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後”的她用60年的人生演奏出一曲“梁祝”……

“85后”的她用60年的人生演奏出一曲“梁祝”……

是不是彷彿看到俊美的龍山腳下

兩隻蝴蝶正蹁躚飛舞......

“85后”的她用60年的人生演奏出一曲“梁祝”……

你能想到

如此百轉千回如此蕩氣迴腸的《梁祝》

是從88歲高齡老人指間上流淌出來的嗎?

巫漪麗

也許你對她並不熟悉

“85后”的她用60年的人生演奏出一曲“梁祝”……“85后”的她用60年的人生演奏出一曲“梁祝”……

故事的開始是這樣

6歲習琴,18歲便成為上海灘奪目的鋼琴演奏家;

1962年被評為國家一級鋼琴演奏家;

在中南海受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

是《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鋼琴部分的首創及首演者。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85后”的她用60年的人生演奏出一曲“梁祝”……

故事的結局是這樣

中國第一代鋼琴家猶如一朵夏日的玫瑰

88歲仍然散發餘香

她擁有中國女性高貴的氣質:

優雅而謙和,真正配得上“女神”一詞!

她用琴聲告訴所有年輕人:“高齡”,不應是“老邁”、“無用”的代名詞

堅持自己的最愛

一切都來得及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故事的高潮是這樣的

“85后”的她用60年的人生演奏出一曲“梁祝”……

6歲學琴 18歲一戰成名上海灘

1931年的上海,一戶書香世家,名叫巫漪麗的女孩降生,開始了和一般孩子不一樣的生活。

“我6歲半那年,被舅舅家表姐的一曲琴聲迷住了。後來舅舅帶我去看了一個電影,裡面的一首鋼琴曲竟讓我喜歡到失眠了。”

“85后”的她用60年的人生演奏出一曲“梁祝”……

“我要學鋼琴。可當時鋼琴在中國還是新生事物,雖然家裡條件好,家長也開明,但媽媽當時還是不咋同意。我就跟她磨,非要學,我媽拗不過我,終於讓我的小願望得逞了。”

沒想到,巫漪麗這個看上去就是個任性小女孩的小願望,竟在一年後有了成果:上海兒童鋼琴比賽中,她獲得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個獎,沒想到還是冠軍。媽媽光顧著在臺下邊哭邊鼓掌,還是舅舅抱著她上臺領的獎。

“85后”的她用60年的人生演奏出一曲“梁祝”……

這個舅舅也不簡單,在巫漪麗的音樂生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是學聲樂的,曾是當年上海灘頂尖鋼琴教授、歌唱家、指揮家梅百器的徒弟。

在舅舅的引薦下,巫漪麗拜師梅百器,和舅舅竟成了師兄妹。同門的師兄弟還包括傅聰、周廣仁、董光光、吳樂懿等,只不過,巫漪麗是唯一一個年齡不到10歲的女孩子。

梅百器當時是上海交響樂團的指揮,於是,巫漪麗也有和上海交響樂團合作的機會,1949年,她第一次公開演出也是和上海交響樂團合作,一曲貝多芬的第一鋼琴協奏曲一下征服了劇場,乃至整個上海灘。

18歲這一年,她一戰成名。也由鋼琴少女變成了奪目的鋼琴演奏家。

“85后”的她用60年的人生演奏出一曲“梁祝”……

30歲登上巔峰 一句話逗樂周恩來

1954年,她也成了當時的“北漂”,加入北京中央樂團,樂團讓她有了更高的藝術造詣,一年後就擔任了整個樂團的鋼琴獨奏,也讓她成了名演奏家、名作家、名教授,有著高工資、高職位、高待遇。

“85后”的她用60年的人生演奏出一曲“梁祝”……

音樂人就要給人帶去視聽享受,作為當時頂級音樂團隊,她和她的夥伴們經常到各地演出,還多次代表中國去世界巡演,還為來華訪問的外國領導人演奏。

給巫漪麗記憶最深的是,剛進中央樂團那年,印度時任總理尼赫魯訪華,她正好是歡迎儀式的鋼琴伴奏。那是深冬,手指凍僵了,最後不是用手指彈琴,而是用拳頭“劃”琴。不過,急中生智的她完美地完成了任務。

由於她的技藝高超,由於她的臨危不懼,由於她的“琴品”,31歲時“國家一級鋼琴演奏家”稱號收入囊中。

走向更巔峰的時刻是,同一年,周恩來在中南海接見了她。周恩來誇她是“中國最好的鋼琴伴奏”時,她頑皮地說:後面該加個“之一”。逗得周恩來發出了爽朗的笑聲。

“85后”的她用60年的人生演奏出一曲“梁祝”……

輾轉海外 把琴聲傳向國際

特殊的時代背景,讓她的命運發生了轉折。

1983年,巫漪麗到了美國繼續學習鋼琴,1993年定居新加坡,以鋼琴教育為主。

在國外的這些年,她不但彈琴,教學,還研究中外的作品。

她說,中國的鋼琴作品比國外的來源和風格都豐富得多,她把這麼多年研究的“西洋樂器”,融入中國的古典詩詞、戲曲、民間樂曲、歌舞等,創造出中國特色的音樂。

她編過一些廣東音樂鋼琴曲,其中廣為流傳的《娛樂昇平》,保留了原汁原味歡快、跳躍、緊湊有感染力的旋律。她還讓失傳31年後,中國最好的一個五重奏作品——《鱒魚五重奏》,重獲生命。

