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鹹平:美國政府是如何幹預經濟的?


郎鹹平:美國政府是如何幹預經濟的?


(東音社按)最近一個時期以來,國內產業政策之爭,愈演愈烈。從今天開始,東音社將陸續發表郎鹹平教授對西方主要發達國家政府與市場關係的考察與研究結果,試圖換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千古難題。郎鹹平教授的這些考察,都發表在了其最新著作《馬克思中觀經濟學:拯救世界的經濟學》一書之中。今天發表美國篇。

一、美國自由經濟造就了美國經濟的大繁榮,但是也帶了新的問題

北方贏得美國內戰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平了道路。從1860年到1900年,美國鐵路里程從3萬英里增加到19.3萬英里,佔全球鐵路的50%;投資於製造業的資本從10億美元上升到100億美元;工人數量從130萬增加到530萬;工業產值從20億美元上升到130億美元。19世紀末,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20世紀初美國製造業產值超過英法德的總和。

美國成立時就嚴格限定了政府的權力,他們深信大政府會作惡。所以大市場小政府的觀念在美國深入人心,而且根深蒂固。在支持自由市場的政治環境和技術進步的推動下,自由市場經濟體系席捲美國,深入人心。這一階段基本不存在政府幹預經濟的說法。

郎鹹平:美國政府是如何幹預經濟的?


1900年開始,自由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就已經非常明顯,為美國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首先是貧富分化,財富高度集中,大財團完全可以挑戰國家的權威。1909-1917年,3700個公用事業公司消失了,大公司對美國的控制深入到各個層面,已經強大到威脅政府權力的地步。西奧多.羅斯福說:“如果不進行改革,替代的結果要麼就是……無政府主義,要麼就是有錢的工業家不斷增長的權利繼續壓制民主”。除此之外還有環境汙染、食品藥品安全、工人生活貧困等問題。但是,這都沒能動搖資產階級的統治,也沒動搖社會對自由主義的信心。直到1929年的大蕭條,這一切才開始改變。資產階級為了能繼續維持統治,不得大刀闊斧的進行經濟改革,本質就是伸手控制生產資料部門!

二、大蕭條讓美國政府開始干預經濟

羅斯福當選後,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干預經濟,對生產資料部門進行直接或間接調控!

第一項措施,要求國會通過《農業調整法》。這個法律規定,農業部長可以和農民達成協議,休耕一部分土地,屠宰牲畜,減少農產品產量,提高價格。同時規定了農產品的最低價,一旦低於某個價格政府就出面收購。這是明目張膽的不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

其次,通過《國家工業復興法》來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根據《國家工業復興法》,各工業企業制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確定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標準和工作日時數等,以防止出現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從而加強了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控制與調節。維護工人的權利和尊嚴。

第三,通過《緊急銀行法》。危機爆發後,全美銀行業幾乎全部停頓。為了挽救金融行業,政府決定對銀行採取個別審查,頒發許可證的制度。1929年危機爆發前美國有25568家銀行,1933年3月13-15日,只有14771家銀行領到執照重新開業。這意味著,金融危機淘汰了美國10797 家銀行,佔比40%。1933年4月5日,美國政府宣佈禁止私人儲存黃金和黃金證券,私人的黃金必須賣給銀行,美鈔停止兌換黃金;4月19日,宣佈禁止黃金出口,放棄金本位;6月5日,公私債務廢除以黃金償付。1934年1月10日,宣佈發行以國家有價證券為擔保的30億美元紙幣,並使美元貶值40.94%。

第四,羅斯福政府頒佈了新稅法則(1934年),按照收入和資產多寡徵收超高額累進稅和遺產稅,目的就是讓富人多交錢,窮人不交錢。這些措施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是嚴重違背自由市場經濟制度的,但是他們都保留了下來。

從大蕭條以後,美國政府開始對經濟進行全面的宏觀調控。農業成了被管制的部門,工業也被納入管理的軌道,金融業也完全納入政府的調節之中。美國不再是市場供求決定價格和資源分配,而是靠政府。美國政府的支出佔GDP的比重從19世紀的2-5%,在羅斯福新政後達到20-25%。

二戰期間,美國建立的2600多家大型國有工業企業,主要分佈在軍火、機械製造、化工、合成橡膠、電力等部門。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達到頂峰。政府在戰後出售或出租了大部分的戰時國有企業。剩下少部分國有企業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和危機處理方面,目前剩下全國性的國企是郵政和鐵路。

三、六七十年代,通過制定行業法律干預經濟

美國國家控制經濟的主要法律是在1961-1972之間建立的,這期間聯邦政府通過了一系列糾正自由市場經濟弊端的法案,比如1965年《水質法令》要求各州改進水質;1966年《食品包裝和標籤法》《兒童保護法》要求食品企業公佈食品相關的一切信息,配料、營養標準等。1967年《農業公平實施法》給農產品的生產、價格規定標準。1969年《經濟穩定法》以控制工資和物價。1972年《消費商品安全法》管理控制消費品的安全與可靠。

大家今天可能覺得這一切都是正常的,實際上在當時這都是開創性的工作,即政府為企業制定一切標準!

