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經註解〈中卷〉


簡介:

《青囊經》作者黃石公(張良的師傅),是公元前約二百二十年間秦朝的學者。

全經共分三卷:

①上卷敘述河圖五氣、洛書方位與陰陽二氣融合而化成天地之定位等學理,故謂之化始。

②中卷說出天地間形氣依附與方位配合而成一體的動力,故謂之化機。

③下卷說明天地間形氣方位與各種法則配合後的影響力,故謂之化成。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註解:五星,即金、木、水、火、土五星。五行,也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之五行。把太陽系中的五大行星,與五行相對應。


青囊經註解〈中卷〉


天分星宿,地列山川。

註解:風水理論認為天上的星辰,是能與地上的山峰河流相互對應的。

星宿指天上的星辰,它包括四垣二十八宿。四垣,包括紫微垣、天市垣、太微垣、少微垣,它們分別與二十四山的亥、艮、巽、兌,相對應。

二十八宿,根據區域的不同,劃分為:

東方青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二十八宿與二十四山,相對應。


青囊經註解〈中卷〉


氣行於地,形麗於天。

因形察氣,以立人紀。

註解:氣指的是陰陽二氣,也就是五行之氣,行布在於山川之中。看不見,摸不著,是無形的。山形形巒是直觀的,它與天上的星宿對應,人們可以用肉眼直接觀察。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人們可以通過對山川的觀察而掌握它的規律,用於指導人們擇地。


青囊經註解〈中卷〉


紫微天極,太乙之御。

君臨四正,南面而治。

天市春宮,少微西掖。

太微南垣,旁照四極。

註解:紫微即紫微垣。太乙即指北極星。古代星象學,把紫微垣比作天上的皇宮,認為天帝即太乙,坐於其中,南面而治。天市即天市垣,它位於二十四山的艮宮。而艮寅宮,與立春相對應,故說天市春宮。少微,即少微垣,西掖,指酉方。太微垣,則位於南方。四極,指四正,即子午卯酉。因四垣,除少微垣之外,分別居於四維之地,所以稱為旁照。


青囊經註解〈中卷〉


四七為經,五德為緯。

運斡坤輿,垂光乾紀。

註解:四七,指二十八宿。五德,指金木水火土五星。我國古代的星象學,以黃道附近的二十八星宿為經,以金木水火土五星為緯,用之以確定天空的區域。

斡,旋轉也。坤輿指大地,乾紀指天。是說天地相對運轉中,日月五星的光輝從天上下照到地下來。


青囊經註解〈中卷〉


七政樞機,流通終始。

註解:人們根據二十八宿在天體的位置,以定春夏秋冬的五行之氣旺衰。

七政,二十八宿劃分四日宿,即房虛昴星四宿;四月宿,即心危畢張。四金宿,即亢牛婁鬼;四木宿,即角鬥奎井;四水宿,即箕壁參軫;四火宿,即尾室觜翼;四土宿,即氐女胃柳。樞機指事物運動的關鍵。

地德上載,天光下臨。

註解:天光表示星辰的能量。地德,表示大地的承載。這句話的總體意思,是說明天上星辰的能量作用在地上,地上有相應形體對應。四垣二十八宿及五行七政,可以作為我們點穴、理氣的依據。

陰用陽朝,陽用陰應。

陰陽相見,福祿永貞。

陰陽相乘,禍咎踵門。

註解:風水學講究陰陽相配,陰陽平衡。如果陰陽平衡,福祿永遠長久。如果陰陽不相配,禍患跟著腳後跟入門。

天之所臨,地之所盛。

形止氣蓄,萬物化生。

氣感而應,鬼福及人。

註解:天星所臨之方,地就會有相對應的形體。當山脈屈曲而行,界水而止,則生氣積蓄,則能化生萬物。陰陽五行之氣與人的吉凶產生感應。生氣注入亡人的骸骨,繼而對後人產生福禍感應。


青囊經註解〈中卷〉


青囊經註解〈中卷〉

田應明個人照



田應明簡介:重慶酉陽風水明師,為風水世家出生、自幼隨堂伯、堂哥、大伯等學習相宅、相地,苦苦專研、眼巧心靈、悟性能力較強、基礎攻底紮實,在重慶當地為風水名師。後投拜著名風水學家陳益峰師傅門下為徒,系統學習《地理實用六法》《羅盤二十八層註解》,苦研尋龍點穴、三元、三合、天星、金鎖玉關、八宅等風水系列,深得陳益峰師傅真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