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養生 當心這些“坑”

饮食养生 当心这些“坑”

近年來,很多中老年人對養生節目、養生文章十分痴迷,不過,在鋪天蓋地的養生文章中,藏著很多養生誤區,中老年人稍不小心就會陷入其中,偏離健康養生的大方向。下面就談一談常見的飲食養生誤區。

誤區一:吃健康食物就能健康

現如今,廣泛流傳一種健康認知,每一種食物都被貼了標籤,比如吃雞胸肉可以增肌,吃蘋果可以減肥,吃藍莓可以美容,吃木耳可以降脂,吃洋蔥有利於保護心臟……這些食物的確有些營養上的長處,但是隻吃這些食物卻很難獲得健康。因為,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類型眾多,必須從多種食物獲得,一種或幾種食物不能滿足人體的所有需要。

很多中老年人在買水果蔬菜、魚肉蛋奶上精打細算,卻捨得大把花錢買保健食品。其實這是捨本求末,因為在飲食不均衡、營養不合理的情況下,服用一大堆保健食品也是沒有意義的。人的身體是依靠大量的食物來建造和維護的,不是由補充某一營養素的保健食品來支持的。只有在滿足人體基本所需的能量和蛋白質供應的前提下,健康食物才能為人體增加健康和活力。

誤區二:食量減少有益健康

近年來,“過午不食”“少食”已經成為養生潮流。很多人聽說,研究證明少吃25%的食物能延緩衰老,健康長壽,於是很多中老年人都不吃晚飯了。

其實,食量減少是否有利於健康長壽是因人而異的。如果以前飲食攝入超過了身體所需的營養和能量,那麼減少食量有利於健康。但是現實生活中,除了一部分人日常飲食過量,還有些人飲食量正常,甚至還有些人原本營養不足。

另外,如果短時間食量太少或某一餐營養不足,年輕人的身體還能調整;但50歲後,還經常“過午不食”“少食”,恐怕會適得其反,影響健康。因為人過50歲,本來就處於肌肉逐漸減少、體能逐漸下降的狀態中,到70歲以上更是極易出現肌肉衰減症,而長期減少食量,會出現肌肉減少、基礎代謝率下降、體溫下降等現象。事實上,吃新鮮天然多樣化的食物、食量均勻合理、烹調軟硬適度、鍛鍊強化肌肉……比一味地少吃更有利於健康長壽。

誤區三:

素食能夠抗癌防病

近些年,素食被賦予了“神奇”的健康意義。的確,在肉類攝入過多的情況下,多吃一些植物性食物,有利於營養平衡,但是一味地認為純素食代表健康和安全是錯誤的。

老年人飲食總卡路里要略微減少,但是蛋白質食物卻不能減少。因為隨著年齡增長,老人肌肉減少,蛋白質合成能力下降。因此,老年人要格外注意保持魚肉蛋奶和豆製品的充足攝入。如果沒有營養素補充,也沒有營養專業人士指導,老年人長年累月地吃純素食,容易出現營養不良,也不能幫助預防血脂異常、糖尿病、高血壓。

研究表明,每週500克以下的紅肉不會增加癌症風險,即平均每天可以吃70克的紅肉。所以,動物蛋白只要不過多,每天一個雞蛋、一杯酸奶、一兩瘦肉、一兩魚蝦,對健康長壽是有益無害的。植物性食材與適量的魚肉蛋奶相配合,才能給人體帶來最大的營養效益,幫助人體保持活力,抵抗衰老。

來源/《中國醫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