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巢人家——新晃大橋溪舊石器時代遺址懷古

有巢人家——新晃大橋溪舊石器時代遺址懷古

2008年,中國首次承辦奧運會,主會場選擇了可容10萬人的溫馨鳥巢。

“巢”是用來孕育與呵護生命的。選擇鳥巢反映了人們對現代快節奏生活的厭倦,寄託了人類對遠古家園的懷念。

有巢人家——新晃大橋溪舊石器時代遺址懷古

十萬年前,生活在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有巢氏開創了巢居文明。由於年代久遠,沒有文字記錄有巢氏是何方人氏。關於有巢氏的傳說眾說紛紜。

無獨有偶,在雲貴高原東邊,湖南最西部的新晃縣,通過考古發現,十萬年前也留下了很多巢局痕跡。

有巢人家——新晃大橋溪舊石器時代遺址懷古

1979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新晃大橋溪進行試掘,發現石片、石核、砍砸石、刮削器、尖狀器等20餘件石製品。石器出土的地層為更新世網紋紅上層,從石器的特徵分析,遺址為舊石器時代中期。

1987年5月,在全省文物普查中,又在新晃縣江口、曹家溪、柏樹林、新村、沙灣、長樂坪、十家坪、石塢溪八個地方發現舊石器遺留。

由於新晃是湖南境內最先發現舊石器時代有人類居住的,為此大橋溪遺址被評為1987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有巢人家——新晃大橋溪舊石器時代遺址懷古

大橋溪在長沙支流沅江上游㵲水河畔。東有雪峰山,西為南嶺支脈,北有武陵山,南有雷公山。春少霜凍,夏無酷暑,秋無苦雨,冬少嚴寒,非常適宜人類居住。

但是,憑原來學的歷史經驗,一直以為,古人類居住,必須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山洞,二是河流。山洞可以藏身、禦寒、躲避猛獸攻擊,周圍可採摘野果。河流保證飲水、捕魚。

大橋溪有山有水,可是附近方圓幾十裡都沒山洞。當年大橋溪人住在哪裡?

有巢人家——新晃大橋溪舊石器時代遺址懷古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找到了廈門大學專講《建築史》的戴志堅教授。

畢竟專業,戴教授一語道破了迷惑,“遠古人類,一上一下,開啟了建築史。北方是從山洞裡爬上來的,南方是從大樹上爬下來的”。

這樣一來,大橋溪人當然就是樹上下來的有巢氏或者說有巢氏後裔了。

舊石器時代,有了砍砸器以後,大橋溪人便砍來藤條、樹枝,開始運用仿生學,模仿鳥兒,結繩搭窩,棲於樹間。

有巢人家——新晃大橋溪舊石器時代遺址懷古

他們像鳥一樣自由,飛上飛下。而且視線超好,既可遠眺日升月落,欣賞美景;又可居高臨下,發現來侵之敵......

如此安逸的生活,大橋溪人為什麼要從樹上下來呢?

這還得埋怨那該死的閃電。

有巢人家——新晃大橋溪舊石器時代遺址懷古

烏雲,雷鳴,電閃......有巢人家一個剛剛還生命力異常旺盛的兄弟突然一命嗚呼。

又一次雲烏,又一次鳴雷,又一次閃電,一個兄弟又無聲無息地離開。

再次,再再次......

有巢人家——新晃大橋溪舊石器時代遺址懷古

大橋溪人感受到了恐懼。得罪上天就只有選擇改變。於是有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大遷徙,從樹上下到了地上。

樹上不能住了,巢還得和樹上一樣搭。於是有了杆欄式的建築。住房依然在空中,靠木柱與地面支撐,通過樓梯上下......

有巢人家——新晃大橋溪舊石器時代遺址懷古

人類,繼續偉大的手工業革命,有了鐵藝,有了更精美的,更能遮風擋雨的榫卯結構的房子。但大橋溪人依舊保持著住吊腳樓,不住地面的習慣。

時光飛快地走過了十萬年,大橋溪當年的文明早已深埋地下,但大橋溪人像鳥一樣自由浪漫的性格依舊影響著這一片山,這一方水,這裡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民。

斌哥2018.11.14於老宅


湖南新晃宣傳文旅+

監製:中共新晃縣委宣傳部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