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玩攝影都用這些,其實很簡單,你要是不知道就太虧了

各位喜歡拍照的小夥伴們,你們約小夥伴在外出遊玩、聚會的時候。不管是拍風景、還是拍人像、還合照等等,習慣性的打開相機或是手機,毫不猶豫的對準就拍,只求有沒有把風景人物放在畫面裡就好。從沒有認真考慮過,怎麼拍畫面才會更好看,不會發生曝光不足、曝光過度、照片顏色沒有眼睛看到的那麼純淨、透亮,這是什麼原因呢?下文要講的,是關乎所有喜歡攝影、愛好拍照片的人,他直接影響你拍出的每一張照片。

高手玩攝影都用這些,其實很簡單,你要是不知道就太虧了

專業玩攝影的人到不用說了,可是那些非專業的愛好者和廣大吃瓜群眾一定要留意,你們的照片拍的好不好,全看這些了。其實這些都是最基礎的專業知識了,只要多多學習與掌握,心裡有這麼個概念,在每次拍照片的時候留心一些就能完美解決很多問題,別再用相機或是手機的“傻瓜模式”去拍“傻瓜式”的照片了

高手玩攝影都用這些,其實很簡單,你要是不知道就太虧了

各位小夥伴們一定會問,何為“傻瓜模式”?真是那種“傻瓜”的字面定義嗎?其實大家別誤會,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樣不堪。所謂“傻瓜模式”,在攝影圈內的定義是攝影器材純自動化的進行自我相關操作:自動測光、自動調整光圈大小、自動選擇曝光速度、自動調整曝光組合等,拍攝者只用按快門就行,這只是圈內對此象形的俗稱而已。

也不知道是什麼時間,相機上就被研發出這些個讓相機自動自我識別運作的純自動模式。關鍵不解是現在每的單反相機還都必備了這個功能。具體小編我偷個懶,沒有翻閱相關資料,這點也不是太重要,看看就好!其實各位要知道這個自動模式,雖說便捷性很強,但它是建立在不得不捨去很多重要東西的代價上所換來。這就好比買東西: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是一個道理。放在自動模式下拍的照片,可以定性的說,這不是你拍的照片,而是相機或者手機數碼程序式的條件反射!就類似是設備自己“一激靈,打個尿顫”,所有的事情都是它來完成,你只是浪費了一下快門而已(對於拿單反的朋友們來說,你要知道相機的快門次數是有限的,不過也夠你浪費了)。為什麼這麼說這些話,那麼我們就來分析一下自動模式的優劣,為什麼讓大家在拍照的時候拒絕“傻瓜模式”的拍照方式。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講述,讓大家更好理解:

“傻瓜模式”首要關注的問題就是:自動曝光。因為它是最會被大家忽略,概念最容易被替代,最容易出錯的一個模式,最坑的是所有的拍照設備還都標配這個檔,還都是默認狀態:開啟即可拍照,這便捷性老好了!這個梗始終是小編我一個過不去的憂傷!在一般情況下,自動曝光的亮度還是很接近現實環境中的實際狀態的,但對於一些特殊的場景或是光線過於複雜的環境,他就懵逼了(它的中央大腦就那麼一小點,可能比魚還小,腦子不夠使就成了理所當然的)。可就算是在他能反應過來的範圍內也肯定不是一想要的拍照結果。為什麼這麼說?舉個例子:比如陽光明媚的海灘,豔陽高照的正午,暴雨過後陰雲間透出的光線、大雪紛飛的野外,夜晚燈火通明的遊樂場,大型演出的舞臺等等。這種高對比度光效在自動曝光的模式下,它那進水大腦只會給你兩種答案:一個是曝光過度、另一個相反就是曝光不足。到底如何控制進光量它不知道,更不會幫你去做一個更好的決定。到底是再加一點還是再減一點曝光量好,如何讓畫面看起來更有立體感?它還會告訴你:我不知道,你自己看著辦?這也是自動曝光最尿性的地方。

