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公子拉里·埃裡森和他的甲骨文

點擊

花花公子拉里·埃里森和他的甲骨文

藍字關注,回覆早報

每天領取5份行業前沿報告

花花公子拉里·埃里森和他的甲骨文

--------

硅谷不缺特立獨行、才華橫溢的創業者,但口無遮攔、放蕩不羈的“奇葩”並不多見。已經74歲的甲骨文(Oracle)創始人拉里·埃裡森算是一個。

這位IT界的花花公子總是在用過激的言論、浮誇的生活作風彰顯自己的個性。喬布斯是他少有的朋友,都一樣地偏執。對掙錢這件事,或者對於成功這件事,他總是格外較勁。

“我需要的不僅僅是成功,還要其他人都失敗。”

視成吉思汗為偶像的埃裡森在放蕩、自負的外表下,有著一顆強大的好勝心,以及征服一切的慾望、精力和能力。

花花公子拉里·埃里森和他的甲骨文

- 1 -

平淡的前半生

有著猶太血統的埃裡森其實是位“失足少女”的兒子,他的母親未婚先孕在19歲生下他,父親不知去向。在他9個月時得了肺炎差點夭折,年輕的母親實在無力撫養,就把他託付給舅舅收養。

養父家也並不富裕,在經歷經濟大蕭條後一貧如洗,養父子之間的關係也充滿敵意。

可能是因為不幸的童年,埃裡森從小性格就孤僻高傲、桀驁不馴。童年夥伴認為他從小就是個愛頂嘴、性格固執的人。

花花公子拉里·埃里森和他的甲骨文

埃裡森小時候

上學時候,埃裡森讀書成績並不好,經常因逃課被罰,也不太招老師們的喜歡。他曾把養父和老師們相提並論,認為他們阻礙了自己的成功。

但在大二臨近結束的時候,他唯一精神支柱——養母莉蓮·埃裡森因病去世。他極度失落,從伊利諾斯大學退學,又到芝加哥大學和西北大學同時進修。

1965 年,艾利森在芝加哥大學選修了物理課。他第一次接觸到計算機,並學會了如何為IBM的第一臺晶體管計算機編寫程序。他很快掌握了這門技術,並開始靠編程掙零花錢。但不到一年,他便輟學了。

輟學後,他買了輛二手車浪跡天涯,停落在加利福尼亞,很快便被硅谷自由、開發、向上的氣氛所吸引。

但不安分的埃裡森先後換了十幾家公司,比如在保險公司管理計算機,在銀行訓練技術人員,雖然有編程天賦,卻有一顆不滿於只做編程的心。炒他魷魚的老闆們對對他評價大致是:和環境格格不入,經常口出狂言,愛發表聳人聽聞的言論等。

最後他落腳在一家公司,開始從事表原始的大型計算機數據庫工作,也很快與第一任妻子愛塔·昆妮結婚。

但因為埃裡森掙錢不多,花錢卻大手大腳,借了3000美元購買一套34英寸的帆船,還同時分期付款買了另外一條帆船。妻子因為受不了他,這段婚姻很快在1974年告吹。那時的埃裡森已經32歲了。

在困頓之際,他常常問自己,“我的未來將會如何?”

- 2 -

撿了IBM的一個便宜

1976年,IBM公司研究人員特德·科特發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論文《R系統:數據庫關係理論》,埃裡森閱讀之後深受啟發。他意識到這是第一次有人提出用全面一致的方案管理數據信息,在這個研究基礎上可以開發商用軟件系統。

當時因為計算機運行速度較慢、內存容量等限制因素,科特的研究成果並未引起IBM公司的重視,更沒有當作產業進行開發。這給了埃裡森時間,算是撿了IBM一個漏。

IBM雖然1973年就啟動了SystemR的項目來研究關係型數據庫,但沒有及時推出產品,因為當時IBM 主推的是IMS(層次型數據庫),如果推出關係型數據庫,牽涉到IBM很多自身利益。另外,已經事業有成的IBM,並沒有什麼動力開發新的數據庫產品。

1977年6月,埃裡森與兩位合夥人鮑勃·邁納、愛德華·奧茨出資2000美元創業,他一個人出資1200美元,擁有60%的股份。公司完全是由埃裡森鼓動成立,目標是在R系統的理論基礎上,開發通用商用關係數據庫系統——Oracle。

