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第二天一早離開海濱城市海法,一路向東,深入以色列北部戈蘭高地。

我們的第一站是十字軍時期建造的貝爾沃堡壘。貝爾沃城堡(堡壘)或貝爾沃國家公園在所有的中文搜索引擎中都找不到,只有維基百科英文版有,而中文版維基百科被屏蔽,導遊小洪很奇怪地問我為什麼會選擇貝爾沃城堡,我告訴她我只是要求在行程中有十字軍遺蹟的內容,其實當初我的目標是阿卡古城——十字軍在這片土地堅持到最後的一座城堡。地接社大概是考慮到阿卡古城和海法都是海濱城市略顯雷同才安排了戈蘭高地的貝爾沃堡壘吧。小洪說貝爾沃堡壘是以色列境內十字軍城堡保存最完好的一個,她做導遊十年除了導遊考試外還是第一次帶遊客來這裡。

這座廢棄的城堡就坐落在約旦河谷邊緣陡峭斜坡上,我們一路從約旦河谷開過來,沿著陡峭的山路盤旋而上,有點眩暈感覺,路邊兩側荒漠包裹,運氣很好,天氣不錯,我們是唯一的遊客。導遊小洪告訴我們,Belboir來自法語,意思是“美麗景色”。如今這裡是貝爾沃國家公園,徒步期間,可以享受上加利利區域、戈蘭高地以及約旦河谷的壯麗景觀。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從古堡向東望去,穿過約旦河谷對面的高地就是約旦。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導遊介紹,城堡屬於同心建築,一層層往外延伸,即便有外人入侵,很難發現其入口,常常入口門掩藏在高深的厚牆凹陷處。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如今古堡已成一片廢墟,置身其中,仍不失雄偉,古樸滄桑,似乎還能感受到當年十字軍的氣息。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這座堡壘建造於1168年,是十字軍開始沒落時期,據說當時有50名騎兵和450名士兵及其家屬助手在這裡,是醫院騎士團的駐地。斯人已去,而今古堡依然在這裡守望著約旦河谷,眺望著如今並不太平的戈蘭高地。十字軍東征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以宗教為名發動的大規模聖戰。持續了近200年的戰爭在13世紀末以歐洲騎士們建立的幾個基督教王國先後覆滅而收場。這是一段混亂的、甚至骯髒的搶劫的歷史,正如顧準所說:“發生過革命、戰爭、流血、屠殺。宗教戰爭的歷史,是教派鬥爭,結合著王權、諸侯、城市多種利益集團的錯綜複雜的關係,中國人讀這段西方史,既難理解,又感到厭煩,” 然而不能忽視的是這段歷史對當今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十字軍所遺留下來的,首先是基督徒與穆斯林之間新的敵意,這些敵意正是今日中東亂局的根源,放大到歐洲乃至全球,似乎正在驗證著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關於“衝突的主要根源將是文化;各文明之間的分界線將成為未來的戰線。”的預言。十字軍東征同時也破壞了歐洲封建體系,碰撞出新的文化。新的詞彙隨著東征後加入到歐洲的語言裡面,例如cotton(綿)、muslin(平紋細布)、divan(沙發床)和bazaar(市場)。歐洲人還帶回許多新奇的紡織品、食物和香料。這些新鮮貨品的需求,加速了貿易活動,意大利的商業城邦國家(尤其是熱那亞和威尼斯)亦因此得到發展。這種需求還促進了自十四世紀開始的地理大發現時代。十字軍所帶回來的金銀財寶並增加了地方上的貨幣供應,大力提升經濟的成長。十字軍東征,間接的促進了歐洲文藝復興的出現。歐洲人東征東方後,發現了在歐洲已經消失了卻仍在當地存在的古希臘文化的殘存,將他們帶回歐洲後,最終導致了文藝復興的出現。

離開貝爾沃城堡,來到約旦河畔的耶穌洗禮處,碰到一批教徒在洗禮,我並不信教,但是面對虔誠的教徒甜美的歌聲,感受著他們的喜悅,還是深深地被感動了。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戈蘭高地在中國人中的知名度並不是來自於十字軍東征或者基督教聖地,而是來自於新聞聯播,來自於中東戰爭。這些天總是有親人和朋友關心我在以色列的安全,其實如今以色列已經與周邊國家簽訂了和平協議,戰爭早已結束,這裡非常安全。參觀了一千年前十字軍在戈蘭高地的城堡遺蹟,感受了2000年前耶穌洗禮處基督教徒的虔誠,午飯過後,我們前往現實中的戈蘭高地——本塔兒山。車行在起起伏伏的山路上,天色突然陰暗下來。路邊就是邊境線,還有大片的雷區,但是沒有看到想象中的荷槍實彈的邊防軍,導遊告訴我們,現在以色列主要依靠無人機進行邊境巡邏。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本塔兒山頂,從這裡望去,前方60公里就是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如今這裡的戰壕哨所已經成了以色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群學生在山頂戰壕自拍,太陽從雲層後面透射出來,天邊現出了耶穌光。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對於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阿以戰爭,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單從猶太人或者阿拉伯人的角度都會有失偏頗。但是對於失去這片土地2000多年後的猶太民族如何重新返回這片已經屬於別人的土地,通過戰爭奪回土地建立國家並立足於此,卻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有機會單獨做些思考。此刻,我只希望戰爭的烏雲早日散去,和平的陽光重回大地。

傍晚時分來到加利利湖邊的彼得就職教堂,也有翻譯為:“聖彼得獻心堂”、“聖彼得受召堂”、“彼得首席堂”。天主教則翻譯為“首牧伯多祿堂”。這裡是基督教的聖地,相傳耶穌復活後曾在此顯靈。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1933年天主教聖方濟各會建成的聖彼得教堂竟然是內外相通的,因為室外的一塊巨石一半在教堂中,一半裸露在外面,這就是聖經中著名的“基督之桌”,相傳耶穌復活後就是在這張桌子上與門徒們一起用餐,正是在這裡,耶穌確立了大弟子彼得作為未來教會領袖的地位。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晚上住在加利利湖邊的基布茲酒店,第二天清晨,散步湖邊。今天要暫時離開以色列,從北部通道進入約旦境內。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今日隨拍:

洗禮的人們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戈蘭高地的霞光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以色列行記2:戈蘭高地


關注徐老遊 跟著老徐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