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春主任:重啟高齡腫瘤患者的生命之門

李開春主任:重啟高齡腫瘤患者的生命之門

雨果說,

自由只有通過友愛才能保全。

那麼,健康需要怎樣才能保全呢?

肺癌目前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排名第一的癌症。很不幸,上海閔行某小區的秦長青(化名)老人成為了這個危險疾病的患者。自此,他的健康便籠罩在巨大的陰影中。

李開春主任:重啟高齡腫瘤患者的生命之門

1

「一個沉默寡言的患者,家屬比他說得多」

半個月前,上海天佑醫院腫瘤門診收治了一位沉默寡言的患者。當醫生詢問他病情的時候,他也是寥寥數言。倒是陪同他一起的老伴比他說得多。很顯然,他並不是虛弱得說不出話了,而是不想開口而已。

李開春主任:重啟高齡腫瘤患者的生命之門

腫瘤科主任李開春也注意到這個身材纖瘦的老先生,李主任試圖和他交流,但病人有一句沒一句像是患上了失憶症,由老伴不斷地替他回答。病人常見的那種憂傷、焦急、甚至煩躁的情緒,從他臉上統統看不到,看到的只是平靜和漠然,甚至是麻木。

患者的情況李主任比較清楚,自從發現患肺癌以來,病人已經輾轉多個醫院進行過治療,但病情卻越來越糟糕。顯然在經受過手術、放療、化療等多種治療手段煎熬之後,病情並沒有好轉,病人對於病情和未來已經不抱什麼希望了。所有的辦法似乎都已經試過了,換家新醫院又能如何?所以他的情緒不是很高,也不想再多說什麼。

2

2018年初,秦大爺發現上腹部有些不舒服,經常脹氣,渾身乏力,胃口也變得不是很好,每頓吃得很少,日夜反覆咳嗽,這種反常的情況讓家人都很擔心。於2018年2月中旬到某三甲醫院看診,進行胸部CT平掃,疑似肺部腫瘤病變,在超聲下行“右鎖骨上淋巴結穿刺活檢術”後,被確診為肺轉移性腺癌,並立即住院治療。

李開春主任:重啟高齡腫瘤患者的生命之門

此後大半年,秦大爺一直是在病床上度過的。癌症治療是個艱辛的過程,從穿刺手術到化療、再到放療,PD-1免疫治療,堅強的大爺挺過了過來,人也消瘦了許多,遺憾的是病情一直未能得到緩解。長時期的堅持並未能得到期望的結果,大爺可能有些洩氣了,雖然家人一直沒有放棄,一直在為他尋找新的治療資源。

11月8日,秦長青大爺是被老伴和兒子“強制”送到天佑醫院的腫瘤病房,繼續接受治療。到院的那天,李主任已經覺察到患者內心的某種悲觀情緒。但李主任一時也無法去有效安慰他,畢竟現階段肺癌還不是一種可以被完全治癒的疾病。

他只有在深入瞭解病情之後再嘗試給予有效治療,他也相信唯有實實在在的療效才能讓病人徹底打開心結。

3

「李開春主任的執念,就是要讓大爺重見生命曙光」

李開春主任看到患者的第一眼,直覺讓他感覺這個患者可能還有辦法。他已經76歲,雖然消瘦,但是他的精神依舊良好,只是情緒低落,這也可以理解。另外老人的食慾、消化和睡眠表現都比較正常。這說明老人的身體還能夠承受系統化治療。但接下來選擇什麼樣的方法治療呢?尤其是前期已經進行過幾乎所有的治療手段了,使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讓病人重見曙光?