產品名也成為了公司名,來源於他曾給中央情報局做過一個項目的代號名,在英文裡是“智慧、聖賢”的意思,或者是“用來占卜的甲骨文”的意思。

花花公子拉里·埃里森和他的甲骨文

左起為愛德華·奧茨,布魯斯·斯科特,鮑勃·邁納,拉里·埃裡森

公司成立幾月後,儘管開發出的產品漏洞百出,用戶抱怨不斷,埃裡森還是硬著頭皮去開發市場。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到美國中央情報局需要一個情報管理系統的信息,就到處遊說,希望情報局能夠使用Oracle的產品。

但當時情報局使用的計算機系統都是由IBM提供的,他們也不相信埃裡森能夠做IBM做不了的事情。

後來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中情局和埃裡森簽訂了協議,前提是先交貨驗貨再決定買不買。

埃裡森和同伴通宵達旦,很快編寫完成了Oracle3.0版。交貨後中央情報局答應購買,後續款項來的十分拖沓,直到Oracle快支撐不下去的時候才到賬。

贏得中央情報局這個標杆客戶後,加上交付的產品通過了市場檢驗,Oracle更放心大膽地繼續開拓市場。很快,他們就拿到海軍項目。

但埃裡森在簽約的時候才發現,海軍使用的是DEC製造的VAX小型機。這意味著賣給中央情報局的產品根本不能直接交付,需要進行兼容性程序改寫。

這對於資金、人力、時間都十分緊張的初創階段Oracle來說簡直就是災難。不過,埃裡森還是決定,將Oracle3.0全部用C語言改寫,因為C語言是所有機器支持的。

“我們幾個人躲在一間小房子裡,幾個星期沒日沒夜地苦幹,成天對著電腦,臉色發青,眼睛紅得像兔子。在寫完了成千上萬行代碼後,最後是像鼴鼠般從房子裡鑽出來......”

此後,甲骨文公司開始嶄露頭角,成為軟件行業一支新生力量。

- 3 -

主導全球數據庫市場

1986年3月12日,甲骨文公司股票上市,開盤價為15美元,當天的收盤價就達到20.75美元。

花花公子拉里·埃里森和他的甲骨文

後來在1990年有個小插曲:之前10年甲骨文每年的銷售額都翻番,但1991年出現了虧損,公司股票跌到了有史以來最低點4.88美元。

當時股東們對甲骨文提出聯名訴訟,美國證券委員會也開始對甲骨文公司展開調查。喬布斯也打趣建議,把公司的錄音電話改為:控告埃裡森請按3,控告甲骨文公司請按4。

後來埃裡森發現問題出在公司財務和日常運營上。他聘用新的CFO,對公司進行重組,辭掉了3500名員工,改進銷售和財務管理方式,保持足夠的現金流量,銷售合同必須得到確認等等。

埃裡森在1992年也推出了精心準備的新品——Oracle7.0,隨後取得極大的成功,年銷售額從1992年的 15億美元增長到1995年的45億美元。埃裡森安然渡過了這次危機。

一路高歌猛進的甲骨文,還經歷了不少外部危機,才真正確定數據庫霸主地位。

在競爭方面,同時期的發展起來的Informix和Sybase在技術和商業模式上跟甲骨文處於同一水平,但在戰略和管理上總是問題層出不窮,最後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一度到了破產邊緣。Informix 在2001年被IBM收購,Sybase在2010年被SAP收購。

真正可怕的對手,還是郭士納領導的“藍色大象”IBM(1993年~2002年任CEO)和比爾·蓋茨領導的微軟(1975年~2000年任CEO)。

雖然在關係型數據庫上起步較晚,IBM在1983年就將系統R等數據庫產品進行整合,在1985年發佈了關係數據庫DB2,採用了數據查詢語言SQL,SQL在1986年成為正式工業標準。

埃裡森也利用了這個市場機會,到處宣傳甲骨文和IBM的兼容性,結果從1985年到1990年甲骨文公司每年增長率超過100%。

在郭士納領導期間,DB2的市場份額穩步增長,到2002年收購Informix之後,數據庫份額一度到達34.6%,超過甲骨文的32%。同年微軟因企業級操作系統Windows NT的成功打入市場, 數據庫系統SQL Server銷量一路猛增,佔到全球18%的市場份額。

