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出了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可以参考学习

整理出了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可以参考学习

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的控制主要从温度差入手,没有温度差就不会产生膨胀/收缩裂缝。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主要从以下四个维度考虑。

一、温度控制原理

我们通过下图来明白水化热温度控制原理:

整理出了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可以参考学习

A.混凝土入模后水化热,内部温度逐渐升高,混凝土开始产生强度。

B.达到最高温度后,水化热完成,此阶段混凝土的热源消失,降温速率较快。此期间混凝土需要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C.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逐渐趋同,保温保湿养护完成。

在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控制的是A区域的“最高点”和B区域的“斜率”。因为A的最高点是入模后的温升极值,此温度不得超过50℃,否则会与环境温差过大,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B区域的斜率是混凝土的降温速率,规范的要求为降温速率不得超过2℃/d。

二、防裂措施

明白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原理,来看一下近些年建造师容易考试的内容:大体积混凝土的防裂措施包含哪些。

1.保温保湿养护。这属于“外敷”法,可降低B区域斜率的最主要、最有利的措施,可使大体积混凝土外部保持在于内部温差不超过30℃的状态,且避免外部混凝土更快地趋同于外部的环境温度,过早脱离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控制范围。

2.掺加减水剂、设置后浇带、内部通冷却水管。此法属于“内服”,有效地降低A区域的最高温度。

下图是在大体积混凝土中不设置冷水管和通冷水管的测温结果。

整理出了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可以参考学习

可以看出,未设置冷却水管的混凝土测温结果显示,最高温度出现在大体积的混凝土的最核心部位,因为此部位的水化热产生后无从释放,就此淤积,成为混凝土膨胀的主要原因。而通冷水管之后,循环冷水带走了大部分水化热,所以大体积混凝土的最高温度出现在混凝土的上表面。

而导致最高温度出现在表面的原因是因为太阳光的照射。

三、混凝土的浇筑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采用C40~C60等级混凝土分层分段浇筑,可水平分层也可斜向分层。目的是为了逐层释放混凝土浇筑后产生的水化热。

整理出了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可以参考学习

2.设置变形缝、后浇带,释放水化热的同时,可以给混凝土留足体积膨胀的空间,不至于引起相接触的混凝土挤压而破坏。

3.跳仓法或隔仓法浇筑混凝土。

整理出了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可以参考学习

四、混凝土的养护

整理出了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可以参考学习

混凝土的养护分为保温和保湿养护,保温主要用于冬季,保证混凝土的有足够的温度进行凝结硬化,同时水分不至于过早变为固态;保湿主要用于夏季,环境温度高,混凝土中的水分容易变为水蒸气而不参与混凝土凝结硬化。对于大体积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的时间不宜短于14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