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工場汪華:拆解中國的經濟魔方,明年的投資機會在這些地方

在12月3日的媒體開放日上,創新工場管理合夥人汪華把2018年的中國經濟被比作一個魔方,即一個被人口地域、發展階段、前端後端和行業分化所分割的多元經濟體。這正是經濟和消費放緩,卻仍有大量高增長公司不斷湧現的原因。中國在基本支出的比例是在下降,但在教育、醫療、娛樂的支出依然是增長。

“過去幾年,中國高速互聯網化和海量的互聯網改造領域,說起來驚心動魄,但只集中在很小的幾個領域。廣義的來說是零售,擴展到服務,包括旅遊,再擴展到娛樂。”他認為,中國無論從社會家庭支出,還是大宗垂直消費,都有大量沒有被互聯網化的領域。2019年新的投資增長點將出現在AI自動化、消費分級、下沉市場以及海外新大陸。

创新工场汪华:拆解中国的经济魔方,明年的投资机会在这些地方

具體來看經濟魔方有四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人口地域。去年汪華提到的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人口紅利,其實就隱含了一個因素,中國其實在不同的城市人口、受教育人口和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四五線城市裡面,是包含了完全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三個經濟體。“每個經濟體都有從三億到六七億不等的人口,從人口和將來的消費增長潛力的角度來說的話,單獨拿出來都可以排在世界前五。”

创新工场汪华:拆解中国的经济魔方,明年的投资机会在这些地方

汪華舉例,在北上廣深一二線城市早在三四年前就已完成了移動互聯網化、電商化。但是四五線城市和年紀比較大的中老年的人口,在近年才深度用上移動互聯網和在線支付,嘗試第一次電商購物體驗。“這也是為什麼過去那麼多年,大家都覺得阿里、京東把電商都已經做完了,但是又冒出拼多多、貝店等公司。”

經濟魔方可以一定程度上化解經濟調整期的壓力。一線經濟體的增長遇到了一定的瓶頸,但是二線和三線經濟體實際上更是在不同的輪次的在增長,而二線三線經濟體到下一個階段瓶頸的時候,可能一線經濟體又克服了某一個瓶頸再現增長。實際上中國的經濟就是不停地輪次的增長過程中。而在所有的國家中,中國也是獨一無二的。

這與發達國家並不相同。與美國相比,美國是一個相對勻質的經濟體;與歐盟相比,中國三大經濟體同一語言、同一國家、同一法律、同一貿易體系。這也是為什麼對中國經濟的判斷往往都跟實際結果相差很大。

其次,成熟的市場商業發展波段清晰有序,由工業擴張化、到資本集約化、再到信息科技化方向發展。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僅短短几十年,存在著上述三波段共存的特點,孕育著顛覆式的發展機會。

创新工场汪华:拆解中国的经济魔方,明年的投资机会在这些地方

在中國,TMT公司的發展機會遠不是隻有第三階段信息科技的機會。以支付交易為例,在美國,因為很多傳統公司在第二階段發展得非常強,所以很多第三階段的公司很難真正做大。

汪華認為,比如說在美國傳統VISA和銀行非常強,美國線上支付發展會非常難。但中國的實際情況是,線上支付發展起來了之後,線上支付的這些公司反而在整合傳統的銀行。所以在中國如果任何一個成功的科技公司,它能發展到的規模上限遠比美國的一家科技公司在單一市場能做到的上限要大得多。

第三個維度是產業鏈條的不均衡。和第二點類似,中國往往是互聯網的發展階段非常早,導致了在前端、後端非常不均衡:中國的前端已躋身全球最發達之列,但是支撐這些發達前端的後端卻要落後得多。

创新工场汪华:拆解中国的经济魔方,明年的投资机会在这些地方

“其實中後端落後不是壞事,任何階段的不均速發展就存在著改進的空間,也意味著投資的機會所在。想象一下支撐這一世界製造業大國的後端,依然還有兩倍到三倍的效率改善空間的話,把這些效率改善空間都實現了,會怎樣?” 汪華說,這正是AI投資下階段的機會所在。

