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嫁給誰,都要獨自走完這一生

※ 一個有教育情懷的文字工作者,希望用文字喚醒人們心中的愛和力量,關注我,一起遇見最美的自己。

無論嫁給誰,都要獨自走完這一生

01 孤獨是婚姻裡的常態

《藝術人生》有一次訪談,朱軍問一直單身的王志文:"怎麼40了還不結婚?"王志文說:"沒遇到合適的。"

朱軍問:"你想找個什麼樣的女孩?"

王志文想了想,很認真的說:"就想找個能隨時隨地聊天的。"

朱軍說:"這還不容易?"

王志文說:"不容易,比如你半夜裡想到了什麼,你叫她,她就會說'幾點了?多困啊,明天再說吧。'你立刻就沒興趣了。有些話,有些時候,對有些人,你想一想,就不想說了。找到一個你想跟她說,能跟她說的人,不容易。"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在婚姻裡被看到,被理解,女人們更希望得到陪伴,治癒孤獨。

但我們若是因為孤獨而彼此靠近,婚姻必將成為人生的最大的束縛。一旦有一方感到厭倦,婚姻就將終結。

人生而孤獨,沒有一個人能夠治癒另一個人的孤獨。

婚姻的常態,往往如顧城的詩裡所寫的那樣: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倆站著不說話。"

婚姻裡的你儂我儂,會隨著激情的消退,而將"說不完的話"轉變成"靜默相對"。

這不是一件壞事,而是情感的深入與沉澱,但若你不懂這其中的美好,你會指責於對方,質疑對方的愛,從而回到孤獨的原點。

人生來就是孤獨的,深層次的孤獨,來自於心靈。能夠陪伴你的人很多,能夠接觸到你孤獨的人,卻只有你自己。

即使你擁有一段親密關係,再親密的人也都是人生的過客,生老病死,你都將孤身面對,誰也無法參與,更無法替代。

婚姻的好處,不是讓它治癒孤獨,而是對方給你的孤獨帶來安全感。

婚姻,不是找一個不再讓你感受到孤獨的人,而是找到一個不再讓你害怕孤獨的人。

在婚姻中,面對孤獨,你不再緊張、不安、仿徨,那麼,這已經是不錯的婚姻了。

夫妻間,成熟而美好的關係,就是窩在愛人懷裡孤獨。而這,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劉若英新書《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講述了婚後獨處的生活。她說:"人的一生,不是在爭取自己的空間,就是在適應別人的空間。獨處是將自己無限放大,相處則是儘可能的縮小,去適應別人空出來的位置。"

孤獨不是寂寞,孤獨是一種狀態,寂寞是一種負面情緒。婚姻裡的孤獨是保有自我,也給別人保留空間。

02婚姻是一種生活方式,不是人生目標

有個媽媽向我求助,說為什麼結婚了我還是形單影隻,這麼孤獨?夫妻之間不是應該向著共同目標攜手並進嗎?

我問她:"你的目標是什麼?"

她想了好一會才說:"我的目標很簡單,家庭和睦,孩子健康,多賺點錢,給孩子攢點家底兒,我和老公攢點養老費。"

"那你老公的目標是什麼?"

"他做一家公司,很想做大,最好能上市。"

我說你看看你們兩個的目標本來就不一樣,怎麼能攜手並進,向共同目標努力?

我又問她:"你老公想把公司做大,有沒有拉著你一起做?"

她說:"那倒沒有。"

"如果他拉著你一起做,你做不做?"

"我才不做,他做的那個行業我不喜歡,我也不願意操那麼多心。"

"你看,你也不願意遷就你老公的目標,為什麼非逼著他和你步調一致?"

"可是,他追求的是他自己的事情,我追求的是家庭和睦幸福,他也是家庭的一份子,應該盡一份力啊。"

不是的,你的追求就是你的追求,不要綁架別人,也不要抬高自己。很多女人沒有人生目標,把家庭當作人生的目標,選擇沒有對錯,但是非要讓男人也移情於此就不對了。

"我以為男人出去奮鬥也都是為了這個家。"

"在生存期可能是這樣,但過了生存期,更多的是為了自我實現和人生價值。"

"那我豈不是太虧了,他追求自己的事業,我追求的卻是家庭的幸福!"

