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張巖 淺析山水畫創作的審美,貼近文脈

雲門張巖

雲門張巖 淺析山水畫創作的審美,貼近文脈

1974年生,中國致公黨黨員。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獲藝術碩士學位,師從中國著名山水畫家張志民先生。現為山東省文聯文藝創作研究院專職畫家、山東畫院青年畫院副院長、山東畫院簽約畫家、山東省致公黨畫院副院長、山東泉城畫院秘書長、副院長、山東美協副秘書長、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作品入選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美展,入選第十、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在全國級別展覽中多次獲獎,參加各類展覽一百餘。

淺析山水畫創作的審美——貼近文脈

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其繪畫語言形式和題材表現的終極目的都是對一種文化的闡釋。中國繪畫是立足傳統,深入生活,旨在表達一種“真、善、美”的生命體悟。在當前文化全球化和世界藝術越來越趨同的時代,並沒有哪一種流派、思潮是統領天下的。

中國山水畫在自身發展的歷史過程中,無論是從理論還是技巧方面,都已經形成了非常完整而龐雜的體系,無論是從最基本的,帶有高度程式化的“樹石法”,或從客觀世界提煉而形成的“披麻皴斧劈皴”等等,使山水畫自稱體系卻又演化為具有個性風格和筆墨意趣的造型語言。隨著不斷地對傳統程式體系的模仿和借用,已經形成了對傳統山水畫認知和審美的固定心理定勢。歷代山水畫表現形式中所建立的程式體系,不僅具有相對獨立的審美價值,還樹立了與之相對應的評判標準。同樣是山水範疇的畫種,由於不同藝術家的創造而產生的巨大差異,已經使原有此畫種較為固定的評判標準在很大程度上失效,變得越來越沒有可比性。基於對傳統的理解,加之各種文化思潮的湧入,山水畫領域的各種創作語言,藝術形式,開始在我思緒中漫生,並努力探索各種山水發展的可能性。

元代趙子昂雲:“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作畫的重要之處在於古意,如果缺少古意,畫得再工整也無濟於事。接著趙氏又說:“吾所作畫,似乎簡率,然識者知其近古,故以為佳。此可謂知者道,不為不知者說也。”由此可見,趙松雪所謂的古意,主要是指“簡率”二字。古意,並非舊氣,也不是時間上的概念。我們對古意的理解也不能認為是越遠越古。在創作山水時,以傳統的筆墨載體和審美範疇,去體現古意,但往往使我們作品空具古人軀殼,表象上徒空有其古意,並且單一簡單的認為象古才能意古,這是作品產生舊氣的一個原因。其實,古意之古,主要是指古人那種經過千百年來錘鍊的美學思想和藝術境界。這種境界,春秋戰國有,秦漢有,隋唐有,宋元有,明清有,當代同樣也有,中國有,西方也有。所以,只要作品中具備了這一審美境界,便與古人所倡導的美學思想所契合,只要作品中具備了這一審美境界,藝術將不分傳統還是現代,東方還是西方。只要畫面表達的是自己真實的感受,是內心最渴望的藝術衝動,有感而發,無論用哪種表現形式,繪畫語言,何種題材,作品是鉅製還是小品都要學會怎樣表現出自己的感情,表達視覺美感及獨特情思,形成自己的風格。把自己的感情很好地表現、傳遞給受眾,能引起受眾的共同美感,讓受眾從內心感受到畫面給予人的情感訴求。對於藝術家而言,便也是優秀的藝術創作。

作品欣賞

雲門張巖 淺析山水畫創作的審美,貼近文脈

江南遊記之一 紙本設色 34cmx64cm 2015年

雲門張巖 淺析山水畫創作的審美,貼近文脈

江南遊記之二 紙本設色 34cmx64cm 2015年

雲門張巖 淺析山水畫創作的審美,貼近文脈

江南瑣記之一 紙本設色 68cmx34cm

雲門張巖 淺析山水畫創作的審美,貼近文脈

江南瑣記之二 紙本設色 68cmx34cm

雲門張巖 淺析山水畫創作的審美,貼近文脈

吳門懷古 紙本設色 22cmx16cm 2009年

雲門張巖 淺析山水畫創作的審美,貼近文脈

道心 紙本設色 68cmx68cm 2017年

雲門張巖 淺析山水畫創作的審美,貼近文脈

何處惹塵埃 紙本設色 23cmx19cm 2013年

雲門張巖 淺析山水畫創作的審美,貼近文脈

江南煙雨 紙本設色 15x32cmx9 2018年

(請橫屏觀看)

雲門張巖 淺析山水畫創作的審美,貼近文脈

待霜 紙本設色 34cmx138cm 2015年

雲門張巖 淺析山水畫創作的審美,貼近文脈

暮歸 紙本設色 34cmx138cm 2015

雲門張巖 淺析山水畫創作的審美,貼近文脈

清涼世界 紙本設色 34cmx138cm 2015年

雲門張巖 淺析山水畫創作的審美,貼近文脈

雅風 紙本設色 34cmx138cm 2015年

注:圖文來自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