這期間也有個別直接干預經濟的例子。比如1970 年, 國會為了促進二級抵押貸款市場的競爭,成立了房地美。這之前只有一家二級抵押貸款公司,就是1938年為抵制大蕭條而成立的房利美。1971 年,由於私人經營的持續虧損,聯邦政府創建了政府所有的美國全國鐵路客運公司,該公司通過接受國家補貼、租用私營公司鐵路的方式為美國提供城際客運服務至今。1976 年為了接管東北部破產的六條鐵路線業務,政府成立了康雷爾資產共享運營公司(該公司於1987 年被再次私有化)。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美國是真正的自由市場,根本不是,美國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從大蕭條開始以後就再也停不下來了,而且手段不斷升級。從最開始的興辦公共工程,到二戰期間的直接辦國有企業,到六七十年代通過法律法規控制企業。90年代以來,政府對經濟的控制越來越接近直接計劃經濟(類似於我們的產業規劃),政府直接制定產業發展計劃,引導經濟。

四、九十年代至今,直接制定產業計劃干預經濟

70年代的經濟滯漲讓凱恩斯主義失去了市場,美國在經濟方面的國際地位持續下降。1970年世界最大的100家工業公司美國佔64家,到1988年僅有42家。1979年至1990年期間,美國人均生產率只提高了0.5%,而聯邦德國提高了1.6%,日本則提高了3%。這意味著美國的競爭力在逐漸下降。1991年3月美國總統競爭力委員會發表的研究報告稱,對美國的生產力、經濟增長率和競爭力起推動作用的94項關鍵技術中,美國有32項己落後或處於劣勢地位,仍佔優勢地位的只有26項。

美國政府並沒有因此放棄干預經濟,而是開始用更加市場的方式,對生產資料部門進行間接控制,主要通過產業計劃和金融引導干預生產資料部門的投入,扶持新興產業,保持美國企業的領先地位。

1、克林頓政府:信息高速公路計劃。

1993年克林頓政府公佈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工程計劃(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acture),民間稱為信息高速公路計劃。這個計劃提出用20年時間,耗資2000-4000億美元發展信息產業。實際建設中的投資遠高於這個數字,僅1999年一年就超過5000億美元。

這個計劃帶來的信息產業革命讓美國持續引領世界,直到今天信息產業巨頭仍然是美國。克林頓上臺執政的前一年(1993年),美國GDP為6.2萬億美元,佔全球比重為23%。經過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以及相關的鼓勵科技創新政策,克林頓政府下臺時(2000年)美國GDP達到9.1萬億美元,佔全球比重達28%。這段時間也是美國經濟增長最快的黃金時間,GDP增速達到4%。美國的信息產業持續領先世界至今,無人匹敵。

2、奧巴馬政:先進製造業計劃

2008年經濟危機後,奧巴馬政府開始大規模實施先進製造業計劃,特朗普當政以後也在繼續這些措施,並沒有廢止。這些創新政策有:《重振美國製造業政策框架》《製造業促進法案》《美國製造業復興——促進增長的4大目標》《確保美國先進製造領導地位》《美國競爭再授權法案》《國家先進製造戰略規劃》《先進製造夥伴(AMP)計劃》《贏得本國先進製造競爭優勢報告》(簡稱AMP1.0報告)《製造業創新的國家網絡:初步設計》《2013先進製造業創新法案》《加速美國先進製造業》(AMP2.0報告)《2014振興美國製造業和創新法案》《美國國家創新戰略》《國家制造創新網絡戰略計劃》《先進製造:聯邦政府優先技術領域速覽》SAM《2016~2045年新興科技趨勢——領先預測綜合報告》《21世紀美國國家安全科學、技術與創新戰略》。

郎鹹平:美國政府是如何幹預經濟的?


