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農民打拼成百萬富翁,為收養200多名孤兒,從富翁到“負翁”


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幾十年如一日做好事。然而就有這麼一位80多歲的老人幾十年如一日悍衛愛的誓言,慈悲為懷,無私奉獻。為了收養照顧二百多名殘障孩子,他從百萬富翁變成“負翁”,歲歲年年,始終如一。因而被世人稱為“中華孤兒之父”、“中國農民慈善家”、“孤殘兒童教育家”,入選“中國好人榜”。他就是農民慈善家王家玉。

王家玉出身貧苦人家,其母信佛,為人慈善,可以說在王家玉還在孩堤時候,慈悲兩個字,可能就早已滲入其身心了。年少時候的王家玉非常好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然而,家庭的貧困最終讓他沒讀完小學就輟學務農了。王家玉的人生充滿了不幸,在他20歲那年,正值壯年的父親卻一病不起,不久丟下他和母親撒手人寰。因為家裡窮,王家玉直到30歲,才和鄰村一個姑娘結了婚。他以為幸福的日子終於來了,誰知更多的不幸在等著他。

妻子在第一次懷孕時,患上了癲癇病,生下一個痴呆女兒。那以後,妻子的癲癇病在妊娠期間時常發作,併為他再生下四個身體狀況都不太好的女兒。看著一群或病或傻的女兒,王家玉欲哭無淚。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1980年,災難再次降臨到這個已然不幸的家庭。為了讓全家人吃飽穿暖,王家玉隻身來到江西一家工廠做工,而在一次扛木料時,40歲的他因力不從心而不慎跌倒,腰骨當場被摔斷,最後落下了下肢不便的後遺症。


致殘後的王家玉沒有就此趴下,而是以驚人的毅力,挺直腰桿應對生活的苦難,因為他五個病殘女兒還需要他養育。為了求生,王家玉苦學木工技藝。雖然王家玉年齡偏大,但他虛心好學,不久就掌握了一套過硬的木工技術。 有了木工技藝,王家玉的收入也增加了,一家人的生活也慢慢有了起色。1988年的春天,王家玉看到市場上的竹木傢俱非常走俏。於是,王家玉自己買來原材料,讓自己的家人幫忙,馬不停蹄地生產了50多件竹木傢俱。

然後,王家玉再把自己生產的傢俱拿到市場上賣。由於王家玉的傢俱做工精細,很受人們的歡迎,50多件竹木傢俱一銷而空。那些傢俱賣完後,他和妻子清點賺了多少錢時,一共賺了2000多元,他們一家子開心得像過年一樣。 1989年後,王家玉甩開膀子大幹起來,他生產加工的竹木傢俱年年贏利,節節攀升,到了1993年,他已經有了2萬多元的存款,並一舉從特困戶成為遠近聞名的萬元戶,苦難日子似乎走到了盡頭。

這時,一些生意上的朋友勸王家玉,把錢拿出來投資,讓錢“生”錢。王家玉聽取了朋友們的意見,並於1993年投資興建了自己的傢俱廠,自任廠長。有了自己的企業,王家玉更忙了,每天都泡在廠子裡琢磨傢俱的樣式、質地,一心要把企業做強,做大。  王家玉家裡有病殘兒女,對病殘人的艱難有著深刻的體會,所以在他開的傢俱廠裡,他請的工人都是清一色的殘疾人。雖然他們身體有殘疾,但是工作起來和正常人一樣賣力。


王家玉的傢俱廠生產出來的傢俱樣式新穎,受到遠近鄉鄰的歡迎。在經營狀況良好時,他的廠子裡有30餘名工人,每年利潤近10萬元。1994年初春的一天,春寒料峭,王家玉到潁上縣城辦事。在街頭,王家玉看到一個約五六歲大的瘦弱男孩,男孩子上身僅裹了一件襯衣,頭髮滿是泥土亂草,正拿著豁邊的碗沿街乞食,王家玉善良的心一下子揪緊了,這麼小的孩子,正是父母倍加疼愛的年齡,咋流落街頭呢?