汪華認為,現在AI已經進入到了應用階段。而AI在我心目中就是自動化、效率提升,創新工場接下來的AI投資就是要去跟中國各行各業進行結合,改進中國的後端效率。而這個機會不會小於過去幾年阿里、騰訊等傳統前端互聯網巨頭所帶來的投資機會。

第四,行業分化下發展不均,細分式增長湧現。其實從需求角度來講,中國的三個經濟體其實各自處於不同發展階段:中國的一線經濟體已邁過人均GDP8000美元的消費結構轉化階段,中國的二線和三線的經濟體則處在各自GDP下的消費結構拐點階段。所以每個維度的經濟體都在面臨不同的消費結構變化。

舉例而言,三線經濟體對基礎教育的需求正在大量攀升,而一線經濟體對這方面的攀升已經減緩。所以不同線的經濟體現在正在達到不同的消費結構轉換的拐點。

创新工场汪华:拆解中国的经济魔方,明年的投资机会在这些地方

最後,海外市場蘊藏“新大陸”。中國多元經濟體發展出了非常多新模式和新產品,非常適合東南亞、南美、中東、非洲地區 。而對於這些擁有著30億人口的市場,中國對應經濟體所發展出來的產品、模式和運營,比起歐美髮達國家更適合當地。華為、小米這些公司已經從第一時間出海,它不僅僅只做中國的市場,也會做跟中國對應經濟體類似的國家和地區的市場。

创新工场汪华:拆解中国的经济魔方,明年的投资机会在这些地方

總而言之,人口地域、發展階段、前端後端、不同的經濟體的行業發展速度不同,構成了中國多元經濟體的魔方;AI自動化、消費升級、下沉市場,海外市場,就是對於創新工場提出的“魔方經濟體”所對應的各自主線的投資機會。而這裡面每一個子塊、每一個不均衡、每一個錯配的地方,都會孕育出下一個子平臺領導者。在阿里、騰訊之外,在各自魔方塊領域裡,中國依然會產生特別多的平臺級公司。

附汪華演講全文:

今年大家對於整個中國經濟,世界經濟探討的思路比較多,的確現在資本市場不振,全球經濟放緩,很多同學都在討論,不光是說全球經濟放緩,世界上很多國家,甚至進入了貿易孤立主義,保守主義,貿易戰也在不斷的發生,估計也會惡化。放在中國的角度,大家也是看到整個中國的經濟增長放緩,甚至很多同學都在討論中國是不是會發生像當年日本的失落的20年,或者會進入到中等收入陷阱。

我的看法是,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當下的現實。但是整個中國經濟體是非常特殊的,中國是人口規模世界第一,經濟體量是世界第二。一方面它是一個單一市場,統一的國家經濟體,另外一方面中國不是一個經濟體,中國本身是有人口、城市階梯、行業維度、前端後端,有多個不同發展階段,多個不同的體量構成一個複合的經濟體。

一方面我們在北上廣深,無論是GDP和發展程度來講,已經是發達國家的狀態。另一方面四五線城市依然還是在四五千美金的GDP,發展階段,各行各業前端後端的發展階段和增速階段完全不同,所以中國不是一個單一經濟體,目前達到這個體量的只有中國。

日本包括美國都是相對均質的經濟體,雖然美國有鐵鏽地帶,也有沿海地帶,但是美國各行各業,社會經濟發展階段是均質的。歐盟擁有多個經濟發展階段,但是歐盟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他並沒有統一的政治和集權和完全統一的市場。所以中國本身的特點,保證了中國的經濟發展規律從全世界的角度來講,是獨一無二的,而且中國對於週期和發展潛力的特性也是跟其他國家不一樣。

我們先說第一個維度。人口和城市的階梯。中國發展的階段,不同的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高密度的一二三線人口,無論是從經濟、消費和發展角度都是處於不同的維度。從消費的角度來說,在北上廣真一線城市已經實現高度的消費經濟文化,甚至都已經成熟到了小眾品牌化,消費升級,去品牌化的階段。二三線城市主要還是在一個消費剛達到消費品牌化的階段,而三四線城市,四五線城市剛剛進行大宗消費擴張和消費品類擴張的階段,更接近於一線城市2000年初的狀況。