前面大家都瞭解的自動曝光的優劣,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控制曝光的準確性這個問題就隨之而來?這就要插入另一個不得不說的知識點——直方圖。首先什麼是直方圖?大家一定要明確這個概念。直方圖是可以用來準確地判斷比較一張照片是否過曝或欠曝,專業的攝影師可以通過直方圖判斷一張照片的曝光量是否恰當。但這直方圖是不能用來作為評判照片曝光準確性的唯一標杆,更不能決定照片的好壞。那我們應如何讀懂直方圖呢?首先直方圖有左右兩個邊界,分別表示最亮和最暗。兩個邊界中間,也就是最亮和最暗之間的漸變。但直方圖內由紅、綠、藍三條線交錯組成,這三條線分別代表的是光線的三原色:紅、綠、藍。在讀直方圖時,就要看這三原色的線條從最亮到最暗的之間的信息變化。如果三原色線條有緊貼左右兩邊的框柱上,這一般情況下表達的是溢出或不足的相關信息。如果大量左側邊框的線柱較高,一般可以判斷照片有曝光不足的現象;反之如果右側邊界線柱較高,則可以判斷照片有曝光過度的現象,這也是直方圖最直觀和最易讀的作用。每一位拍攝者可以據此與自己想得到的照片結果,重拍或後期調整。

高手玩攝影都用這些,其實很簡單,你要是不知道就太虧了

圖片右上角有紅黃藍顏色的框就是直方圖

後來再要關注的問題就是:自動對焦。這和自動曝光,還有自動白平衡,這是親哥仨。自動對焦在正常的使用中也不一定會完全如你所願,他只會大致估計一下你想要對焦的地方,但絕對不知道你想要幹什麼或者說想表達什麼,它完全處在懵比狀態,所以就需要在機身設置調整到你要的對焦點,或者乾脆調成手動自己上。這個功能尤其對一些新手小白使用數碼單反相機時,如果裝上的是帶自動調焦的功能的鏡頭,那更是相對哪裡就對哪裡就對哪裡,完全看心情的,不過數碼單反的機身上有測曝對焦鎖,可以對它進行管控,不會讓它為所欲為。可是手機上就沒有這個功能,經常性的在按快門前,在屏幕上點了指定點,稍微變動一下,或是畫面中有運動中的主體滑過,它的對焦點就變過來變過去,要麼就是跟著跑,皮的不行不行的。其中不乏有些小夥伴會用最快的操作熟練度,怕好的東西轉逝瞬間,行雲流水一般一氣呵成。這種快是沒有問題的,以快制快固然甚好,但是,手機的反應時間可沒有這麼快,很容易造成畫面抓拍住了,可相機或手機的系統還沒有解算完成最終固定效果,最後多數出片會成模糊片、費片,好的鏡頭錯過了,再拍也就再無意義了!

最後一個是自動白平衡。有很多小白一定會問,什麼是白平衡,他是幹嘛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就是讓相機拍到的照片中,白色的物體看上去和你肉眼中看到的白色物體是一樣白色。那麼如何做到相機拍出的白色相似或等於肉眼看到白色呢?各位先要知道一個知識點:數碼照片中所有出現的顏色,全部是相機內的感光元件通過鏡頭對光線三原色的識別而來,每一個感光像素點上識別的顏色都根據光線三原色的不同頻率組合在一起所形成。不同性質的光線源都會在感光器的識別中產生不同的色彩傾向。由此而來,最終結果就造成了原本的白色在照片中出現的調子也會根據識別到光線源產生成相應的色溫或偏冷或偏暖(這段話的信息量可能對小白來說有點大,不過沒關係,後續的文章會細細的給大家講述的)。

高手玩攝影都用這些,其實很簡單,你要是不知道就太虧了

具體的理論已經給大家明白的了,那如何準確的控制白平衡?這個問題也就猶然而生了:一個是前期的,一個是後期的。前期的白平衡控制是要根據不同的光線源條件,設置不同的色溫來產生相應的效果,最好是手中有白卡,沒有白卡就找身邊最白的白紙或白色物體,需要手動對準進行校準測量。另一個就很省事兒了,打開相機中的RAW格式後,再進行拍照,這時你什麼都不用考慮的只管拍,但要注意一點的是,RAW格式的文件每一個文件量都很大,特別佔存儲空間,悠著點拍就好。然後回家在電腦上用相應的軟件:PS、LR等等進行後期調整校色,這樣更方便更準確,但就是費時間。

高手玩攝影都用這些,其實很簡單,你要是不知道就太虧了

屏幕右側調整欄吸管右邊就是

各位小夥伴們,通過這幾點的相關了解,希望多用自己的攝影設備多多嘗試。如果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了這幾個知識點的小夥伴們就儘量扔掉用“傻瓜模式”(自動模式)再去拍照片,全部改換成用手動模式去拍攝,這樣出來的拍攝效果及質量不但要遠遠高於“傻瓜模式”(自動模式)拍出的照片級別,而且可以讓你快速進階,成為高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