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機器人產業|2018年我國機器人行業熱點回顧

“最江蘇”導讀

近日,江蘇省工信廳發佈《江蘇省機器人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旨在加快培育高端裝備產業集群,目標三年內,全省機器人產業產值達1000億元,年均增長35%以上。“最江蘇”近期推出“聚焦機器人產業”專輯系列文章,立足江蘇放眼世界,全方位多角度透視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現狀與未來。

2018年,我國機器人行業發展如火如荼,市場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企業、資本、標準、政策幾大要素交相輝映,合奏出新一年的熱鬧盛況。

機器人行業戴上國標“緊箍咒”

4月和6月,工信部分別公佈最新符合《工業機器人行業規範條件》以及CR認證標準的企業和產品名單。

4月20日,工信部公佈了最新符合《工業機器人行業規範條件》的企業名單,我國500多家本體、3000多家集成商中僅有15家企業通過;6月4日,最新CR認證名單公佈,64款機器人產品通過,其中包括34款工業機器人,雖然相較上一年認證通過的產品增長翻了一倍,但與產品總量相比佔比仍不高。

聚焦機器人產業|2018年我國機器人行業熱點回顧

機器人產業繁榮的背後,標準問題值得我們冷靜思考。當企業逐漸增多,產品越來越豐富,市場發展呈現火熱狀態時,以《工業機器人行業規範條件》和CR產品認證為代表的國家標準的出臺,告訴我們一個現實:我國企業的達標率和產品的通過率還遠遠不夠,企業實力和產品技術亟待提升。同時,當前的標準由於行業發展剛起步還不是強制性認證,未來隨著標準體系的逐漸完善和成熟,戴上國標“緊箍咒”在所難免,因此,建議機器人企業早做準備,以便能夠更好地迎接標準化的檢驗。

機器人企業忙擴產

我國機器人產業的飛速增長給企業增資擴產帶來巨大的動力, 尤其在2017年市場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態後,機器人企業都在積極擴充產能。

5月8日,安川都林機器人應用設備河北有限公司在香河機器人產業港正式投產,可同時進行100臺以上中上塗機器人、50臺以上底塗機器人的組裝及離線調試工作。6月15日,安川(中國)機器人有限公司在常州的第三工廠正式開業,新增年產能6000臺,總產能達到1.8萬臺/年。

3月,庫卡與美的發佈公告稱將在順德新建機器人生產基地,預計到2024年機器人產能達到每年75000臺,加上現有產能,庫卡在中國每年的機器人產能總數將達到10萬臺。

同期,上海發那科和廣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合作,成立全資子公司——廣州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佔地面積39446平方米。新公司將建設集機器人銷售、展示、培訓、技術支持及倉儲等業務於一體的華南基地。


聚焦機器人產業|2018年我國機器人行業熱點回顧

4月16日,ABB機器人青島應用中心新址啟用。ABB公司首席執行官Ulrich Spiesshofer表示將在中國的機器人生產能力提高一倍。

外資機器人企業在中國增資擴產的同時,國內機器人企業的擴產步伐更大。 新時達目前有在建新工廠4個,包括位於上海嘉定的年產1萬餘臺套的新時達機器人智能新工廠、位於深圳松山湖的年產1萬臺的工業機器人和10萬套運動控制系統的眾為興新工廠、位於崑山的曉奧享榮新工廠和位於安徽蕪湖的新時達機器人工廠。2017年新時達機器人出貨量不到3000臺,此輪擴產旋風有點猛。

然而,新時達跟國內機器人龍頭企業新松機器人比起來又是小巫見大巫了。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新松機器人在瀋陽、上海、武漢、杭州、阜陽、濰坊、鄭州、湘潭等地設立20多處產業基地或產業園。新松機器人2017年營業收入24.5億元,同比增長20.7%,但產業基地的佈局遠遠超前於其產品的銷售增長。

AI與機器人加速融合

傳統工業機器人主要依從一系列控制指令完成任務,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感知、人機交互、行動控制、智能決策等領域的發展,機器人也在逐步升級 。

比如,通過機器人視覺,可以讓分揀機器人更精準的識別;通過機器人傳感系統,機器人可以感知周邊環境,與人和環境和諧共處;通過語音識別,機器人可以實現語音控制和人機對話等。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上半年機器人領域有23家完成融資,機器視覺相關融資有9家,其他融資主要在語音識別、芯片、定位導航等領域。