雖然甲骨文腹背受敵,不過兩位卓越的競爭對手,還是沒能熬過埃裡森。郭士納和蓋茨卸任後的後繼掌舵手一時難以超越埃裡森的段位。到底埃裡森在商場上是個多麼狡猾、狠辣的角色,可以從蓋茨在2000年面對美國司法部門的反壟斷調查的事情中看出一二。

當時埃裡森派人收買了微軟的清潔人員做“情報人員”,每晚蒐集公司的垃圾,對裡面的信息進行分析,並把蒐集到的關鍵證據上交給美國司法部門。

以至於蓋茨在面對問詢時,自己都嚇了一大跳,也當然吃了個悶棒。

埃裡森在這場官司之後,大方承認自己採用些手段推進不利於微軟的方向發展。在他看來,只要能贏,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在那段時期蓋茨首富的位置也被埃裡森搶去。

在和IBM和微軟鬥智鬥勇中,埃裡森絕對是無所不用其極,同樣在技術和產品的投入上也絕對是盡心盡力。這也印證了一個市場規律,只要在某個領域做到極致,任何長尾巨頭想要切入,絕非易事。

此後雖然在2001年~2002年互聯網泡沫中,甲骨文的股票和營業額都受到明顯影響,但是還是熬過寒冬,也熬到兩位競爭對手退出舞臺中心的時刻。此後甲骨文繼續高歌猛進,擴大市場份額,到了2010年,它的數據庫系統市場份額超過了全球50%。

- 4 -

軟件帝國崛起

花花公子拉里·埃里森和他的甲骨文

如果你認為Oracle只是一家數據庫公司,那就太小瞧埃裡森的野心了。

從主機時代,到客戶端/服務器架構時代,再到互聯網市場,Oracle的數據庫產品都緊跟潮流,同時,埃裡森也在不斷通過買買買的方式,構建全棧IT服務能力。

在應用軟件領域,甲骨文在1987年就正式建立了7個人的團隊開發應用軟件,一半是為自己的財務部門開發軟件,一般是在銷售數據庫產品時,客戶有需要就順便拿出來賣。

埃裡森雖然早就意識到甲骨文進入應用軟件領域,但剛開始他的中心還是在數據庫產品上。直到1992年,SAP基於C/S架構開發的R/3系統,很快在歐洲、美國打開市場,取得空前的成功,當時世界500強巨頭都上線了SAP的R/3。

在上世紀的最後十年,信息化浪潮滾滾而來,SAP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不服氣的埃裡森還花了580萬美金購買了SAP的產品,但這位喜歡批評別人的老闆,也謙虛地承認要向SAP學習。後來甲骨文決定從1993開始,奮起直追SAP。甲骨文一邊開發、完善產品,一百年在市場上推廣銷售自己的企業級軟件產品。

SAP逐漸感受到了甲骨文的威脅,比如在1996年SAP在中國華為的項目上輸給Oracle就是案例之一,後來又在美的、中興等項目上失利。

但實際上甲骨文的應用軟件業務剛開始只是攤了個大餅,產品功能不完善、後續IT服務跟不上等都讓這項業務引起內部激烈的討論。

甚至董事會有人直接說,要麼收購一家強大的競品,要麼把這方面的業務全部賣掉。埃裡森從此開始關心並且親自掌管應用軟件業務,並敏銳地提出了“應用產品轉向B/S架構、全面實現互聯網應用”的創新設想。

要知道在1999年末,IBM直接將企業應用軟件部門拆分出去,可見應用軟件市場到底有多難攻克。

2000年,經過3年研發的ORACLE 11i電子商務套件(EBS)正式發佈。該產品有兩大宣傳賣點:一是完全的B/S架構,二是互聯網應用。當時的“i”代指互聯網更多是象徵意義,但隨著互聯網應用深入企業,這個概念可以說是相當超前。

.

