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鷺、圓香、粗糧王……廈門農產品牌為何屢易主?


銀鷺、圓香、粗糧王……廈門農產品牌為何屢易主?


◆銀鷺八寶粥生產車間

臺海網12月1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孫春燕) 曾經的廈門明星企業中盛糧油,如今正等待重組或併購,希望有實力企業或優質資金接盤,重塑這個品牌的輝煌。事實上,最近幾年,廈門品牌被國際巨頭,或實力資本併購的消息,並不鮮見。

從2011年至今,先有銀鷺被雀巢收購六成股份、圓香被深圳上市公司康達爾全資收購,後是可口可樂買了中綠的廈門粗糧王,前段時間,廈門另一家民營農產企業又先後和兩家上市公司傳出收購“緋聞”。

如此看來,廈門做得有模有樣的民營農產企業,好像很容易被易主的命運盯上?對此,多位經濟專家認為,民營企業走到一定規模,通過尋找戰略投資者,或擴大規模,或改變運營困局,或緩解資金壓力,也不見得是壞事。

“聯姻”雀巢 銀鷺似乎並沒過得更好

“銀鷺花生牛奶,真材實料好滋味。”曾幾何時,這個廣告詞背後是廈門人的驕傲,但最近幾年,這個曾經的廈門明星企業,在市場上好像沒了聲音。

這一切,要從一場“聯姻”說起。

2011年4月,雀巢公司在瑞士正式宣佈,雀巢公司已經就獲得銀鷺食品集團60%股權簽署了合資協議,銀鷺公司董事長陳清淵將繼續任新的合資公司領導,以後“銀鷺”和“雀巢”兩個品牌將共存發展。

正是這個“官宣”,拉開了廈門民企變身跨國公司的序幕。一個月後,商務部正式立案,5個月後,這場“跨國戀”正式成為現實。

據瞭解,銀鷺集團成立於2000年11月22日,前身是同安一家村辦罐頭廠,被雀巢併購前,年可生產各種食品飲料、罐頭60萬噸,是福建省最大的罐頭、飲料生產基地,是福建省、廈門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年銷售額約54億元人民幣。

但是,導報記者發現,被雀巢併購後,帶著“國際範”的銀鷺,並沒有比並購前活得更好。

公開資料顯示,被收購後,銀鷺的業績不斷下滑,渠道也不斷下沉到三、四線城市,直到今年年初業績才有所好轉。今年7月,有投資人因為嫌銀鷺“拖後腿”,要求雀巢“賣掉銀鷺”。

結緣康達爾 圓香黑豬加速圈地擴張

銀鷺“嫁”給洋品牌後沒多久,廈門本土黑豬肉品牌圓香,也找到了“人家”。

2013年年初,康達爾股份以4833萬元正式全資收購了廈門圓香黑豬肉,成為當年,廈門、福建乃至中國農牧食品行業的首例併購案。

說起圓香,很多廈門人不會陌生,它是廈門有名的“豬倌”李明星一手養起來的,優良黑豬、牧草養殖、冷鏈保鮮、自產自銷,價格比普通豬肉貴出近一倍。而深圳康達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第一家農牧業上市公司。“嫁”給上市公司,有了豐厚的聘禮,圓香的發展之旅更加順暢。

導報記者瞭解到,當年年底,被全資收購之後,有了充沛資金支持的圓香黑豬肉開始發力圈地,在閩西一帶建成“公司+農戶”的養殖基地,黑豬出欄量從1萬頭增加至數萬頭,擴張了包括福州、上海等多個外地市場。

“嫁入”可口可樂 粗糧王“傍上”世界500強

除了銀鷺,廈門民企中綠旗下粗糧王也“嫁”給了國際豪門。2015年4月,可口可樂中國宣佈,計劃以4億美元的現金全資收購廈門粗糧王飲品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

國際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好像偶像劇中“霸道總裁”一樣,看上了廈門粗糧王,為什麼?有分析認為,廈門粗糧王擁有多個植物蛋白飲料的生產和銷售業務,是中國飲料市場正在成長的一個品類,而植物蛋白飲料正是可口可樂的短板,收購粗糧王,相當於可口可樂打出了一張健康牌。

不過,對粗糧王“孃家”中綠來說,意義卻有所不同。飲料曾是中綠粗糧王最主要的業務,這塊業務貢獻了中綠粗糧王總收入的78.9%,廈門粗糧王是其所有飲料業務的運營主體,出售廈門粗糧王100%股權,意味著中綠粗糧王徹底剝離了飲料業務。

如今,離開了中綠的廈門粗糧王,成為可口可樂飲料(上海)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負責“中綠粗糧王”飲品在全國市場的生產和銷售工作,是一個集產、供、銷一體化的綜合性企業,目前在河北、湖北和福建佈局生產工廠,並不斷藉助世界500強的管理體系和技術設備,進軍一流品牌。

專家觀點

廈門農產企業“受寵”有原因

廈門的農產企業,好像很容易吸引併購者併購,是這樣嗎?

在海西併購俱樂部理事長程亮看來,廈門的營商環境很適合農產企業成長,近幾年廈門農產企業在政策的支持下,不僅自身成長性好,未來潛力也不小,對於併購方來說,這樣的企業可謂優質對象。

他的看法得到了數據支撐,今年1-9月,廈門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增效明顯,全產業鏈實現產值631億元,增長11.8%。其中44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18億元,增長13.5%。在2018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0強中,廈門佔據7席,位居全省第一。

此外,程亮還認為,廈門企業運營規範,管理理念先進,也是吸引併購企業的一個重要原因。

併購已成解困或擴張第一途徑

一方面,農產企業容易成為併購方的“獵物”;另一方面,廈門企業要實現擴張或解困,被併購正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第一途徑。

併購專家劉文說,隨著中國等新興市場的崛起,外國巨頭紛紛進入中國爭奪市場。而國內企業要尋求更大的發展,必然要尋找出路,出售股權獲得國際巨頭的支持,不失為一種選擇。

程亮也認為,企業之間的併購行為,根本目的是為了尋求發展,相比較內部擴張的緩慢和不確定,併購發展要迅速得多。

“其實被國際品牌併購,對廈門企業來說,並不是什麼壞事。”程亮說,通過被併購,廈門品牌可以對接很多優質資源,獲得更大發展,如果想把企業做強做大,或者快速擺脫困境,選擇被上市公司或國企併購,是最佳的選擇。

據廈門市農業局分析,今年,廈門現代農業產業鏈可以達到850個億,到2020年可以突破1000個億。不難預測,未來,將有更多廈門農產企業走進併購行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