從線下的角度來說,一線城市已經進行各種各樣的新零售的試驗,線上線下結合,體驗式,二三線城市剛剛出現連鎖便利店這樣的業態,在一線城市已經衰退的大賣場、購物中心剛剛進入到四五線城市。

在線上的電商角度,一線城市已經進行及時配送,及時電商,O2O階段,四五六線城市主流的民眾剛剛通過微信的微信支付,第一次擁有了支付手段,剛剛開始進行第一次電商購物的體驗。

各行各業都是一樣的,教育、醫療等等都是一樣的狀態,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而且處於不同的增速放緩。比如在一線城市裡,商品零售在一線城市增速放緩,甚至衰退,但是在四五六線城市,這些大宗日用品銷售和零售還在高速增長中。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並不是一個國家,中國可以說是幾個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的體量規模的經濟體的疊加體。

第二個維度是說中國的發展順序。中國作為一個後發經濟體,它的發展順序也是跟全球非常不一樣。傳統的發達國家是按照歷史順序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發展起來,先是大規模的工業化、標準化,然後大宗消費,市場分配的擴大,然後是資本化、集約化,然後才是信息科技化。

以零售行業為例,60年代以前美國是大量的消費擴展,大量的小店夫妻老婆店踴躍出現,總量的消費量都在提升,60年代以後開始規模化、資本化、集約化,像沃爾瑪這樣的連鎖標準化超市,開始統一市場,增加規模,獲取市場份額,等90年代這個事已經發展到極致,各個領域都有壟斷性的巨頭出現,傳統的集約化和標準化上幾乎潛力挖掘到了極致,然後就是科技提升,利用無論是電商還是技術,進一步的提高社會生產力和資本效率。

中國作為一個後發國家,整個發展階段是反過來的。中國互聯網發展跟中國大規模的消費擴張,跟中國大規模標準化、資本化、集約化的事情幾乎是同時發生,甚至中國的互聯網化先於很多領域的資本化、集約化、規模化的發生。

歐美公司先是出現第一代巨頭,然後再出現第二代巨頭,然後是第三代巨頭,沃爾瑪、亞馬遜按照這個順序來。但是中國先是騰訊、阿里這樣的公司,跟永輝這樣的公司幾乎是在中國同步發展,甚至中國第三階段的公司先獲取了市場份額和資本規模化,然後再倒過來對第二階段、第一階段的公司進行改造。

而在中國現在為止,依然還共存了無數的夫妻老婆店,無數的小業主,以零售為例,連鎖化、集約化、資本化的路徑剛剛還是沒多久。

在歐美,一個第三階段的企業可做的事情相對來說有限,它是在第二階段的基礎上去做更多的事情,投資也只能投第三階段的公司。

但是在中國,一個第三階段的公司不斷可以做純線上或者科技的事情,還可以做第二階段、第一階段效率提升整合的事情。而我們作為投資人,抓取的不僅僅是第三階段的發展機會,同時可以去抓第二階段資本整合、第一階段消費規模擴張的機會。所以在中國整個增長和機會也是多元的,三個階段並存。

第三個是中國的前端和後端。中國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家,在用戶端和前端,中國的發達程度在很多方面是首屈一指,甚至超過歐美日。無論是在前端的電商,移動支付,還是最後一公里的物流,包括短視頻、直播等等用戶前端的應用,在很多程度上領先世界。

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拋開前端巨大的先進優勢,支撐中國前端、終端和後端,跟前端的發展速度完全不匹配。比如中國前端的這些電商、企業、製造業,在終端並不是像歐美這樣以集約化發展的體系在支撐,中國現在依然是幾千萬的個體貨車司機,各行各業是數百萬的中小,甚至是個人的流通商在支撐。幾百萬的個體物流園,這些支撐了中國終端的流通和服務能力。

雖然中國是世界工廠,雖然中國支撐了世界上百分之六七十的產能,但是中國的工廠大部分是一兩億人民幣的銷售額,自動化程度或者說人均勞動生產力只是其他國家的幾分之一。中國後端的製造業並不是靠超高的效率和自動化,超高的勞動生產力來支撐。中國超越世界甚至領先兩三年的發達,跟中國的終端和後端本身有一個巨大的不匹配。