甲骨文還將軟件賣給早期的買家,雖然之前客戶充滿了抱怨、詆譭、抗議,但是有趣的是,客戶還是願意給甲骨文機會。這也可以看出甲骨文在產品和銷售方面的強大控制力和影響力。

2003年,甲骨文推出EBS的特別版,僅包含FI、INV、PO、OM,產品形態與策略和SAP的A1類似。最後,ORACLE將位列世界第三、第四軟件廠商Peoplesoft和JDE以103億美金納入囊中。至此,ORACLE與SAP在ERP市場的整體份額差距進一步縮小,一躍成為企業軟件第二名。

2005年後,Oracle陸陸續續收購了DEC的Rdb、Innobase、Siebel、BEA、Hyperion、SUN。之後,Oracle已經成為最重要企業IT全棧公司之一,在中間件、ERP、CRM、商業智能市場都能排到前幾名。

- 5 -

叫板AWS

在傑夫·貝佐斯創建亞馬遜之初,為了能在電商領域站穩腳跟,花了整整一年時間來建設網站和數據庫。當時貝佐斯選擇的數據庫產品就是甲骨文家的。

時過境遷,隨著亞馬遜AWS及數據中心的崛起,甲骨文發力進入雲計算領域,兩家開始成為競品,到2014進入白熱化的階段,隨後兩家持續了多年的口水戰。

花花公子拉里·埃里森和他的甲骨文

比如在 2016 年 9 月 Oracle 全球大會主題演講上,埃裡森直接吐槽,“亞馬遜雲計算很落後,不值一提。AWS 是個封閉的系統,用戶最終會被迫終生使用它。”

當年10月,亞馬遜網絡服務 CEO 安迪·傑西回應,“一個雲計算領域的後來者,用戶也不多,還妄圖樹立標杆?”

今年8月,亞馬遜再一次打擊Oracle,計劃在 2020 年第一季度前徹底移除 Oracle的專有數據庫軟件,把數據庫服務遷移到AWS上。

這下著實惹火了埃裡森,瘋狂diss亞馬遜:

“Oracle 軟件比亞馬遜的產品更強大,包括 Aurora 數據庫和 Redshift 數據倉庫,沒有一個數據庫像 Oracle 這樣容易使用。亞馬遜認為自己是競爭對手,此時要是還使用 Oracle 一定會讓他們感覺尷尬。

亞馬遜早在 10 年前就想著棄用 Oracle,但是因為他們很難完全依賴自己的數據庫技術,所以直到現在他們還在使用 Oracle。他們自己的技術使用起來不方便,同時也不划算。”

結果上個月,安迪·傑西毫不留情地表態,到今年年底將棄用Oracle的數據庫,到2019年底或2019年中期將完成整個過程。整整提前了1年的時間。

隨著互聯網化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高併發的網絡訪問量,以Oracle(數據庫)、IBM小型機)、EMC(存儲設備)為代表的IT基礎設施不再能夠滿足。

“IOE是軟件時代或是‘買計算機’時代的產物,到雲計算時代,則變成了買‘計算’的時代,去IOE最好的解決方案是採用雲計算。” 阿里雲陳金培曾經這樣描述去IOE的本質。

但是甲骨文並不服老,就像已經74歲的埃裡森,“廉頗老矣,精氣神還在”。埃裡森這個“老炮”準備拉著甲骨文在雲計算市場大戰一場。

近些年,甲骨文在雲計算領域砸入了數百億美金併購,讓自己迅速成為橫跨IA IaaS、PaaS、SaaS 的綜合雲服務提供商:

