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思維差距,從6歲就開始了

A


孩子的思維差距,從6歲就開始了


我爸媽都是簡單粗暴之人,我從小就以為小孩捱罵是天經地義,一直到我二十歲,到鄰居家裡玩,看見他們家那對雙胞胎女兒正相互怨懟,一個說都是因為其中一個鬧著出去玩,導致現在作業都沒寫完,而她們去的地方並不好玩。

這種場景要是發生在我們家,肯定是以大人的一聲斷喝終結,隨即可能還會有大巴掌呼呼地跟上來,然而卻聽鄰居阿姨輕聲細語地說,孩子啊,不能這樣想問題,未知的事情總是不可控的,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平靜地處理當下。

我當時就震驚了,要知道,那對雙胞胎才九歲,但是,這種道理小孩子未必就聽不懂對不對?我當時就想,等到我將來有了孩子,我也要這樣跟孩子講道理。

念念不忘,終有迴響,等我真的有了娃,我果然成了一個很雞湯的老母親,事實證明,平等地跟孩子說道理,不但有利於增加親子感情,也有助於孩子情商的培養,我娃的性格比我好的不只是一點點。

我還沒有來得及老懷大慰,一件具有顛覆性的事情發生了。

有一天,家裡來了個親戚,跟我大吐苦水,說單位裡機構調整,她的工作變多了,變難了,錢卻越來越少。

她確實很不容易,但是我能說什麼呢,只能是耐心傾聽,並儘量以眼神表達我的關切,不過我想她來找我,也就是希望有人能傾聽一下吧。

那親戚離開之後,娃說,她可能覺得自己的生活變得很慘,但是對於規則的設計者來說,這是正常的變量。如果你學過編程你就會明白,複雜的程序裡常常有變量。

我瞠目結舌,說,那麼她就應該聽天由命嗎。娃說,也不是,如果人家給你設計的遊戲你覺得不好玩,你可以自己想辦法開發出好玩的遊戲啊。我們應該做一個制定規則的人,而不是隻能接受別人制定的規則。

如果不是親耳聽到,我簡直不能相信這是一個十歲孩子說出來的話。他接著說,玩遊戲就是接受規則,編程就是制定規則,編程比玩遊戲有意思多了。

學編程居然能夠讓孩子宏觀地看待人生,這是我始料所未及的。

B


孩子的思維差距,從6歲就開始了


當初送娃去學編程課,只是湊巧有朋友介紹,帶他去上了一節體驗課,回來問他喜不喜歡,他一個勁兒點頭。

既然這麼有興趣,做家長的,當然要用心維護,另外,我也有那麼一點兒私心,我發現,學了編程課之後,娃對於數學的興趣也增加了。

比如說像座標問題,老師說,這種環節學生特別容易犯暈,但娃無論是寫作業還是考試,基本沒錯過,說是編程課上用到的三維座標比這個複雜多了。我說那你怎麼能整明白?他一臉嚴肅地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他漸漸有了點理科男的小模樣,看到商場裡的自動門,他說,這裡有個超聲波傳感器,進樓道時感應燈亮了,他說,這裡有個聲音傳感器。又說,這些傳感器,用到的都是“如果……就”這種句式,有時候也會用到“雖然……但是”,所以語文課上學這些時,一下子就明白了。

每次聽他說起這些,我都暗暗覺得,這筆錢花得值了。哪想到學編程還能附帶著思考人生,而且這種思考有時候還很千轉百回,反正我當年斷斷沒有這種腦回路的。

不久前,娃樂不可支地告訴我,今天樂樂“偷襲”了他。

樂樂是他學編程時結交的好友,他們課後會編點小遊戲玩。今天玩的是他編的遊戲,他把樂樂那一方,設置得很容易輸,樂樂就老是輸。

樂樂當時也沒有怎麼樣,後來他去上廁所,回來繼續玩,一下子就輸了,因為樂樂偷偷地把那個程序給修改了。

我聽得也哈哈大笑,然後又聽娃說,這說明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如果你靠破壞規則取得勝利,那麼別人也能夠做到,到最後,大家都會想方設法偷偷摸摸地破壞規則,遊戲就玩不下去了。

他的話讓我刮目相看,這個道理,很多大人也不懂啊。

C


孩子的思維差距,從6歲就開始了


去年人工智能阿爾法狗3:0橫掃世界圍棋第一人柯潔,專家評論說,是因為阿爾法狗有著更好的大局觀,畢竟,人的視野是有侷限性的,而人工智能則突破了這種侷限性。事實上,古往今來,但凡成功者,都是突破了這種侷限性,比如看似窩囊的劉邦韓信為什麼能打敗英勇無敵的項羽,根本不是什麼貴族流氓的差別,而是,後者只能逞匹夫之勇,大局觀實在太差了。

大局觀也是可以鍛鍊的,以我自身經驗,學習編程,是特別好的一種方式。或者說,學習編程,是對孩子綜合實力的鍛鍊。

難怪美國、瑞典、澳洲等20多個國家已將少兒編程納入基礎教育體系,英國5歲以上的學生都必須學編程,日本規定中小學生必須學編程。

不過,撇開這些加分啊保送啊之類的不談,我的感覺是,編程也許會成為新新人類必備的能力,就像英語一樣,是通行的語言。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說: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如何編程,因為編程教會你如何思考。

馬雲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上說:未來30年,機器會取代大部分器械的工作,人工智能會取代很多人的工作。

想想看,十幾年前,我們也想不到,家家都會有一臺以上的電腦,以及,電腦可以幫我們做那麼多事,將來的人類,也許我們碰到點什麼事,首先想到的,就是編個程序來幫自己解決。想到下一代的世界這麼有趣,忍不住生出餘生也晚之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