對我們來說,這樣所謂的不匹配從第一個角度來講,其實都是潛力。如果我們像歐美那樣已經非常發達,它的改進空間就非常有限。而中國前段已經發展很多,終端和後端依然有大量的效率提升空間,對整個工作來說是增長潛力,對我們來說就是投入機會。

最近阿里和騰訊也在提產業互聯網,什麼是產業互聯網?就是致力於中國後端的效率提升。而中國的後端效率提升,潛在的增長和潛在的規模是等同於甚至是大於前端。

第四個維度是中國在不同的銷售品類和垂直行業發展也是不均衡,中國在基本支出比例是在下降,但是中國作為一個高速發展的國家,它在教育、醫療、娛樂的支出依然是增長。

另外過去幾年,中國高速互聯網化和海量的互聯網改造領域,說起來驚心動魄,只集中在很小的幾個領域,中國高度互聯網化的領域,廣義的來說是零售,零售擴展到服務,包括旅遊之類的也算是服務,然後再擴展到娛樂。

中國無論從社會家庭支出,還是大宗垂直消費領域,只有少數兩三個領域是真正被高度互聯網化,大量的消費垂直和大量的領域並沒有被高度互聯網化,雖然我們有一個錯覺,在中國的互聯網化已經非常高了。

比如日常的教育,最近一兩年線上教育像VIPKid提供了一些互聯網化的元素,但是你如果看中國幾萬億的教育支出,有多少程度上是被科技提升了,有多少是被在線改造。整個市場份額有多大程度的集中,醫療也是如此,更多的垂直領域也是如此。中國發展不均衡還體現在不同的消費品類和不同的領域裡面,對效率提升,互聯網化或者科技程度不一樣。

中國整體的經濟增長會放緩,但是不代表整個中國會勻速的放緩。整個中國雖然整體經濟放緩,但是在非常多的領域依然有巨大的效力提升和結構化高速增長的機會。對我們來說,首先AI在裡面就起到一個最大的作用,剛才說的很多的不匹配,很多新機會,本質上都是要通過科技效率提升解決。

AI是什麼?從媒體上講,大家很喜歡把它看成黑科技,人工智能要替代人類。但是對於我們社會的進步,或者從投資角度來講,AI是很簡單的一件事,AI就是自動化的優化

作為一個自動化的優化工具,完成對我們剛才說的各個門類裡面,無論是消費下沉市場,不同前後端的彌補和效益提升,生產力的提升來自於技術的進步,AI是最大的驅動力。其他的消費升級,下沉的市場,包括海外的市場既使是在全球經濟放緩的情況下,都是我們中國新的機會,也都是我們投資的機會。

中國經濟雖然在一線城市遇到一定的困難,但是中國還有三四線城市,會有很多的垂直行業,依然會有很多的增長機會。而中國的四五六線城市,包括東南亞海外市場,是為中國頭部城市和尖端行業提供巨大的腹地和子市場的支撐。當年的日本並沒有腹地支撐和分層增長。

從資本本身的角度來說,雖然市場會有周期,但是我相信整個經濟的週期還是會依附於中國長期實質性的經濟增長。中國實質性的經濟增長,在我看來效益提升依然有空間。本質上來說,我從中長線的角度,投資和回報的週期比較有信心。

幾年之後,從中國的投資退出角度會變得更加的多元化。中國到現在為止依然是IPO退出作為主要的退出途徑,而一個成熟的市場,併購和IPO本身是同樣重要的退出途徑。中國接下來無論是已經有了大量的千億美金甚至更高市值的公司投入,而傳統產業的巨頭在我說的資本整合的階段正在形成。所以中國之後的退出會更加的多元化。

而從市場本身的角度來講,中國A股市場未必會像現在有那麼高的溢價,但是我還是看好它會變成一個未必有高溢價,但是會有更明確的規則和更好的流通性的市場,無論是最近的科創板,還是註冊制,雖然緩慢,但是還是在堅定的推出。香港的市場成為了中國的小納斯達克,相比以前,中國的資本市場會逐漸更加有序和多元化。這對投資人來說是更好的事情。

回應開復剛才說的那句話,表面上市場上最低潮期的時代,實際上是孕育了下一個階段最好的公司的時候。中國本身的經濟體,在我看來實際上是擁有長期增長的結構化的潛力和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