  • 2011 年 10 月,斥資 15 億美元收購雲服務公司 RightNow

  • 2012 年 2 月,斥資 19 億美元收購人才管理雲服務商 Taleo

  • 2012 年 12 月,斥資 8.71 億美元收購雲服務公司 Eloqua

  • 2013 年 12 月,斥資 15 億美元收購雲營銷軟件提供商 Responsys

  • 2014 年 2 月,斥資 4 億美元收購科技初創公司 BlueKai

  • 2014 年 6 月,斥資 53 億美元收購酒店行業軟件和雲服務提供商 Micros Systems

  • 2016 年 2 月,斥資 5 億美元收購雲軟件創業公司 Ravello Systems

  • 2016 年 4 月,斥資 6.63 億美元收購了建築工程雲服務提供商 Textura

  • 2016 年 5 月,斥資 5.32 億美元收購節能數據雲服務公司 Opower

  • 2016 年7月,斥資 93 億美元收購雲服務解決方案供應商 NetSuite

  • 2016年9月,收購雲安全創企Palerra

  • 2016年11月,斥資 6億美元收購DNS提供商Dyn

  • 2017年1月,收購API初創公司Apiary

  • 2017年4月,斥資4.34億美元收購數字廣告分析公司Moat

  • 2017年12月,斥資11.9億美元收購雲計算項目管理公司Aconex

  • 2017年4月,收購開發者支持企業Wercker

  • 2018年2月,收購雲計算、網絡安全、企業軟件服務商Zenedge

  • 2018年4月,收購雲計算和數據公司SparkInData

  • 2018年4月,收購廣告科技Grapeshot

  • 2018年4月,收購基於雲的財務援救解決方案公司Vocado

  • 2018年5月,收購機器學習平臺DataScience

  • 2018年9月,收購企業級雲應用平臺Iridize

  • 2018年10月,收購銷售情報初創公司goBalto

  • 2018年10月,收購企業數據庫公司DataFox

  • 2018年11月,收購SD-WAN提供商Talari Networks

對甲骨文而言,佈局雲計算最重要的收購之一是 2009 年以 74 億美金拿下 Sun,當時外界一片譁然。

埃裡森對外做出解釋是:“自 2006 年亞馬遜進入雲計算開始,我就在思考如何打贏雲計算這場戰爭。除了要牢牢掌握 SaaS 應用軟件層外,甲骨文還必須要擁有自己的 PaaS 平臺層和 IaaS 基礎設施層,這就必須要有自己的硬件系統,而 Sun 正好為我們提供了最佳選擇。”

根據去年Synergy Research Group 的研究報告顯示,Oracle在雲計算的市場份額較阿里稍微遜色,但是增速比IBM稍好,看起來還是很難撼動AWS的地位。

埃裡森曾經多次強調:“現在雲計算仍舊處於早期階段,Oracle已經做好準備,全力進軍雲計算領域。”

畢竟Oracle作為業務產品線涵蓋硬件、軟件、企業應用、中間件、操作系統等幾乎包括企業IT的整個技術堆棧的一家綜合實力雄厚的公司,有著足夠的能力與資源投入到雲計算的廝殺戰中。

雲計算這場不見硝煙的角逐,未來的市場格局也充滿了很多不確定性。

為了進一步增強業務使用者的能力,甲骨文也將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區塊鏈等技術融入到了針對財務、人力資源、供應鏈、製造、商業、客戶服務、營銷和銷售專業人士的Oracle雲應用程序中,使得企業可以通過雲端快速地部署新的軟件。

- 6 -

後 記

一般科技大佬出場,要不就是喬布斯式的禁慾系,或著扎克伯格式的宅男風,要麼就是馬化騰那種商務範兒,但埃裡森不一樣:整天就是一副花花公子範兒。

他喜歡飆車、擁有飛行員執照,也是帆船骨灰級愛好者。他離過四次婚,雖然已經年過70,但交往的女友一個比一個年輕。

如果問埃裡森為什麼這麼有錢又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還能堅持工作,每天保持昂揚的鬥志,那麼他的回答應該是——熱愛競爭。

贏得越多,就越想贏。

他每次都能靈敏嗅到來自未來世界的訊息,然後拉著甲骨文一步步蛻變成和IBM、微軟直接競爭的巨頭,在雲計算領域叫板AWS的地位。

他用過激的語言渲染著自己的個性、甲骨文的江湖地位,也在極力迎合著企業老闆們那眾所周知又秘而不宣的野心:做個有話語權的有錢人。

他不在意外界對他過激行為是否會解讀為膚淺,他會用實力打臉讓你不好意思再堅持偏見;他不在意會豎立起多少競爭對手,因為他眼裡的競爭對手只有跑得最快的那個。

文章來源:Wiki、Oracle 、Business Insider、《浪潮之巔》、華爾街見聞、簡書、知乎、Business insider

— END —

熱文推薦

花花公子拉里·埃里森和他的甲骨文

釘釘困局

花花公子拉里·埃里森和他的甲骨文

中國雲計算的十年江湖

花花公子拉里·埃里森和他的甲骨文

聯合辦公的尾聲與未來

花花公子拉里·埃里森和他的甲骨文

To C衰退,To B興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