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碑刻。篆额题《西岳华山庙碑》。延熹八年(165)立于陕西华阴县西岳庙中。一说作于延熹四年。《金石萃编》载:碑高七尺七寸,宽三尺六寸,字共二十二行,满行三十七字。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毁于地震。以后该庙所存者为重刻。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此碑碑文乃记述帝王修封禅,祭天地事。此碑书法于整饬端严中饶有变化,为学汉隶者所重。因碑末有“郭香察书”四字,引起历代学者议论,有认为是“郭香察”书的,也有认为“郭香”察莅他人之书的,更有唐徐浩《古迹记》直指为蔡邕所书,“察书”(意即检查校对)者为郭香。但他并未提出充分的证据,说明何以是蔡邕所书。此说一出,影响甚大。如宋洪适《隶释》、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顾南原《隶辨》以及翁方纲《两汉金石记》等,即均沿徐说。明郭宗昌《金石史》及赵崡《石墨镌华》乃开始对此说提出怀疑,而认为真正的书丹者当是郭香察。《石墨镌华》书前目录中《华山碑》下,题“郭香察书”,《金石史》则直称《华山碑》为《香察碑》。近世学者,基本上已确认郭、赵之说为是,而以启功先生的文章论辩最详(见《启功丛稿》,中华书局1981年版)。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此碑与《礼器碑》一样被誉为汉隶中典范,端雅轨正,冲和遒密,字、行距齐整,波磔秀美,有庙堂之气,为隶书正脉。明郭宗昌《金石史》称其“结体运意乃是汉隶之壮伟者”。清代隶书名家金农曾盛赞“华山片石是吾师”。清代朱彝尊评此碑说:“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金石文字跋尾》)。刘熙载也说:“汉碑萧散如韩敕、孔宙,严密如衡方、张迁,皆隶之盛也,若华山庙碑,磅礴郁积,流漓顿挫,意味尤不可穷极。”(《艺概》)翁方纲则说:“朱竹垞于汉隶最推是碑。以余平心论之,则汉隶自以《礼器碑》为最。此碑上通篆,下亦通楷,借以观前后变割之所以然,则于书道源流是碑为易见也。使人易见者,非其至者也。”(《两汉金石记》)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此碑在唐代已被重视,当有其拓本,但未流传下来。传世原石旧拓本有四。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一、长垣本,亦称“商邱本”。因明代曾藏长垣(今属河南)王文荪处,入清后藏商邱宋荦处,故有此两称。其后为陈崇本、永理、端方所递藏,后有吴让之、朱彝尊、宋荦、陈崇本、翁方纲、阮元,何绍基, 翁同龢等人题跋。为宋拓早本,后归日本中村不折氏。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二、华阴本,亦称“关中本”。明代曾藏华阴商云驹、云肇兄弟之墨庄楼,后归郭宗昌、清代王宏撰,朱彝尊、端方等递藏,帖后有郭宗昌、王铎、翁方纲、钱谦益题跋,现藏故宫博物院,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三、四明本。原拓整张裱轴。 为四明丰道生所藏,藏宁波丰坊之万卷楼,又归宁波天一阁范氏,入清先后归榭山、钱大昕、阮元、端方等人,后归香港胡惠春。1975年胡惠春捐献文化部文物局拨故宫博物院藏。裱轴四周有翁方纲、陈崇本、阮元、何绍基等人题记,几百年来不缺不烂,赖以窥见原碑全貌,为他本所不及。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四、顺德本,即金农金冬心藏本,上有金农好友马曰璐、马曰琯兄弟“小玲珑山馆”钤印数枚,故有“玲珑山馆本”之说。惜缺二页计九十六字。晚清时,广东顺德李文田(1834-1895)督学江西,以三百金俸银购得,成为他“泰华楼”中的珍品。曾延赵之谦从钩本中补缺二页,胡钁又从长垣本中重钩二页。光绪末年,两江总督端方曾用尽心机,想从李氏之子手中收购此帖,但未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此拓本归香港利荣森先生之“北山堂”,后利氏捐赠此帖,以庆祝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所新厦落成及文物馆成立,现藏香港中文大学。以上四本均有影印本行世,另有香港《书谱》所刊贞汉阁藏宋拓本,实系伪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隶书自西汉发展至东汉,其用笔结构渐趋完美、严谨、成熟。《华山庙碑》也体现了这一点。点画多为筑锋逆势,藏头护尾, “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所书线条顿挫郁拔,能给人一种立体感。此碑用笔方圆兼备,奥折洞达,提按分明,顿挫跌宕,沉劲有力。通过用笔的提按与转折巧妙变化,构成此碑动静的对立统一。折笔方势主静,转笔圆势生动,直线为静,曲线为动。对于隶书的典型特征,一波三折,蚕头雁尾极为强调。波挑劲健而内含骨力,波磔极富装饰之美。清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盛赞此碑:“字字起棱、笔笔如铸,意包千古,势压三峰,竹坨老人谓为汉隶第一,不自禁其惊心动魄也,良无欺哉!”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此类碑刻为纪功铭德,庄重的“庙堂文字”,整饬端庄,法度森严。其结字方整又有细微变化.长短互用,笔势的斜正互为照应、避让。清代朱彝尊评此碑云:“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古。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第一品,”由此可见,临习此碑应注意其方整、流丽、奇古的特点。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此碑与《乙瑛》、 《礼器》诸碑有许多相似之处。其结字上部紧收,下部舒展,既保留了《乙瑛》、《史晨》等碑的端庄又将其舒展之势加以夸张。整体气息华美遒丽、朴茂厚重的《华山庙碑》至今仍不失为习隶优秀范本。我们在看到此碑的诸多优点的同时亦应注意其不足。在学习隶书时扬长避短,研究隶变之规律,上追高古之气,善于吸收汉碑精华,避免堕入唐隶之流。( 参考《青少年书法》2001年第2期《端雅轨正 冲和遒密 ——汉书法浅析 》 文/于生德)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华山碑》传世拓本只有四种:长垣本,华阴本,四明本,李文田本。长垣本原物已流入日本。四本中以“华阴本”传拓最精,上选即据故宫所藏“华阴本”影印的。此本白麻纸乌墨精拓,共三十八页,每页纵22.8厘米,横12.8厘米。后幅有郭宗昌、王弘撰、钱谦益等四十余人题跋。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来楚生临西岳华山庙碑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东汉隶书《西岳华山庙碑》及来楚生临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