他檢查作業、不幫助他解決難題,他就不可能掌握知識,也不可能取得好成績,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卸下自己的壓力,而把責任轉移到比自己更積極、更上心的父母身上。這種習慣一旦養成,父母想要脫身就非常困難了,也就會出現"看著不學,不看著就更不學"的情況。

依賴心理還會影響到孩子的所有行為習慣。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是個獨立的、有責任心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都要有意識地培養,其中當然包括學習。

二、在學習上,老師比父母更有影響力

父母幫孩子檢查作業,與老師批改的最大不同,是孩子更怕老師打的"紅叉子"。因為這份畏懼,他在學習時會更專心、寫作業時會更用心。

父母檢查作業時發現了錯誤或漏洞,無疑會批評孩子,並讓他修改。但無論怎麼批評,孩子都能摸到父母的底線,心裡也就沒有了畏懼。

然而,如果被老師發現了錯誤,孩子就會擔心老師對自己產生不好的看法,或者在同學面前丟臉。為了這份自尊心和榮譽,他也會在學習上儘自己的最大努力。

因此,老師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不僅體現在授課能力和教學水平,還有與其身份相伴隨的權威。只要運用得當,孩子一定會從老師那裡獲得更多的激勵和動力。這是再高明的父母也無法取代的。

三、不贊成老師要求父母檢查作業

我可以理解有些老師希望通過要求父母檢查作業,督促他們關心孩子的學習。但如果希望藉此減輕自己批改作業的負擔,這就存在問題了。

幾乎所有教師都受過專業培訓,並且經過多年的實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學思路。給學生留作業,並通過批改作業發現知識漏洞,進而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如果批改作業的環節由父母替代,老師又從哪裡得知孩子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呢?

更何況父母至多隻能做到讓孩子改正錯誤,卻不能對出現錯誤的深層次原因進行分析和輔導。長此以往,孩子的學習漏洞得不到及時補救,以後的學習必然會受到影響。

所以,老師可以要求父母檢查孩子是否完成了某項作業,但不能要求父母對孩子作業的正確率承擔責任。

還有些老師在微信群中將作業告訴家長,並要求家長督促孩子完成。這種做法對孩子獨立性和責任心的培養非常不利。

學習歸根到底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可以幫他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良好學習的習慣、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但切不可將孩子的學習變成自己的任務,這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