“85后”的她用60年的人生演奏出一曲“梁祝”……

在鋼琴教學上。她並不侷限於教指法和技巧,她給學琴者傳達一個理念:琴聲是表達人的情感、與世界交流的工具,彈琴就是在講故事。

所以,巫漪麗愛給學生講故事,講音樂家的故事,講樂曲背後的故事。

這麼多年,她帶著很多孩子從音樂中找到了樂趣。還帶著很多老年人在鋼琴中找到了樂趣,年紀最大的比巫漪麗還大。

夏日最後的玫瑰 78歲出專輯

2008年,78歲的巫漪麗出版了首張個人專輯,5年後,83歲的巫漪麗又出版了第二張個人專輯。

“85后”的她用60年的人生演奏出一曲“梁祝”……

第一張專輯融匯了她一生的傳奇和成就。

第二張專輯被業界稱為西洋樂器下的中華情,也使巫漪麗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83歲還在演奏並出唱片的人。

可是她卻如此評價自己:“我知道,我已經來到了這樣一個人生階段,我的專輯名稱也叫‘夏日最後的玫瑰’。我覺得,那就是我。”

頑皮老小孩兒 我的巔峰在未來

可能是在國外孤獨慣了,一個人在租住的房子裡,孤獨的時候就彈鋼琴。現在也是做什麼事情都喜歡一個人,一個人坐飛機,瀟灑跑遍全世界,這麼大年紀也不用任何人陪同。

這位看上去孤獨的“夏日玫瑰”卻有著小女孩一樣的性格。

來,“小燕子”你明天帶上“五阿哥”,咱們一起去吃火鍋!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經常會出現在“一代鋼琴大師”身邊?

如今的她,每天都要練琴、教琴、讀書、寫信、聽新聞,有時為演出做準備,有時去看畫展找靈感,也還在醞釀新的作品,她說她希望巔峰還在未來。

“85后”的她用60年的人生演奏出一曲“梁祝”……

獨愛《梁祝》60年 全是為了他

去年,87歲的巫漪麗演奏的《梁祝》視頻在網上走紅。作為《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鋼琴部分的首創者和首演者。她和《梁祝》有著深遠的淵源……

於她而言,不可複製的《梁祝》,也是她在彈奏自己的一生。

“85后”的她用60年的人生演奏出一曲“梁祝”……

1959年,還沒有《梁祝》鋼琴伴奏,但很多人都想聽,於是,她從資料室借來了總譜,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用中西音樂相糅合的表達手法,改編《梁祝》,終於創作出《梁祝》鋼琴伴奏,並且第一個在舞臺上演唱了。

三天三夜,三更半夜,真是沒白熬,作為世界範圍內最知名的樂曲,改成鋼琴伴奏之後,旋律觸動人心,不但深受中國人喜愛,外國聽眾對它的接受度也非常高。

一首樂曲改編成功了,她為之雀躍,另一個人比她還高興,那就是她的夫君,中央樂團第一任小提琴首席楊秉蓀。

鋼琴,不僅給巫漪麗帶來了無限榮耀,也讓她結識了一生的摯愛。兩人在北京成家,有琴的地方就是舞臺,琴瑟和鳴,幸福的日子讓兩人沉醉。為了他,她寧願做“綠葉”,做他的風采襯托。

“85后”的她用60年的人生演奏出一曲“梁祝”……

但是好景不長,動盪時期,為了不拖累彼此,兩人不得不離婚,才子佳人,天各一方,曲終人散,今後再見是親人……

她把他藏在心裡,藏在琴聲裡,至今孑然一身的她,把《梁祝》當成了懷念的最好慰藉。

在國外,不管生活多困難,只要聽到有人彈起熟悉的《梁祝》,她所有的疲憊都煙消雲散了。

當她出了專輯之後,特意託朋友從新加坡給身在美國的前夫帶去,分享成功。2017年,當她榮獲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大獎,剛想跟遠方的親人報喜時,傳來的卻是楊秉蓀病逝的消息。

巫漪麗默默地換上白色上衣,把自己關進錄音棚裡,又彈起《梁祝》……至此,她更珍愛《梁祝》。

一彈60年,全是為了他。

28歲,第一次改編《梁祝》、第一次彈奏《梁祝》、第一次演唱《梁祝》;

87歲、88歲,再來一曲《梁祝》;

60年,她從妙齡到白髮,《梁祝》已深入她的骨髓,融入了她的生命。

“85后”的她用60年的人生演奏出一曲“梁祝”……

琴鍵上品味著不一般的人生滋味,88歲的她,坐在鋼琴前揮起手指時,是否會偶爾想到,80年前上海灘那個讓整個音樂廳沸騰的晚上。

少年成名,經歷輝煌也經歷平淡,總能榮辱不驚。

一生只為一件事,一生只為愛一人,

有歲月可回首,以深情祝白頭。

歲月在旋律裡沉澱出她獨有的氣質和溫和

由內而外散發出的氣質更是她的真名片

這個即將步入90後的老奶奶才是真女神

“85后”的她用60年的人生演奏出一曲“梁祝”……

一切與年齡無關與歲月無關

有關的只是你自己

願我們都能在星輝斑斕的世界裡

找到自己的純真和美好

願你耄耋歸來 依然有夢可倚

現代女性頻道

看看她們的故事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