6月,英偉達推出具有強大AI功能的機器人平臺Nvidia Isaac。NVIDIA Isaac的核心是JetsonXavier,這是全球首款專為機器人設計的計算機芯片。JetsonXavier擁有6種高性能處理器,包括1個VoltaTensorCore GPU、1個8核ARM64 CPU、2個NVDLA深度學習加速器、1個圖像處理器、1個視覺處理器和1個視頻處理器。

聚焦機器人產業|2018年我國機器人行業熱點回顧

這些處理器使其能夠同時、且實時地處理數十種算法,以用於傳感器處理、測距、定位和繪圖、視覺和感知以及路徑規劃。它讓機器人能夠從傳感器獲取輸入、定位自身、感知其環境、識別並預測附近物體的運動、推理出合理動作並安全執行。

家用機器人出現上市第一股

5月28日,家用服務型機器人公司科沃斯在上海交易所上市,截止7月23日收盤,科沃斯總值已達250億元。科沃斯的掃地機器人市場佔有率約50%,2017年售出321萬臺地寶掃地機器人,連續三年增長率超過40%。

目前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掃地機器人滲透率4%-5%,內陸則低至0.5%,相較於美國16%的家庭掃地機器人滲透率,我國還有廣闊的市場提升空間。另外,科沃斯2015年開始佈局海外市場,2017年海外銷售額達到7.6億元,同比大增431%。

2016年全球掃地機器人出貨量在1000萬臺左右,中國佔據了超過1/3的市場空間。從全球競爭格局來看,美國iRobot市佔率超過50%。借鑑iRobot的本土及海外各佔50%銷售額的發展經驗,家庭服務機器人在海外市場還有廣闊的增長空間。

我國服務機器人有一定的全球對比優勢。首先,中國製造業產業鏈較為成熟,產品落地快。我國在製造業領域有全球最全的產業鏈,這為服務機器人從研發到生產縮短了時間。其次,我國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起步時間遠遠落後於國際四大巨頭,但在服務機器人領域,我國與國外處於同一起跑線,甚至在無人機等領域領跑全球。最後,我國市場空間大,產品細分齊全,產品更新迭代快。

世界機器人大會展示人機共融

8月15日,為期5天的“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作為機器人行業最有代表性的會議和展會之一,本次大會彙集了來自全球各地300多位頂尖的機器人行業專家和機器人企業精英,深入解讀了當前機器人先進技術和行業機遇。

世界機器人大會展示的是一年的行業發展趨勢和主旋律,2018年關注的重點無疑是協作機器人和人機共融。但今年並不是順應了趨勢,身為協作機器人企業就能獲得好的發展,10月份全球協作機器人領域的領先者Rethink Robotics公司就宣佈了倒閉。

由此可見,關注協作機器人、人機融合的趨勢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到產品功能技術與價格的統一,只有打開了市場,才能將行業趨勢轉化為企業的優勢。

電商巨頭助力配送機器人崛起

2018年,以京東、阿里等為代表的電商企業紛紛涉足機器人領域,研發的配送機器人相繼完成測試走上馬路,帶動了配送機器人的新崛起和新發展。

今年以來,以電商、物流、互聯網公司為主導,配送機器人迎來了新發展。6月份,京東無人車總部落戶長沙,並宣佈配送機器人進入量產時代,通過在各大學校園的上路測試,在618期間實現了場景常態化運營;6月份,蘇寧物流研發的臥龍一號也正式進入常態化運營;此外,今年唯品會的智能快遞無人車、阿里菜鳥的小G Plus、餓了麼的萬小餓、騰訊的微派等產品都開始了內測和上路。

2018年配送機器人之所以能夠迎來爆發,離不開電商、物流、互聯網公司等的資本支持,而這些企業之所以積極推動配送機器人發展,主要得益於互聯網普及、人們消費理念轉變下,網購方式崛起所帶來的配送壓力。換言之,配送機器人是典型的市場驅動型產品,當市場由原來的工廠企業擴大為電商、物流和互聯網企業,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就呈現了出來。

長三角等地機器人產業扶持力度大

在機器人這個熱點發展領域,各省市政府都提出了相應的政策扶持。但從各省市比較來看,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支持政策出臺早、補貼力度大。珠三角、長三角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較其他區域成熟,在更好的扶持政策下更容易吸引機器人企業入駐,形成良性循環。

相比而言,中西部區域機器人產業較為落後,但由於製造業向中西部的轉移對機器人需求逐步提高,未來市場發展潛力較大。

機器人行業的火爆加之地方政府的強力支持使得機器人小鎮遍地開花,截止2017年底,全國已有約50個機器人小鎮或機器人園區設立。2018年以來,機器人小鎮建設繼續在如火如荼的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