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缸噩梦~造景做的再漂亮也逃不过!

草缸噩梦~造景做的再漂亮也逃不过!

草缸噩梦~造景做的再漂亮也逃不过!

我们时常会听到“底床腐败”这个词,这是个相当令人不悦的词汇。一提到这个词汇,立刻会令人联想起流淌着墨汁般漆黑的污水的的底沙,散发出刺鼻的臭味,很容易和被污染的小河沟联系起来。我所知道“底床腐败”这个名词,大概最早来自于水族经典《最完美的水族箱》一文之中,原文大致是建议使用底部加温,通过底沙内水流的自然交换来解决所谓的“腐败”问题,该方法在前日推文《南方不供暖,就自己动手给草缸接个暖气吧!》有提到过。

草缸噩梦~造景做的再漂亮也逃不过!草缸噩梦~造景做的再漂亮也逃不过!

我们有大量的案例可以证明“底床腐败”确实存在,也有大量案例可以证明通过一些强制手段可以解决这种腐败,例如底滤、底部加温等等。

照理说,底部过滤是可以“完美”解决底床腐败的最有效的手段。所谓底部过滤,就是在底沙最下层铺设一些水管,利用水泵抽或者灌水,使得缸内上层富含氧气的水能够“挤走”底沙下层的“污水”,这样,大量的氧气可以迅速使某些物质被氧化,从而避免产生会发臭的东西。

草缸噩梦~造景做的再漂亮也逃不过!草缸噩梦~造景做的再漂亮也逃不过!
草缸噩梦~造景做的再漂亮也逃不过!

根据水流走向的不同,底滤还会分成两种形式,正吸和反冲。所谓正吸,就是将沙下的“脏东西”吸走,然后通过过滤系统将这些脏东西滤掉。反冲则是将水中的脏东西灌入沙层下方,然后利用底沙具有的自然过滤能力,将这些脏东西永远留在底沙下面。

两种方式的不同在于对污物的处理方式,但是在本质上它们是相同的,就是用底沙之上的水去替换底沙下层的水,从而利用氧气的氧化能力将那些会产生臭味的东西“消灭”掉。

看起来差异很大的底部加温,也是具有同样的功能。看起来真的是会很有效,而且几乎可以不用经过大脑就可以判定其有效性,脏东西不是被滤掉就是被氧化,矛盾解决了。

真的解决了吗?

我的回答是NO!

矛盾不是被解决了,而是被转化成另一种形式了,并且在转化的过程中又加入了新的矛盾。一个地方或者国家的治安很差,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去解决,简单和复杂的。简单的,就是建立强大的国家机器,靠警察和军队实施压制。复杂的,就是不断改善经济、教育环境,让老百姓“仓廪实而知礼节”。前一种方法简单而又粗暴,看起来非常有效;后一种非常麻烦,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但是,哪一种方法能长久呢,这无需多言。

让我们先来看看所谓的“腐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吧。

通常,我们认为导致底床腐败的来源是底床内富含的有机物所致,这些有机物包括我们经常会使用的基肥以及从沙面上渗入的鱼类的粪便、残留的饵料等等。

草缸噩梦~造景做的再漂亮也逃不过!

基肥,其主要成分往往是经过一定发酵的有机物,其成分并不会比我们养花经常使用的麻将渣、豆饼、动物粪便、马蹄等等差多少。少数基肥为了保证在建缸初期也能提供一定的养分,还会掺入少量的化肥,有些基肥还会掺入某些利于基肥分解的菌种。基肥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无非是那么几种,氮磷钾和少量其它元素。某些宣称不含有氮磷的基肥(钾肥不可能不含有),实际上并不是真的不含有这些东西,只不过是不含有这些元素的水溶性盐而已。基肥本身所含有的物质是不能直接被水草所吸收的,它们必须要靠一些细菌的帮助,通过一些化学反应将其转化成利于水草吸收的形式。鱼类的粪便、残饵在其内涵上和基肥没有多少差异,只不过我们不是为了养草而有意添加进缸的。

含有氮磷钾的有机物,被细菌分解后,一部分会变成有机盐或者无机盐,另外还有一些会变成“气体”,这些气体可能会包括硫化氢、氨气、甲烷等等,这就是前些年国家在农村大力发展的“沼气”。沼气在有机物的分解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产物,也是造成臭味的主要原因。将有机物分解,要靠各种细菌的协作才能完成,我们所知道的,其中的主力军是一些厌氧菌和中性菌(有氧无氧均能存活),它们是靠有机物分解时释放的化学能存活。有机物分解,产生某些令人不悦的气体,以及某些有机盐和无机盐,还有一些其它的副产品(例如有机酸)等等,这个过程就是“腐败”。

草缸噩梦~造景做的再漂亮也逃不过!

腐败是自然界所必有的一种物质循环形式,不管你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它是时刻存在并发生的,并且,正是由于这种自然的物质循环机制,使得我们的环境能够始终处于一个健康平衡的状态下,而不是被垃圾填满。

“腐败”的另一个重要作用,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产生了水草所需要的可以直接被吸收的养分。我们所施加的有机肥,必须通过“腐败”这一环节,才能成为真正的“肥”,正如米面要做熟了才能成为真正的粮食一样。

草缸噩梦~造景做的再漂亮也逃不过!

