檯球的魅力在於發力,發力講解,相互學習

檯球發力

說到發力,有人就會想到使勁。打大力使大勁,打中力使中勁,打打小力使小勁。這可就大錯特錯了!其實,檯球的發力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使勁的!換句話說,持杆手小臂肌肉要放鬆,肘關節和腕關節也要放鬆,握杆不能死,手指也要放鬆。用球杆打球和用拳頭打人可大不一樣。拳擊手出拳時務必繃緊肌肉和關節,並要握緊拳頭。檯球出杆正相反,全部都要放鬆。為什麼?原因如下:

一、球杆的重量很輕,分擔在持杆手上的重量不到一斤,用手指托住球杆後,根本用不到肌肉的力量。

二、擊球力量的大小主要取決於球杆打到母球時的速度。手臂放鬆出杆才快,繃緊出杆反而變慢。

三、放鬆出杆,靠球杆的慣性擊打,入力才純,出杆才會穩,才會直。使勁只會添加無用的外力,導致出杆不穩不直,或無謂帶塞(明明沒想加塞,卻加了很強的塞)。

有人說,打檯球最好的發力就是不發力。他想表達的意思就是不要用肌肉的力量,不要“使勁”。

還有人說,打檯球使的是巧勁,而不是蠻力。其實,都是一個意思。

那麼,擊球的力量來自何處呢?

檯球的魅力在於發力,發力講解,相互學習

常規擊球正確的發力

檯球常規擊球正確的發力,是通過手指帶杆,並由小臂的擺動,手腕的抖動,及手指的抓擠來完成的。小臂擺動過程中,肘關節,腕關節和小臂肌肉的放鬆是必須的。在球杆擊到球的瞬間,手腕的抖動(或甩動)和手指抓擠球杆(逐漸握緊球杆)是重要的,擊球完成後小臂和大臂夾緊。

一、常規擊球:

所謂常規擊球是指,通常大多數情況下,小力、中力及大力擊球。若是超大力擊球,則需用到大臂,甚至腰腹的力量。

二、手指帶杆:

有人拇指和食指實握,其它手指虛握(例如羅賓遜);也有人拇指和中指實握,其它手指虛握(例如奧沙利文、潘曉婷);還有人拇指,食指和中指實握,無名指和小指虛握(例如特魯母普)。這些實握、虛握的方法不存在好壞,但發力有一定區別,你可以嘗試一下每一種實握和虛握的方法,看哪一種更適合於你。手指帶杆,即用你的實握手指帶杆,運杆及出杆。要是你仍然搞不清你該怎樣實握虛握,再教你一個方法:你僅用三種實握虛握方法中的實握手指握杆,其它手指鬆開,看哪一種你運杆和出杆穩且直,你就採用那一種實握虛握方法。

檯球的魅力在於發力,發力講解,相互學習

三、小臂的擺動:

關節和肌肉放鬆情況下,小臂擺動的出杆更像什麼呢?

1. 更像是把球杆“悠”出去;

2. 更像是把球杆“蕩”出去;

3. 更像是把球杆“甩”出去;

4. 更像是把球杆“射”出去;

5. 但不像鐘擺;

6. 更不像把球杆“推”出去(某些人甚至還動用大臂和身體推著球走)

你放心大膽地去“悠”,去“蕩”,去“甩”,去“射”吧,你不必擔心球杆會從你手中脫出,那件事不會發生!

四、抖腕(甩腕):

打乒乓球要抖腕,說再見要抖腕,剁肉要抖腕,扔手榴彈也要抖腕吧。人的手腕相當靈活,上下左右均可發力。唯打檯球這種抖腕生活中鮮有參照。其腕力的方向有其特殊性。你可以去看一下馬志宇的教程,關於甩腕,他講的比較清楚。會使腕力很重要,有人打球多年也不會,細膩和犀利的杆法是要靠腕力的。

檯球的魅力在於發力,發力講解,相互學習

五、手指抓擠球杆(逐漸握緊球杆):

要順著球杆慣性方向去延伸擊球,並抓擠球杆,以確保球杆準確擊打到母球擊球點並直線延伸。母球對球杆的反作用力,有時會讓球杆偏離擊球線,手指抓擠球杆,一方面是加大擊球力度,另一方面是強制球杆保持直線延伸射出。

六、常規擊球的力量來自小臂的擺動,手腕的抖動,和手指的抓擠。如果你的擊球有以下幾種傾向之一,那你可得堅決糾正。

第一種 小柔杆,又稱小尿推。

發力很輕,永遠中杆或中高杆。母球慢速滾動撞擊目標球,多見於業餘黑八玩家。其“理論依據”是:

1、目標球速度慢,進球點寬,即使打偏一點,也能進球。

2、就算打不進,也能養到袋口,下一杆再進。

檯球的魅力在於發力,發力講解,相互學習

第二種 暴杆

清一色大力擊球,能多大勁就多大勁。母球滿場亂飛,一杆打完,往往非但目標球不進,其它球也被撞的球位全變

第三種 點射

拉桿距離永遠很短,擊球無延伸。

第一種,打球無自信,單純追求贏,勝弱屈強;

第二種,單純追求痛快,偶爾打進幾個大力響袋球,就感到挺爽;

第三種,由於拉桿短,出杆就會比較直,母球打點也會比較精確,所以比較準,

但打不出真正的杆法。比如,遠臺低杆,強烈高杆都打不出來,碰到難度大一點的走位就不會了。

好了,現在你可以去試試了。看看你用正確的發力能不能把杆出直。如果一開始,不准沒關係,但有幾條得做到:

1、你是否比以前更放鬆了?你的擊球是不是更輕鬆了?

2、你的手指能否感覺到球杆擊到球時的回傳力?

3、你能否聽到擊球時,球杆發出的顫音?如果你的球杆夠好的話,那是很好聽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