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话:掂汤

掂汤:是洛阳话也是洛阳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清早,掂碗汤,回家泡剩馍,一家人全有了,除了肉有点少,其它都还可以吧。这是生活苦涩造成的习惯,店家都认可。好的老板还会客气的问一句:够不够,再添点?我们过去都干过这事儿,现如今,这种“掂汤回家喝”的习俗还有。

在洛阳老城说“掂汤”的居多,也有说“端汤”,就看你使用饭盒还是“钢精锅”啦。

掂是一个汉字,读音为diān,左右结构,部首为扌,意思是用手托着东西估量轻重。掂还有计较、折等意思。掂量、掂算,掂掇,掂对等都是它的组词。在洛阳还有一个用法就是把不太重的物品:掂起来。我们有时候说:把孩子掂起来,小心闪着。就是孩子有点重量了,很容易伤着小胳膊。

掂汤:一般都是买牛肉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早餐销售的基本都是牛肉汤,丸子汤、豆腐汤、不翻汤都在傍晚以后。生活拮据,吃不起肉,但还需营养,就得喝汤。令当今年轻人无法理解的是:那个年代,女人一般是不去店里喝汤的,一是不好看不雅观;二是缺钱,只有出大力的男人才会奢侈的进店喝牛肉汤。很多顾家的爷们舍不得那两毛钱,还是使用饭盒掂回家吧,大人孩子都有份啦。

老城青年宫北半坡儿那里有个“白铁社”,里面的师傅们都给自己家做个“白铁桶”,名曰:饭盒。牛肉汤老板儿都心知肚明,无非就是多掂点汤呗,加上那个时代都是集体饭店,何必得罪人呢。时间久了,老城人都感觉:牛肉汤店多给肉汤是应该应份的。最可笑的的人,会端着自己家最的大蒸馍钢精锅去“打汤”,这个状态,不用老板发声,排队的男人们都会嗤之以鼻的发笑,他走后大家也会议论:太过分了。

掂汤的人也分三等:一般爷们偶尔去一次,不多言语快速离去,这是好人。二般女人临窗嘴碎,总想沾光,多吃多占呗。三般“不男不女”之“二刈yì子”型男人,除了嘴碎烦死人,临走趁人家不注意,再挖几勺辣椒或盐。..。..

洛阳是“汤城”,早餐喝汤成一景,掂汤成习俗,没啥不妥。那些认为“端汤”是“顾家”的女人,还是回家问问自己的爷们吧,有没有“顺过人家辣椒”的毛病,提醒他:别bái出去丢人啦。不够,可以明着要,但千万不要“暗里拿”。如果感觉这样没毛病,那就不要怪人家说是:二刈yì子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