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浙江人在种,北方人在吃,以前过年才能吃到,你吃过吗?


“儿时一到冬天,河里就会划来一只装满茨菇的船停在岸边。大人们就会买上十几斤或几十斤茨菇放在家里,平时还不舍得吃,要等到过年才拿出来招待客人,特别是茨菇红烧肉,想想就要流口水。”这是一个江南人对儿时吃茨菇的回忆。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刮冷了整个江南大地,杭州也进入了严冬模式,温度降至了冰点。田里的茨菇经过半年的生长到了成熟的季节,杭州余杭的农民已经开始采收。

茨菇又称茨菰、慈菇、燕尾草、白地栗等。生在水田里,地下有球茎,黄白色或青白色,以球茎作蔬菜食用,据说营养及药用价值很高。不过由于茨菇吃起来带微苦,因此江浙一带的人好像不怎么喜欢吃,但又不知为何一直有种植茨菇的传统。

早就听闻采收茨菇非常的辛苦,今日来到田头才发现,这种采收方式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农民正用双手扒开近30厘米厚的泥土层,在黑乎乎的泥土中摸找着一个个的茨菇,而且还不能戴手套,难怪当地人把采茨菇叫“摸茨菇”。

寒冷的冬日,刺骨的寒风,冰冷的田水,硕大的茨菇田就靠双手这么一颗颗的摸出来,看到这一切我的脑海中忽然闪现出很多的想法。据说余杭崇贤人很早就开始种茨菇,难道他们已经习惯寒冬里干这种农活?难道他们迫于生活的无奈?难道这个东西很值钱......

带着一大堆疑问,我找到了一位正在干活的大爷。交谈中得知,大爷是崇贤本地人,今年已经76岁,种茨菇已经有几十年。我问他:这么大岁数,大冷天还在干这活,是不是太辛苦了点?他的回答很简单:“习惯了。”

大爷一边干活一边给我讲着关于茨菇的事。他一直在强调,本地人不吃这个,都卖到北方去的。收购价格每年都有起伏,一般在150元左右一担。今年由于茨菇成熟期经常下雨,所以产量不高,但品质还不错。这几天的大号茨菇价格在130元左右一担,小的在80元左右一担。


130元一担,一担是100斤,也就说大号的1.3元每斤,小号的0.8元每斤,听这个价格,我有点震惊了。这茨菇差不多半年生长期,还要用人工采收,一天也只能赚100多块......看着大爷那因劳累而驼的背影,我感受到了农民的心酸。

临走前我想给大爷拍张正面照,原本我想拍出《舌尖上中国》那种丰收喜悦的照片。然而我在照片里完全看不到一丝的喜悦,或许这正是大爷内心最真实的表达。

临别前,大爷起身从茨菇田里走了出来,在田边的河沟里用枯草擦拭着手上的泥土。也许是一天都没有人和他说话,我的到来让他没那么孤单,出于感谢他想送送我;也许是实在冻的不行,他需要让自己的手回回暖;也许...... 作者简介:寒残一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