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茶服戴佛珠就是“茶人”了?

茶以悅己,茶以貴人。

穿茶服戴佛珠就是“茶人”了?




中國茶界批判

穿茶服戴佛珠就是“茶人”了?

當代茶文化興起,衍生出許多相關的文化產品及各式商業現象。很多所謂的茶人靠著寫書、開班、培訓、演講、茶藝表演,及搞茶具、茶人服、茶空間等衍生產品,賺得盆滿缽滿。其中不乏濫竽充數之輩,以茶人為幌子,以茶牟利,忽悠大眾。茶界既有真心推動茶文化發展的茶人、孜孜不倦探索茶道真義的茶友,也有些人只把茶當作一門生意。無疑,這是茶人的怪現狀。


茶人怪現狀之

茶服茶飾:穿茶服戴佛珠就是“茶人”了?


曾幾何時,茶圈辦茶會時,與會者們悄然褪下平日的服裝,穿上寬鬆飄逸的棉麻布衣,正襟危坐,氣場瞬間變得強大起來。一些愛茶人無論日常,還是參加茶事活動,也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茶服加身,掛(戴)上佛珠,彷彿這是愛茶人有意區別於普通人的必備“行頭”。

茶服、茶飾正受到越來越多愛茶人的追崇。

穿茶服戴佛珠就是“茶人”了?


我們注意到,近年來,國內幾乎所有的茶博會,除了展銷常規的茶葉、茶器、包裝外,必少不了茶人服、茶配飾的展位,有的還開闢專區、舉辦專場。例如,在2015年4月份舉行的杭州國際名茶博覽會上,就專門打造了一次中國茶服展。同時,隨著茶服產業的興起,還湧現出了一批專業經營茶服的企業,如泊園、布彌、照本堂等,它們在茶博會上高調亮相,展位前聚集了很高的人氣。

穿茶服戴佛珠就是“茶人”了?


另外,在一些茶會所、茶館、茶店,也有兼賣茶服、茶飾的專櫃。據一名茶店的銷售人員介紹,茶服、手串以及甚至比茶葉賣得還要好。

而在電商平臺上,茶服茶飾的市場更大。打開“淘寶”,輸入“茶人服”搜索,據不完全統計,可找到17000多家有售茶服的網店。一家名為“花緣民族風棉麻文藝女”的店家,銷量高達2萬多件。如果搜索“佛珠”、“手串”,那就更多了,全網共計有12萬多家,銷量最大的店鋪高達78000多件。

穿茶服戴佛珠就是“茶人”了?


可以說,作為茶葉的文化衍生品,茶服、茶飾在引領時尚消費潮流的同時,也蘊藏著無限商機,並正在迅速成長為一個朝陽產業。

以一件棉麻盤扣長袖上衣為例,少則三五百元,多則數千元甚至上萬元。價格貴在哪裡?賣家給出的說辭是:用的是上好面料,裁製是全手工,還有一流的設計。最重要的是,穿出來的是氣質!

穿茶服戴佛珠就是“茶人”了?


不過,同茶配飾相比,茶服的價格還算相對透明、相對“接地氣”。檀木、崖柏、沉香、紅木、海黃、菩提子等以及硨磲、瑪瑙、綠松石、蜜蠟、琥珀等不同材質做成的佛珠,價格就深不可測了,名貴珍罕者一串幾萬元甚至十多萬元,堪稱茶界炫富鬥富的“新寵”,有人美其名曰“低調的奢華”。因此,這與崇尚清新質樸的茶道精神就背道而馳了。

穿茶服戴佛珠就是“茶人”了?


試想一下,穿一身仙風道骨的茶服,再搭一二件珍奇配飾,現身高端茶會,如遇慧眼識寶者,勢必迎來一片讚歎豔羨,而隱藏在茶服後面的那顆虛榮心想必也會得到極大的滿足吧。

對於茶從業者來說,茶服、茶飾是一種標籤還是一種標配?

穿茶服戴佛珠就是“茶人”了?


馬來西亞知名茶人許玉蓮認為,舉辦茶會或茶道展演不要本末倒置地將心思與目光放在服裝,茶法、茶藝、茶湯才是核心,服裝儀容只需整潔衛生、得體大方,泡茶時不會引起不便,適合當時環境就可以,否則打扮得像“茶道大師”、“茶人”,泡茶時粗俗無比,“那才夠噁心呢”。

穿茶服戴佛珠就是“茶人”了?


事實上,一些廣袖長袍式的茶服,或長串的茶飾,或許可以給人很強的儀式感,但從實用功能來說,並不可取,長袖闊袖,手串“環佩叮噹”,拖泥帶水,且很容易在泡茶時打翻茶具。在許玉蓮看來,即使這類服飾符合了泡茶的原則,大家紛紛效仿這樣的穿戴,“也難免形成另外一種制服,大家以為穿上這類服裝才能讓人辨識、讓人尊重,才可以壯大聲勢,讓人知道我們的犀利,告訴他人這就是‘茶人’,就是‘茶道’。其實,那是泡茶的另一個陷阱”。

穿茶服戴佛珠就是“茶人”了?


她說,“‘茶人’也可以打扮得像平常那麼真實,那麼自在,穿上屬於自己的衣著,用屬於自己的衣著,用屬於自己的話說出我們對茶文化的感受,將屬於自己的思想融入泡茶、喝茶,走出屬於自己的‘茶道’”。


穿茶服戴佛珠就是“茶人”了?

這是一本特別的#詩詞# 書。詩詞是一扇門戶,穿過這道門,可以看到茶背後的人,以及人的精神。茶、器、人三者構架了一個地方的茶文化。最重要的,它古為今用,能給今人以資源,能給今人以力量,能給今人以自信,幫助今人找到精神支柱和發展之魂。茶始於翠山,人類也是,陝茶僅是一個座標和立場。

《始翠山,詩詞發現陝茶之美》,點擊左下”瞭解更多“查看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