"你追求的是你自己的幸福,幸福是內心的感受,你想要的夫妻和睦,家庭幸福,都是你內心的投射,跟別人沒有關係,在你的目標裡你老公也只是一個角色。"

每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自帶使命的,很多女人沒有找到人生的使命,把婚姻家庭當做了人生目標。雖然說選擇沒有對錯,但是女人總是無法為這個選擇負責,這其中有兩個問題:第一這個目標是一個人無法完成的,總是需要別人的配合;第二,女人會因為沒有找到自我,沒有找到人生的使命,內心總是感到空虛,人生無法達到圓滿,因此女人會活的糾結,滿腹牢騷抱怨。

所以,奉勸那些用婚姻來逃避自我,用家庭來逃避人生的女人們,如果能夠自得其樂可以繼續,如果覺得不滿足還是需要找到自己的使命,它未必是多麼高大上的目標,但是它一定是你內心真實的聲音,是你真正想要的。

它可以是事業上的追求,成為高管,年薪多少多少萬;它可以是圓兒時的一個夢,坐在琴凳前,手指在黑白鍵上跳舞;它可以是一種信仰,信仰基督你就有了上帝,靈魂不再孤單,信仰佛教你就發菩提心,終究成佛。

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就一個人堅定的走下去,沒必要非拉上伴侶同行,即便結婚的時候你們步調一致,但世事無常,人都會變,走著走著也就偏了。

拉個人上路這種事情,對自己是一種奢求,對別人,是一種折磨。

03 既然那麼獨立,為什麼還要結婚

在在過,男人是家庭的主要生產力,在外奔波,女人是消費力,相夫教子;

男人是被生理裹挾的獅子猛獸,女人則是被情感挾持的紅白玫瑰;男人對女人的需求更多是性,女人對男人的情感更多是道德愛。

婚姻對於男人是責任,是本能;對於女人是忠誠,是優生。

但是現代的婚姻畫風突變,夫妻倆白天各忙各的,晚上自由活動,你和朋友飯局,我和姐妹約會,你中無我,我中無你。兩個人經濟獨立,行動自由,晚上回家見面,繼續熱被子熱炕頭,互相取暖。

新時代的夫妻過著同一個屋簷下的平行生活,有你錦上添花,沒你我行我素。

既然嫁給誰都是一個人過,既然彼此這樣獨立,那麼我們還結婚做什麼?

現在的婚姻更像"合夥人"的模式,大家相互獨立,又相互協作,拉出來是一支隊伍,關起門來像一家公司。男人女人都可以輪流主客場,共享社會資源,情感需求甚至性愛滿足都可以場外求助。婚姻的意義開始變得模糊和多元。

不管社會如何發展,時代如何變遷,婚姻脫離不了關係的本質。激情、愛情、婚姻都是關係,是男人、女人在互動中產生的深淺不一的關係。

過去,是因為一紙"契約",因為有了"婚姻",有了道德監視,人們必須扮演丈夫、妻子的角色;現在,是因為你和某個人的關係發展到他可以激發你,讓你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你願意為他打開你的孤獨,讓他幫你找回丟失的部分,變成完整的自己,而甘願放棄部分自由,簽訂契約,自律的遵守內心的道德紅線。

你們都在幫助彼此,來完成自己。維持婚姻關係的不再是一紙契約,而是風險共擔,是把後背交給對方的信任,這種信任不只是朝夕相伴產生的親情,還是對對方價值的深切認同,這種"價值"就是我們自己丟失的部分。

所以,對於一個有獨立自我的女人來說,她需要的不是婚姻,是需要構建一份關係完成自我,促進彼此成長,這個關係現在叫"婚姻",以後也可能叫別的。

這裡是四葉花開家庭幸福早班車陪伴您成長的第276天,如果您覺得有所收穫,請您分享給您的朋友,希望您能夠成為家庭教育的受益者,踐行者和推動者,期待您的參與!四葉花開家庭幸福早班車,陪伴您走向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