李開春主任:重啟高齡腫瘤患者的生命之門

救死扶傷的職業操守在李主任的心裡轉化成一種執念,那就是:儘快找到控制病情的辦法。儘管他也感覺這可能只是成功性較低的一種倔強,是他的性格使然,但他就是放不下。

在每週三下午腫瘤科定期舉辦的業務討論會上,李主任結合秦長青的最新檢查結果,組織同事們進行討論,同時提出下階段的治療預案。

CT報告顯示:5月份檢查時主瘤體為50*65mm,9月份檢查時已經約75*59mm,並開始由兩肺向胸壁、肋骨破壞,椎體、兩側腎上腺轉移的跡象。控制病情已經刻不容緩。

討論中,李開春主任重點提到了PD-1免疫療法。以他個人的經驗,綜合考量病人的身體與病情發展軌跡,可嘗試以PD-1治療為主,配合其它手段綜合治療;針對病人入院後檢查提示甲狀腺功能減退,考慮是PD-1治療相關的內分泌不良反應,予以“優甲樂”治療。同時為病人進行液體活檢,找到腫瘤的驅動基因,以更好地進行靶向治療。

4

只為更有效地挽救病人」

免疫療法是一種全新概念的腫瘤療法,主張透過自身免疫系統的力量來對抗癌症,故比傳統治療的副作用更少。此外由於免疫療法能協助免疫系統辨識及針對癌細胞進行攻擊,更具針對性和記憶功能,因此效用較其他治療方法更持久。而 PD - 1 抑制劑便是免疫療法的其中之一。

在精準醫療時代的背景下,液體活檢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新技術,有助於實現個體化的治療需求。它主要是通過檢測腫瘤在生長過程中釋放入血液循環的 DNA,檢測循環腫瘤細胞以及循環核酸物質,判斷有無基因突變。在找到突變靶點後,然後進行特異性靶向治療。

李開春主任:重啟高齡腫瘤患者的生命之門

打個比方說,找到癌症的突變基因後,那麼可以針對性地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啟動靶向治療。就像狙擊手瞄準靶位打靶射擊一樣。藥物進入體內會選擇致癌位點結合發生作用,使腫瘤細胞死亡,而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

確定治療預案後,醫療團隊和病人家屬進行了溝通。面對“免疫療法”和“靶向治療”這些新名詞,家屬開始一頭霧水,但在主治醫生伍秉翔的形象而生動的解釋下,家屬頻頻點頭並表示理解並支持後續治療。

從病情來說,秦大爺是不幸的;但從治療上來說,秦大爺又是幸運的,他趕上了這個醫療技術日益進步的時代,並且遇上了敢於合理運用新技術的醫護人員。

所有準備就緒,秦長青老人進入了上海天佑醫院為他精心設計的“治療時間”。所有人都不敢奢望奇蹟,但所有人都在等待奇蹟。那扇被秦大爺自己掩上的生命之門能重新打開嗎?

5

「即使我們不能起死回生,但我們也要尊重生命」

在醫療界,藥物治療的好壞用什麼標準評價?簡單地說,最重要的標準有兩個:客觀緩解率(ORR)和總體生存期(OS)。我們希望秦長青老人能夠成為ORR和OS數據統計中比較幸運的那一個。那麼,76歲的秦大爺經過在天佑醫院近10天的治療,他的病情到底怎麼樣了?

其實這些天,醫護人員和家屬已經從秦大爺的日常表現上看到了欣喜:老人不再沉默,變得愛說話了。這是他病情控制較好,身體狀況好轉的直接反映。11月18日,新的檢查結果出爐,老人的腫瘤擴散得到了明顯控制,病情也趨向穩定。這說明,連日來為老人病情操勞的天佑腫瘤科團隊終於找到了有效治療的方向,在與病魔的鬥爭中搶得了先機。

李開春主任:重啟高齡腫瘤患者的生命之門

靶向治療令人驚奇的進展曾幫助了世界上無數的患者,這極大地改善了癌症治療的方式和患者的預後,甚至改變了治療肺癌的模式。正是依靠患者、醫者和科研工作者之間的相互信任與合作,才使肺癌的治療出現了新的突破。李開春主任的堅持與嘗試,為上海天佑醫院腫瘤疾病的治療探索開了一個好頭,相信在今後一定會取得進一步的提高。

有人曾經詢問過李開春主任:一個年齡七十多歲的肺癌患者,輾轉數家醫院而不治,為何他要願意冒這個風險呢?李開春主任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說:雖然我們不能保證一定能夠治好病人,但我們保證一定好好治。

雨果說,自由只有通過友愛才能保全。

其實,健康也只有通過友愛才能保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