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梁祝”故鄉之爭

當年“梁祝”故鄉之爭

“梁祝”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流傳甚廣。當時,“梁祝”發源地正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浙江鄞州和江蘇宜興兩地申請後,山東濟寧也加入進來。“梁祝”發源地到底在哪?三方各有說法。

梁山伯為鄞州縣令?

早在2002年5月,浙江寧波召開的“‘梁祝’國際文化研討會”拉開了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序幕,當時,政府官員將精美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傳說故事文集饋贈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辦事處代表;同年12月,全國各地的“梁祝”文化研究者齊聚寧波,共同商討“梁祝”申遺可行性報告。

時任浙江寧波鄞州文聯主席麻承照認為,北宋時,明州郡守李茂誠撰寫了一篇《鄞州志》,該書說到:“義忠王廟,一名梁聖君廟,縣西十六里接待寺西,祀東晉縣令梁山伯等。”經專家考證,梁山伯原為鄞縣縣令,清正廉潔,辛勞過度,病死任上。當地專家組認為“梁祝”最原始的發源地在寧波市鄞州區高橋鎮一帶。

當年“梁祝”故鄉之爭

“梁祝”為宜興人?

2002年4月,來自江蘇學術界、史志界、旅遊界的60多位專家教授會聚江蘇省宜興市善卷洞,與會專家認為:大量證據顯示,梁山伯和祝英臺系宜興人氏。研究“梁祝”文化40多年的專家蔣堯民稱,據宋鹹淳《毗陵志》記載,在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的《善卷寺記》中就有關於“梁祝”是宜興人的說法,比現在公認的公元550年梁元帝《金樓子》中的最早記載還早70年。

當年“梁祝”故鄉之爭

“梁祝”是孔孟故里人?

讓江浙兩地沒想到的是,又殺出一個對手。山東濟寧“梁祝”文化研究會會長、濟寧文物局副局長樊存常表示,他們協會正為“梁祝”申遺做積極準備。

當地專家說,山東濟寧“梁山伯祝英臺墓記”碑出土,通過墓記碑的內容可以考證出“梁祝”是漢代孔孟故里人。

濟寧市文物局組織專家對“梁祝”墓地進行勘探發掘,發現了漢代的畫像石、陶器以及一些陪葬品,進一步證實了“梁祝”為孔孟故里漢代人。

當年“梁祝”故鄉之爭

究竟何地尚待再考

樊存常也承認:“梁祝”的故事流傳的空間很大,己涉及十幾個城市,“梁祝”的墳墓全國就有7處,讀書處有三處,“梁山伯廟”有一處。由於年代久遠,又缺乏權威的記載,究竟在哪兒並不能完全確定。

浙江寧波舉行一個“‘梁祝’保護全國特別行動”,他們組織民間文化專家到浙江、江蘇、安徽、山東、河北、河南等地採訪,蒐集全國各地的“梁祝”資料,為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尊定基礎。

當年“梁祝”故鄉之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