王家玉把孩子帶回家,給孩子洗了澡,換了一套乾淨的衣服。這時,他才從孩子口中得知,小孩叫潘典龍,潁上縣潁河鄉潘營子村人,當時才6歲,父母雙亡,無依無靠,流落街頭已經半年多了。 王家玉告訴小孩子說,以後這個家就是你的家,小孩抱著王家玉就哭了,讓他心裡酸酸的,也忍不住流淚。孩子其實非常聰明可愛,在王家玉累了的時候,會給他捶背,為他減輕疲勞。這些讓王家玉心裡非常寬慰。這是王家玉第一次收養孤兒。 圖為王家玉

後來,王家玉又從街上領回來一個孤苦伶仃的小孩。王家玉回家對妻子說,看著小孩實在可憐,不忍心讓孩子再重回街頭。妻子默默地答應了,並盡力支持丈夫的“善良”。 王家玉認為,收養一個孤兒也是收養,收養幾個孤兒同樣是收養,而他自己又有能力讓他們過上溫飽的日子。正是這個簡單的動機,讓王家玉在收養孤殘兒童的愛心路上一發而不可收。到了1998年底,王家玉已經從街頭領回了39名孤殘兒童。


收養的孩子越來越多,王家玉已經無力依靠個人力量來照顧他們。1998年,王家玉決定創辦一個孤殘兒童收養院,即“兒童村”的念頭,聘請專職的“保姆”來照顧孩子們的飲食起居。 說幹就幹,王家玉改造了傢俱廠的部分閒置房屋,又設法徵用了7畝土地,新蓋了10餘間磚瓦房,“兒童村”初具雛形了。這樣,孩子們有了一個穩定的家。看到孩子們有一個固定的生活環境,王家玉心裡一塊石頭終於落地。

這時,不少好心人主動把流落街頭的殘疾、智障兒童送到了“兒童村”。到了2000年,“兒童村”已經收養了63名孤殘兒。為了讓孩子們安心學習,王家玉還經常把他們的殘疾父母接來同住,還花錢為他們找老師,為了給孩子們辦戶口、辦學籍、採辦學習用品,王家玉常常拖著不便的雙腿徒步進鎮上縣。他丟下了自家的一切,甚至連身患重病的妻子也常常難以顧及。

自己的5個女兒陸續長大成人,唯一未嫁的小女兒也有20多歲,王家玉讓她們在“兒童村”裡幫忙,和他聘請的其他9名雜工一起,為孩子們洗衣、做飯、洗澡、護理。 王家玉為孤殘兒童創辦學校的消息不脛而走,從00年開始,一些困難家庭甚至一些狠心的父母便偷偷把殘疾、智障兒童送到“兒童村”來。最近3年是“兒童村”人數增長最快的三年,01年,“兒童村”人數達到100人,02年則增至154人,目前則高達200多人。


王家玉這個“家長”太難當了。他一邊要關心孩子們的成長,同時還得經營他的傢俱廠。有時,時間上有衝突,他會把孩子們的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這樣,他的生意也被耽擱了。 為了聘教師、辦學校,王家玉四處奔波、到處求找。因為開出的工資低,很多老師都不願意到學校任教,王家玉只得用真誠去打動。因而,他連自己的廠子都無暇過問,曾紅火一時的工藝品廠,形勢越來越嚴峻,產品出現滯銷和積壓。

“是我耽誤了企業的發展壯大。但為了讓孩子們有學上,廠子垮了,個人的財路也斷了,我不遺憾。”王家玉對此很平和,“每一位孤殘兒都是一個小生命,當年既然收養了他們,就有責任還他們一個儘可能健全的人生,包括學齡兒童的上學。”

003年9月,一場洪災,把“兒童村”的生活用具、學習用品都洗去,整個“兒童村”籠罩在一片陰影中。王家玉站在暴雨傾盆的“兒童村”裡欲哭無淚。洪水後,孩子們更加無助,王家玉拿不出錢來修繕學校,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無奈之下借高利貸來支撐孩子們的生活。雖然王家玉由一個腰纏萬貫的富翁變成了身負22萬元鉅額債務的“落魄農民”,但他沒有停止幫助孤殘兒童的腳步。


其實收養孤殘兒童本是國家應該盡的一份責任,然而這份責任卻被王家玉承擔了下來。他的大愛足以感動整個人世間,當他從百萬富翁成為“負翁”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去關注,而是去行動,用點滴愛去溫暖孤殘兒童,去幫助那些無畏的農民慈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