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說:“雙一流大學”的大學生,你為什麼創業會失敗?

有數據統計,2019年高校畢業生達843萬人,如果合併技校等非高校畢業生人數,需要安置就業的畢業生保守估計超過一千二百萬人,找工作成為“畢業生寢食難安”的事情。某知名網站數據顯示,招聘崗位下半年減少數百萬之多。好消息是,國家在最近頒佈的《教育部關於做好2019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中,出臺一系列具體措施鼓勵大學生創業。

創業者說:“雙一流大學”的大學生,你為什麼創業會失敗?

大學生創業漸成趨勢,但是許久沒有看到“雙一流大學”學生創業成功的報道。“雙一流大學”的學生,個人的知識素質無疑高於普通高校的本科專科生,為什麼創業成功率低?一是因為創業者少,二是因為創業艱難。

“雙一流大學”的學生,特別是畢業生的人數相對集中在信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專業,這些專業很受科技型企業和國企的喜愛。比起創業的辛苦和不確定性,畢業生或者找到薪資高、實力強的公司,或者投身科研,也有畢業生“理智地”選擇考入國家計劃內編制,端起鐵飯碗,“求穩不求富”。對許多畢業生而言,這也是最好的“就業體現”。

但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社會在發展,各行各業都存在變數,現在的年青不代表日後的年青,現在的“雙一流”學生找工作相比一般高校畢業生容易,但幾年後勢必會面對更多“雙一流”學生的衝擊,總要遇到“事業的天花板”。

人生難能可貴的是一輩子心想事成,要想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創業是最好的選擇方式。若想創業成功,首先不可缺少“拼勁”。或許,“雙一流”大學的學生創業成功率低於普通本科專科生的原因,缺乏“破釜沉舟”、“死磕到底”的勇氣是原因之一。要想做大事,成大事,不光是要有技術、能拉來融資,更主要的是有勇氣抓住機會,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機會。

創業者說:“雙一流大學”的大學生,你為什麼創業會失敗?

總有熱血沸騰的“雙一流”學生去創業。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公佈的獨角獸創業公司名單顯示,估值高的創業公司,創始人絕大多數是從名牌大學畢業。但數據沒有顯示的是:創業的失敗率和風險也都是非常高的,每年有數以萬計的中小型企業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倒在路上,誇張的說法,是平均每分鐘倒閉2家企業。

兩名今年從“雙一流大學”畢業的學生,一位就讀上海某名牌大學醫學院,大學期間做過醫療代理,成功撈到“人生第一桶金”,畢業後直接推掉幾家offer,選擇自行創業,繼續醫療代理,主推“中藥貼”:哪痛貼哪兒,療效顯著,而且成本低、市場廣,能夠吸納加盟店商;另一位就讀浙江某名牌大學化學工程專業,研究生畢業後,在家人的支持下投身實業,租廠房買設備,生產一種塑料包裝材料,據稱低毒環保,符合國家環保方向,預測市場前景良好。

半年後的今天,兩位“雙一流”學生的創業之路陷入停滯:“中藥貼”的市場因為投入少、收益大,入行門檻低,導致大批商家湧入,其中不乏有商家虛假宣傳,以次充好,致使該類產品的市場突然火爆、又突然熄火,家裡退貨的“中藥貼”堆積成山;另一位生產的產品造價高,無法被用戶接受,銷路滯塞,產品積壓,“出師未捷淚滿巾”。這就是冰冷的現實:創業,不會因為“雙一流大學”的學生,市場就會溫情脈脈,網開一面。

創業者說:“雙一流大學”的大學生,你為什麼創業會失敗?

創業不是閒庭信步的輕鬆,前途未必花團錦簇。創業與讀書刷題、科研探索真是兩個世界、兩種人生。創業不是在奔向光明的未來,而是每天在擔心失敗的糾結中掙扎,人與人,人與事,拓市場,找門路,應付各種開銷,失眠脫髮,違心陪笑,林林總總的亂事煩事纏身。都說“沒有不賺錢的行業,只有不賺錢的老闆”,但是,創業前所有樂觀的預測統統敵不過市場和政策方面的風雲變化。

“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如果想創業,切忌“好高騖遠”,先冷靜分析自己的優勢,是否具備:人脈、資金、產品、夥伴、經驗等創業必備條件。多看創業的那些成功人士寫的人生經驗當然有好處,但人人際遇不同,別人成功的路,你或許根本無法複製,更別祈禱命運的眷顧。因此,即使全心身投入,也很可能沒有帶來一點回報,沒有足夠的經濟承受能力,不要創業。當然,如果創業過程中有“貴人相助”則“另當別論”。

創業者說:“雙一流大學”的大學生,你為什麼創業會失敗?

再者,一些“雙一流”學生社會起點高,眼光自然相對較高,“把目標定在賺多少錢上”,很少願意伏低身子,從最簡單的事情入手:比如最容易賺錢的“吃”,比如離不開的“快遞門店”,似乎從事這類“工作”不算“創業”,唯有西裝革履,出入高檔寫字間,從事的“高大上”項目能夠一夜之間被投資人看中,這才叫創業。但我見過的任何一個老闆,任何檔次的老闆,從小飯店到高新電子企業,幾乎是什麼都會的人,包括裝箱拆卸。

如果大學畢業,確實不甘平庸想去創業,奉勸三思而後行:美國有家權威機構調查過,平均創業成功者,都有至少五次的失敗經歷。開弓沒有回頭箭,創業之道阻且長。不要奢望成為一個人盡皆知的企業家,能夠像一隻卑微又勇敢的螞蟻一樣活下去,在殘酷並且公平的市場傾軋中活過三年,才是真正邁開創業的第一步。

最後,說一句忠言:如果真的想創業,最好的選擇是發揮自身特長,在擅長的領域裡做擅長的事情,會少走許多彎路。最好的創業地方,其實是得到母校的幫助,因為母校會給予資金、稅費、貸款、導師等支持;甚至允許用創業成果申請學位論文答辯。

創業者說:“雙一流大學”的大學生,你為什麼創業會失敗?

所以,只要捨得力氣,有智有謀,創業總會“雲開日出”。不過,門檻越低的行業,越需要動一動腦筋,儘可能避開他人走過的路。(謝謝您的本次閱讀,敬請繼續關注作者“觀海松說教育”。如果您有更好建議,敬請評論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