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影片《偷自行車的人》賞析


現實主義影片《偷自行車的人》賞析


《偷自行車的人》是意大利導演維托里奧·德·西卡於1948年導演的一部二戰後意大利平民真實生活的影片,影片手法建明幹練,情緒感人至深,人物性格豐富,表演精湛到位,是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傑出代表。

現實主義影片《偷自行車的人》賞析


二戰過後,羅馬和其他城市一樣,充斥失業和貧困,人們常常為了一個工作機會爭得頭破血流。已失業兩年的一個普通勞動者安東費盡千辛萬苦獲得一份張貼海報的工作,卻為這份工作需要一輛自行車犯愁。他和妻子以床單、被褥為抵押得來的一輛自行車,卻在上班的第一天就被偷走。他和兒子布魯諾發瘋般的尋找了整個城市,遭受到了竊賊的羞辱。父親絕望之中支開兒子打算偷一輛自行車,卻被當場抓住,再次受到圍觀和侮辱。兒子看到了父親的窘境,拼命哀求人們的原諒。最終父親被赦,父子在滾滾的人潮中無語離開,在羞恥與悲哀中,兒子悄悄地拉住了父親的手。故事沒有大團圓的結局,也沒有給父子倆的生活絲毫轉折的希望,一如意大利底層人民的現實生活和真實的命運 。

現實主義影片《偷自行車的人》賞析

影片故事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社會背景,再現了失業的困擾,現實的混亂,窮人在逼迫下不得不犯罪等社會問題。由真正失業的鍊鋼工人扮演的父親和導演偶然在人群中發現的小孩扮演的兒子配合默契,整個影片具有極為強烈的情感衝擊力,本色的表演、主人公孤苦無辜的命運,父子倆相濡以沫的感情讓人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