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真跡在哪裡?

提到最牛的書法家,很多人都會首先想到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畢竟從唐太宗開始,他倆就是官方認定咖位最高的書法家,再加上啟蒙課本中背後捉筆、洗硯池黑之類的傳說,連顏真卿、蘇東坡這麼slay的行業大佬都要從第三開始排。但很可惜,羲、獻父子的真跡我們今天連渣都看不到。

六朝真跡在哪裡?

跟二王同時代的文人墨跡並非無一留存,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陸機(傳)《平復帖》和王珣《伯遠帖》便是代表。前人對這兩個帖子的評價很高,研究也很多,但不得不說,當我們把《平復帖》和出土晉代簡牘並置,把《伯遠帖》與高昌墓表同觀,就會發現其筆法並沒有傳說中那麼高在雲端、不可觸碰。或者說,藉助考古發掘現世的六朝真跡雖然出自無名書手,但有些並不比傳世名作遜色。一旦接受了這個設定,就會發現六朝真跡還是蠻多的。

六朝真跡在哪裡?

六朝真跡在哪裡?

所謂真跡


六朝真跡在哪裡?


符合條件的六朝真跡


六朝真跡在哪裡?


01

簡牘

目前發掘獲得的六朝簡牘主要有長沙走馬樓吳簡、馬鞍山朱然墓吳簡、郴州蘇仙橋吳(西晉)簡、南京城南吳(東晉、南朝)簡等。

六朝簡牘內容龐雜,史料價值巨大。其書體種類也是相當豐富,在簡牘中找到傳世名跡的影子一點兒都不難。

六朝真跡在哪裡?

走馬樓出土木牘(肆·1763)記載了民間私賣牲口的案情,牘文字形扁長,撇、捺舒展,用筆敦厚朴拙。

(走馬樓木牘(肆·1763)局部)

別以為這塊木板只是很普通的行政文書,這個字兒就很一般,其實二王的愛豆鍾繇鐘太傅寫的就是這種字。


六朝真跡在哪裡?


1984年,王壯弘先生將自己購得的《薦季直表》真跡照片發表,雖只存留照片,但也足以引起中日兩國書法界的極大關注。如今,上萬枚走馬樓吳簡出土,我們的眼福可謂遠勝古人。


六朝真跡在哪裡?


近年在南京城南秦淮河兩岸的皇冊家園和顏料坊地塊,出土了190多枚簡牘,時代涵蓋整個六朝時期,在這其中亦不乏使轉自然、氣韻流動的行草書跡。今天,我們在小六地下一樓的展廳裡就可以欣賞到南京出土的名刺簡牘了,來玩的諸位可千萬不要錯過。


六朝真跡在哪裡?


負一樓六朝帝都展廳的簡牘展櫃

02

經卷

佛、道經卷大量出自敦煌,其中亦有六朝真跡。


六朝真跡在哪裡?


本卷書法氣息自然,用筆輕快,楷法雖已齊備但仍有隸書意味,與唐代成熟的寫經體明顯不同,倒與北齊書風相似。可見此時不僅東西交通便利,南北文化的相互滲透也有圖可徵。

03

刻劃磚銘

六朝高等級墓葬中屢見拼砌磚畫(或稱“磚印壁畫”),大規模者如“竹林七賢與榮啟期”這類群體畫像,小規模者有“執戟武士”“傘扇侍從”等單體畫像。


六朝真跡在哪裡?


南京獅子衝M1出土“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拼砌磚畫

畫像模印在磚的側面,而在大面和另一側面上則會留存工匠趁磚坯未乾時,用尖銳物刻劃出的文字。

這類文字的性質

六朝真跡在哪裡?

這類文字雖非出於紙筆,但載體的差異並不影響它真實反映六朝人的書寫狀態,依然可被稱為六朝真跡。這種磚銘以出土於餘杭小橫山東晉南朝墓和獅子衝南朝大墓的最為典型。


六朝真跡在哪裡?


當然,上述三種材料以外,廣義的六朝真跡還有很多,如樓蘭出土的西晉殘紙,東晉南朝時期“剋磚為識”的磚質墓誌等,有興趣的盆友可以找劉濤老師撰寫的《中國書法史:魏晉南北朝卷》進一步瞭解。總之,六朝真跡不僅僅是名家專利,六朝書吏、經生、工匠的書法同樣不差,藉助日漸勃興的考古工作和昌明的圖書出版,我們得以目睹數以萬計、形式多樣的六朝真跡。如果想近距離觀察實物,不如趁著早冬的暖陽,來小六家一探究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