3、舉例具體說明

大家不要以為國家的計劃只是列出來就不管了。我舉一個例子,大家請看2013 年的《製造業創新的國家網絡:初步設計》,其中提到建立 15家制造業創新研發中心,組成“全美製造業創新網絡”。製造業創新研發中心是建立在大學、企業、政府合作的基礎上,把公共資源和私有資源結合,從而使創新系統更具有活力。這些機構全部是由美國的部委牽頭。截止目前已建了9個製造業創新研究所:國家增材製造創新研究所(俄亥俄州)、新一代電力電子製造研究所/情節能源創新制造研究所CEMI(北卡羅來納州)、數字製造與設計研究所(DMDI)、輕質現代金屬製造研究所LM31(底特律)、先進複合材料製造業中心IMCMI(底特律)、數字化製造與設計創新研究所(國防部)、美國集成光電子製造創新研究所(國防部)、美國柔性混合電子製造創新研究所和智能製造創新研究所(能源部)。

每個創新研究所都彙集企業、大學、社區學院以及聯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等相關機構,共同投資產業共性技術,加快製造業創新。由此組建的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則將確保先進製造業成為美國經濟的關鍵產業支柱和美國在全球製造業競爭中的領先地位。這些計劃真的不是說說而已,都在一步步落實推行。這就是今天意義的計劃經濟!

4、利用市場的優勢配置資源:美國計劃經濟的聰明之處

2009年在奧巴馬簽署的總額為7870億美元《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中,科研計劃佔到1200億美元,新能源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佔468億美元,生物醫學領域的基礎性投入佔10億美元;實施總額為47億美元的“寬帶技術機會計劃”,將寬帶互聯網帶入約24,000機構的計劃,包括學校、圖書館、衛生保健設施,和公眾安全實體;201億美元追加科研投資則主要用於航天、海洋和大氣領域。在2010年復甦預算法案中,奧巴馬提出對關鍵科研機構的研究開發預算倍增(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能源科學部及國家標準研究所和技術實驗室項目)。

1980 年,為了解決經濟危機下儲蓄和貸款協會的破產困境,國會通過《金融機構改革、復興與強化法案》,由政府部分撥款成立了重組信託公司。問題資產處置完畢後,重組信託公司於1995 年底解散。

2008年經濟危機的處理方法也是一樣。危機發生後,政府沒有一刻猶豫,立馬實施了大規模的國有化,直接扶持金融業、地產業、製造業渡過難關。2008年美國政府直接接管了AIG(美國國際集團),前後一共提供了1823億美元的救助資金。同年,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接管房地美和房利美。之後美國政府提供7000億美元不良資產收購計劃,並開啟了持續量化寬鬆的大門。2008年底至2010年3月,美聯儲共購買1.75萬億美元的國債及抵押貸款擔保證券以背景下刺激經濟,進行第一輪量化寬鬆。2010年11月3日,美聯儲宣佈,到2011年6月底,將再購買6000億美元長期國債,進行第二輪量化寬鬆。2009年8月美國財政部為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提供3070億美元的債務擔保,為花旗銀行提供3060億美元債務擔保。2009年通用汽車公司破產,重組後由聯邦政府控股,度過危機後,2010 年通用重啟IPO,再次私有化。

2012年通用提出工業互聯網的概念,隨後和四家信息技術巨頭IBM、思科、英特爾和AT&T成立了工業互聯網聯盟。目的是提高航空、鐵路運輸、發電、石油與天然氣開發及保健服務等不同行業的發展速度和效率,推動世界經濟增長。通用認為,工業互聯網效率增長1%,將產生巨大影響。例如,在商用航空領域,每節省1%的燃料意味著將來15年中能節省300億美元支出。同樣,若全球燃氣電廠運作相率提升1%,將節省660億美元能耗支出。此外,工業互聯網能提高醫療保健流程效率,醫療保健行業效率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將節省630億美元。世界鐵路網交通運輸效率,若提高一個百分點,將節省270億美元能源支出。這些都還只是工業互聯網潛力很小的一部分,通用認為在未來20年裡工業互聯網將創造15萬億美元的產值,再造一個美國!

有些人會說,這些不都是企業行為嗎?5家公司合作而已,和美國政府有什麼關係。那我請問你,為什麼2008年美國政府一下子就給通用500億美元,幫他度過危機。通用一直處於美國金融穩定監管委員會的監督下,他能不聽話嗎?他們去海外佔領市場一直靠美國政府在背後推動,有時候會直接出面給對方國家施壓,比如華為長期不能進入美國就是因為思科的阻撓,思科害怕的根本不是華為手機那麼簡單,而是華為的通訊設備!再比如2016年12月1日,奧巴馬卸任之前力推通用電氣和谷歌等美國公司入駐古巴。所以這些超級大公司都和政府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政府一直在通過金融的方式直接或間接干預第一部門!

美國政府的做法告訴我們,他們一定會干預經濟,尤其是干預生產資料部門,如果間接干預失效,他們就會直接干預,經濟危機的種種做法就是直接證據。

郎鹹平:美國政府是如何幹預經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