由此可见,对于水草来说,腐败并不是坏事,其作用就和餐馆、食堂、厨房一样,不过是将一些未经过加工的食材做成美味的饭菜的一个过程而已。只不过,这个过程对于我们人来说是不舒服的,因为这个过程会产生令人不悦的气味。其实,这种气味并非是不可避免的,有很多方法可以除掉它们;

草缸噩梦~造景做的再漂亮也逃不过!

氧化:在高氧环境中,这些有味的气体会迅速被氧化,氧化的产物通常是无味的。例如硫化氢会被氧化成硫酸盐和水,甲烷会转化为碳酸盐和水,氨气会转化为硝酸盐、亚硝酸盐等等,被转化后,它们同样也会成为水草的美食。在水中加入臭氧,会大大提高氧化的效率,这就是所谓臭氧能够“除味”的原理,当然臭氧不仅仅会氧化这些气体,同时还会氧化其它东西,例如色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浓度过高的臭氧有可能会对缸内的生物造成伤害,需要适当控制,如果水本身已经很清澈了,并且也没什么味道的话,最好是不用。

草缸噩梦~造景做的再漂亮也逃不过!

吸收:这些气体通常是可以溶解在水中的,如果使用活性炭这类具有强力吸附作用的滤材,会将这些气体吸附在过滤系统中,并且通过由水流不断带来的氧气将它们逐渐氧化成无味的化合物。水草是兼具上述两种功能最好的“处理器”。水草的光合作用会产生大量的氧气,并将这些氧气输送到发达的根系之中,这些氧气一部分被水草所吸收利用,另一部分会从根系中游离到附近的底沙中,很自然的,这些氧气可以消灭这些气体~这个现象是可以被观察到的,在光照很强、水草光合作用十分旺盛的时候,我们不仅会发下水草叶片会析出氧气(所谓的气泡),甚至从底沙中也会冒出氧气(证明是不是氧气的方法很简单,收集这些气体,并用即将熄灭的火柴靠近气体就可以证实)。

草缸噩梦~造景做的再漂亮也逃不过!

有试验表明,水草的根部对于氨,尤其是游离态的氨气具有极强的吸收能力,实际上,水草对游离态的氨气的喜好要更甚于其它形式的氮肥,水草根系表慢的一些结构使得游离态的氨更容易进入到其体内。这在农业生产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氨水是农作物吸收最快的无机肥,肥效最高最快,只不过容易流失,经济上不太划算。以上是从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腐败”,实际上,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实际上,“腐败”还有许多更深层次的东西,其中某些已经被发现,另一些还在研究之中。例如,腐败所产生的一些衍生物,例如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等等,这些物质对于水草的生长具有微妙的调节作用。腐败会产生一些无机盐,它们会对底沙的氧化还原电位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而氧化还原电位,通常被认为是各种物质进出植物细胞难易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影响着水草对各种养分的吸收。还有很多机理,我们暂时还不很了解。

用“粗暴”的方式,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其方式等同于割肉补疮: 我们在底沙中加入基肥,目的是让其自然腐败后产生水草所需要的养分。在底沙中人为加入大量的氧气,破坏了厌氧菌的生存环境,使得基肥难以腐烂;底沙中水的过量循环,使得基肥腐烂所产生的养分被迅速带离底沙,使得水草的根部处于缺乏营养的状态,水草迫于环境的压力,沙面以上的部分会不断长出须根(不定根),直接从水中摄取养分,以弥补根部的养分不足,这很难看;本应隐藏在底沙下被水草所吸收的养分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它们不易被水草所吸收,反倒是成为各种藻类的美食;过于“干净”的底床氧化还原电位不适合水草吸收养分,使得某些强烈依赖根部吸收养分的水草难以存活;一些具有营养性的由“腐败”所产生的物质被破坏殆尽,有些直接被氧化,有些则被带入水中,便宜了藻类。

草缸噩梦~造景做的再漂亮也逃不过!

水草的根烂了,我们应该将其归咎于所谓的“底床腐败”吗,为什么我们不能反过来思考一下,难倒不会是水草状况不佳才导致的的底床“腐败”(此腐败非彼腐败也)吗?要知道,很多时候水草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脆弱,在大自然中,无论多买恶劣的环境下都能发现水草的影子,即使是青海湖这样极端的环境下也还是有水草在顽强地生存着。实际上,底沙环境在“各方”的积极参与下,会自然达成平衡,并不需要我们人为的直接干涉。水草、细菌都是活的,它们都有着特有的调节方式,当我们给水草提供各种外在条件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就已经通过水草来调整底床环境了。

类似的情况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碰到当我们采用各种所谓的措施和手段去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看起来很复杂的方法其实在内在机理上是简单而又粗暴的,是无法持久的,而那些看起来相当简单而又粗放的管理方式,其内涵其实是相当深远而又复杂的。很多时候,解决一件事情,我们应该动的是脑筋,而不仅仅是手。

原文摘自:《宠物世界》

=完=

草缸噩梦~造景做的再漂亮也逃不过!

这里还有惊喜哦

草缸噩梦~造景做的再漂亮也逃不过!

点击原文立即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