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那年,假如杜甫沒有遇見三峽

唐永泰元年

也就是公元765年

因好友嚴武去世

年近花甲的杜甫決定離開

尋找一個能再次寫詩的地方

56歲那年,假如杜甫沒有遇見三峽

初冬時節,三峽夔門刀削般的絕壁之上紅葉盡染。新華網 馬天龍 攝

輾轉流離半年之後

詩人的腳步停在了三峽

這是一個足以改寫詩歌歷史的決定

在三峽的這段日子

他迎來創作生涯最後也是最高光的時刻

56歲那年,假如杜甫沒有遇見三峽

伴著峽江清風,白帝城呈現出一幅絕佳的冬日美景。新華網 馬天龍 攝

後世的人們無法想象

如果56歲的杜甫錯過三峽

將會產生多麼嚴重的後果

唐詩的璀璨星空

將會失掉多少照亮千古的光芒

56歲那年,假如杜甫沒有遇見三峽

陽光灑在瞿塘峽的江面上。新華網發 (王正坤 攝)

如果56歲的杜甫錯過三峽

就不會有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也不會有

玉露凋傷楓樹林

巫山巫峽氣蕭森

更不會有

千載琵琶作胡語

分明怨恨曲中論

三峽對於杜甫究竟有多重要呢

在三峽的一年多時間裡

杜甫的詩迎來了最精彩的時刻

人們所熟知的杜詩中

每三首便有一首是在三峽創作的

56歲那年,假如杜甫沒有遇見三峽

一束陽光穿過雲層灑落在長江上。新華網發 (王正坤 攝)

北宋年間

一位杜甫的“小迷弟”

同樣是大詩人的黃庭堅來到三峽

他覺得三峽期間的杜詩是“大雅之音”

北宋過了是南宋

詩評人陳善認為三峽時期的杜甫

筆下才真正“簡易純熟,無斧鑿痕”

清代的施潤章看了

認為在三峽的杜甫“得山川之助也”

詩人有幸,得遇三峽

三峽有幸,得遇詩歌

56歲那年,假如杜甫沒有遇見三峽

圖為無人機航拍仲夏瞿塘峽,山河壯麗。新華網發 (傅傑 攝)

沒有山水奇絕的三峽

李白也沒有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劉禹錫也沒有

瞿塘嘈嘈十二灘

人言道路古來難

巴山雨夜

就少了李商隱西窗剪燭的身影

文學的橫江白浪裡

就沒有蘇軾渡江的扁舟

56歲那年,假如杜甫沒有遇見三峽

三峽長度接近200公里

詩人們最愛的是哪一段呢

當年

杜甫停下腳步的地方

古時候被叫做夔州

現在是重慶奉節縣

56歲那年,假如杜甫沒有遇見三峽

航拍瞿塘峽之美。新華網發 (王正坤 攝)

這裡是竹枝詞的起源地

這裡是瞿塘峽的入口處

這裡有劉備託孤的白帝城

這裡有雄冠天下的長江夔門

最重要的

這裡是詩歌的故鄉

鍾靈毓秀

人傑地靈

三峽自古與詩相伴

夔州從來風景獨好

從56歲的杜甫來到三峽

一千多年的時光匆匆過去

瞿塘峽口

又是“無邊落木蕭蕭下”的季節

那傳誦千年的雅音又將響徹三峽

56歲那年,假如杜甫沒有遇見三峽

12月15日

由張藝謀團隊操刀的

大型詩詞文化實景演藝

《歸來三峽》將在瞿塘峽首演

夔門、瞿塘峽、白帝城作景

以詩詞為載,以山水為寄

今人與三峽相遇,再現詩史風韻

這個冬天

與詩為友

相約中華詩城

傾聽《歸來三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