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為何女生越來越暴力?

前些天,小悅有幸代表喜悅心理健康俱樂部參加了由廣州市腦科醫院舉辦的《兒童青少年情緒障礙的早期識別與干預》課程學習。

其中提到了關於校園欺凌給學生帶來的身心傷害令人印象深刻。據權威機構統計,國內發生校園欺凌的概率在10.9%—86.4%(不同城市發生的概率不一樣)。

校園欺凌更是導致被欺凌者自殺風險增加。耶魯大學一項研究表明:受欺凌的青少年出現自殺觀念的風險是其它同齡人的2—9倍。而對於欺凌者而言,會導致犯罪行為增加:長遠來說,在學生時代有欺凌別人的孩子的現象,在他們16—24歲期間發生犯罪風險是其他同齡人的5.3倍,暴力犯罪行為風險是其他人的7.79倍。

校園欺凌——為何女生越來越暴力?


有關校園欺凌的研究表明,校園欺凌是青少年後期犯罪的一個強大的危險信號。因此值得每一位家長、老師、學校乃至全社會的重視。

尤其是近年來,女生在校園裡發生的暴力事件層出不窮:2017年2月28日,北京市西城區某職業學院的一名女學生朱某夥同另外四名女學生在學校女生宿舍樓內,採取惡劣手段,無故毆打、辱罵兩名女學生,還脫光了一名被欺凌女同學的衣服予以羞辱,並用手機拍攝了毆打、羞辱視頻,事後還在微信群進行了傳播,其中一名被害人,當天先後被毆打了三次。

校園欺凌的後果導致被害人精神抑鬱,無法正常生活和學習。後來,這五名女學生均受到刑事追究,法院以尋釁滋事罪分別判處11個月至一年的有期徒刑。

校園欺凌——為何女生越來越暴力?


另一個案例是陝西理工大學大二女生張某被舍友長期欺凌,嚴重時一天被打四次,據當事人及家屬說:“孩子遭舍友陳某暴力傷害長達四個月,期間還遭受經濟勒索,造成身體受傷,精神抑鬱,無法正常學習,甚至需要休學一段時間。”

其實,還有很多類似的欺凌事件在學校裡不斷上演,這些欺凌者給受害人帶來了巨大的身體傷害和精神凌辱。

校園欺凌——為何女生越來越暴力?


為什麼女生在校園欺凌事件中成為兇狠的加害者,少女的羞澀柔美都到哪裡去了?為什麼她們比男生更暴力血腥?

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在談到青少年人格發展時,提出了他的最著名的概念——同一性危機,他認為在12—20歲的青少年時期,往往感到內心有很多衝突,一方面青少年本性衝動的高漲會帶來很多問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臨新的社會要求和社會的衝突而感到困擾和混亂。

青少年會痛恨的排斥那些不適合於他們的同一性,在埃裡克森看來,如果青少年感到他所處的環境受到同齡同性的侵犯,那麼,就會以野獸般的捍衛其生命一樣迸發出驚人的力量進行抵抗。

校園欺凌——為何女生越來越暴力?


一般而言,在同一年齡段,女性的成長髮育要早於男孩,比之男孩的單純,她們更加細膩敏感,自尊心和虛榮心強,好攀比,情緒波動大,對於自我同一性的要求更加強烈。

踏入校園這個小型社會,在與其他女生相處的過程中,一旦發現她人的言語行為有違自身的同一性要求,就會以魯莽過激的方式來脅迫他人,以維護自身的同一性,由最初的關係欺凌,語言欺凌發展為肢體欺凌,給被欺凌者造成巨大的人身和精神傷害。

校園欺凌——為何女生越來越暴力?


所以,我們看到許多女生欺凌事件沒有具體的起因,往往只因一句話,一件小事,甚至是看不慣對方,都可能成為校園欺凌的”由頭“。

女生欺凌事件增多,還與當下社會性別意識扭曲有關,經常聽到有人說:”現在的男孩子越來越女性化,例如男孩子穿裙子,留長髮,行為舉止女性化,陽光帥氣的男生擁有女生的多愁善感;而女孩子越來越男性化,穿著打扮偏男性化,行為舉止粗獷,有部分還樂於抽菸,以此來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

是不是將來男人都會變成女人,而女人變成男人?

校園欺凌——為何女生越來越暴力?


校園欺凌,受害的不僅僅是弱勢的受欺凌者,而加害他人的欺凌者,當他(她)在欺凌弱的同時,也正在傷害自己的人格和善良,一旦走上成人社會,欺凌者本身就會受到法律和社會規則的制約,為整個社會所不容。

該如何犯防範這類事件的再度發生呢?作為父母,首先必須要讀懂孩子,學會如何與孩子溝通;必須懂得一些關於校園欺凌及救濟的相關知識,以加強對自己孩子的保護。當然,社會力量、學校、法律法規無一不可落下,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校園欺凌——為何女生越來越暴力?

校園欺凌——為何女生越來越暴力?

以德為本,身心同療

喜悅心理健康俱樂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