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關注和你息息相關的急救信息,真實記錄醫護人員爭分奪秒不分晝夜救死扶傷,下面進入由K6春城頻道與雲南骨科醫院共同推出的《急診室的故事》。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今年14歲的小嬌打小就想當畫家,並且一直為此努力著,可是總是事與願違,前兩天,她在家幫媽媽洗衣服,不料打開洗衣機的瞬間,右手食指被絞斷,急診室醫生接診後,立即展開了一場急救。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11月24日下午6點23分,小嬌被家人送到了醫院,她的右手食指撕裂絞斷,為止血包裹著厚厚的紗布,此刻,她疼痛難忍不斷呻吟。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急診室醫生打開紗布後發現,食指斷裂處仍然在流血,而且還有細菌感染的跡象,情況十分的不理想。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雲南骨科醫院 曹雪新:“右手的食指,在關節的部位離斷,僅只留著一些皮膚連接著。”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醫生為了控制小嬌手部細菌感染,首先進行了半個小時的清創處理,接著為了確認骨頭分離情況,展開了詳細的檢查。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雲南骨科醫院 曹雪新:“最重要的是除了骨折之外,把裡邊的血管神經都絞斷了,手指成活的關鍵,主要是血管。”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由於手指血管神經斷裂,“保指率”大幅下降,這時,另外一個壞消息又接踵而來。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醫生對話家屬:“手指損傷的比較嚴重,來的時間比較長了,10個小時是吧,嗯,耽擱了太長時間了。”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醫生對話家屬:“本來6到8小時是最佳時期,我們還得繼續觀察,因為手指損傷的比較嚴重。”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小嬌的右手食指的血管神經斷裂,加之就醫路途遙遠,錯過了手術最佳時間,為此,醫院骨科專家連夜會診,為小嬌制定“保指”方案。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雲南骨科醫院 曹雪新:

“雖然是超過了10小時,但是患者年齡比較小,我們還是傾盡全力,儘量想辦法,在手術上,在術後治療上,儘量能讓她把手指恢復。”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小嬌的媽媽自責不已,她說女兒剛滿14歲,從小就乖巧懂事,經常幫大人做家務,事發時,她正在幫忙洗衣服,豈料打開洗衣機瞬間,手指就被絞斷了。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小嬌媽媽:“洗衣機慢慢地才停下來,她的手就伸急了一點,蓋子開了她往中間伸進去,不是有一個轉盤,她往中間伸進去拿衣服,就絞斷了。”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都說十指連心,疼痛不言而喻,說到這裡,小嬌的媽媽想起了女兒從小的夢想,這時,母女的心全都揪在了一起。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小嬌媽媽:“首先模仿畫畫,從小時候就很像,從小的夢想就是當一個畫家?嗯。”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小嬌姐姐:“她問我有沒有筆,她想那左手練字,那分鐘心裡特別的疼,有時候都不知道,怎麼安慰她。”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小嬌的姐姐說,妹妹的成績名列前茅,從小就想成為一名畫家,並且一直為此努力著,可是萬萬沒有想到,這次意外正好傷到右手,她的夢想是不是就破碎了?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小嬌姐姐:“因為我也是學醫的,我也知道有什麼後果,所以每天都會想很多東西。”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小嬌媽媽:“(哭)一切都會好的,但願吧。”

小嬌的家人在病床邊,始終是寸步不離。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顆夢想的種子,為了能讓它開花結果,小嬌四處拜師學藝苦練畫畫的各種技巧。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這次意外給她造成了很大的打擊,不過家人的陪伴和夢想的力量,讓這個花季少女決定振作起來,她悄悄地告訴媽媽,不會放棄自己的夢想,無論手指是否能“復原”,出院後一定要先畫一幅“全家福”,掛在家裡最顯眼的位置......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醫生為了保住小嬌的手指,進行了8個多小時的手術。其實,洗衣機“咬手”的情況,全國各地屢見不鮮,甚至造成了截肢、傷亡的情況。那麼看似“無害”的洗衣機,究竟有多大的“傷害力”?記者也進行了實驗調查。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骨科專家分成兩組,手術中完全不敢鬆懈,輪番上陣“接指”,經過整整8個小時的努力,小嬌的手指終於“復原”了。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醫生對話家屬:“目前來看,一直保持現在這個情況,10天以後問題就不大了。”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一家人心中的石頭落地了,醫生介紹,手術儘管成功了,不過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將來不會有太大影響。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記者對話小嬌:“沒事,沒事,夢想一定會實現的,手術都很成功,嗯。”

小嬌聽到消息後,再次落淚了,不過,這次不是因為難過,而是喜極而泣,因為手術恢復後,她能繼續懷揣畫家的夢想,努力實現自己定下的目標。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其實,洗衣機“傷人”的事情,全國各地屢見不鮮,我們身邊也發生過很多次。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今年3月份,剛滿9歲的小欣,看見喜愛的裙子在洗衣機裡旋轉清洗,於是就將手伸進滾筒中去拿,短短几秒鐘,右手手指被絞斷。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孩子姑姑:“她拿出手來就捏著,我哥就讓他打開看,就看見手指掉下來了,很急,嚇到了。”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無獨有偶,來自丘北的15歲少年小李,在使用洗衣機洗完衣服後,沒等滾筒停止運轉便伸手去拿衣服,結果右手食指被衣服纏繞住,瞬間被巨大的力量扭斷。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熊孩子”不懂事疏忽,除了被洗衣機“咬手”,甚至墜入滾筒中“進退兩難”。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消防隊員“下面沒有連著的吧,爛掉也管他了,早點出來;不急不急,直接把外圍剪掉。”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由於洗衣機結構複雜,只能麻煩消防隊員幫忙,一層一層拆開洗衣機,最後將卡住孩子的滾筒部分,整個從機身上抽離出來。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大約1個小時,孩子才被成功的解救出來,所幸救援及時並無大礙。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看似“無害”的洗衣機,卻屢屢惹事“咬人”,那家家都要使用的洗衣機,真的有如此大的傷害力嗎?記者做了一次實驗。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消防隊員:“這隻雞腳從外面看它表皮是很好的,但我們解剖開一看,裡面都已經是骨折了,說明這個力度還是很大的是嗎?它扭力很大。”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為了直觀看出洗衣機的扭力,記者又選用了PVC管,再次進行了試驗。PVC管直接被扭斷。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消防隊員:“洗衣機開蓋的一瞬間,它帶動衣服轉動快速 扭力能達到一百斤左右,所以不管是人(手)還是其他物體接觸會立馬折斷。”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據瞭解,大部分的意外情況,都是使用洗衣機不當造成的,其中,洗衣機進行甩干時,未等斷電停止運轉,打開蓋板直接拿衣服的傷害最多、最重。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而據專業傳感器測算,洗衣機開蓋的瞬時力度能高達到172公斤,人的手指如果此時伸進去,相當於兩個八、九十公斤重的成年男子踩在手指這麼小的面積上,傷害力度可想而知。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消防隊員:“在大家使用過程中 一定要按停止鍵,還要等洗衣機完全靜止的情況下在進行操作,這是比較安全的做法。”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如果一旦遇上突發意外情況,手指被不慎絞斷,除了止血以外,一定要保存好斷指。


《急診室故事》:洗衣機“咬手” 記者實驗驚人


雲南骨科醫院 曹學新:“用乾淨的家裡的毛巾、或者紗布之類的,把手指包裹起來,包裹的緊一點,馬上就送醫就可以了。”


8099999記者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