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債經歷短暫快牛後有所調整,未來信用利差或仍難以收斂

信用債經歷短暫快牛後有所調整,未來信用利差或仍難以收斂

流動性跟蹤:臨近月末財政支出力度有所加大,推升流動性總量。上週央行繼續暫停公開市場操作,週一到期的1000億元國庫現金定存對資金面擾動較為有限,公開市場淨回籠1000億元,資金面實現平穩跨月。從流動性變化趨勢來看,上半周受國庫定存到期未續作及繳稅等因素影響,流動性呈現邊際收緊,下半周有所轉松。整體上,資金利率較前周有小幅上行但銀行間流動性仍處於合理充裕水平。

信用債經歷短暫快牛後有所調整,未來信用利差或仍難以收斂

貨幣市場利率整體上行。存款類機構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DR001、DR007、DR014、DR1M分別變動30P、10BP、9BP、3BP至2.63%、2.68%、2.68%、2.55%;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R001、R007、R014、R1M分別變動34BP、32BP、5BP、7BP至2.72%、2.91%、2.88%、2.62%;各期限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隔夜、Shibor1W、Shibor1M分別變動29BP、 4BP、1BP至2.64%、2.67%、2.70%。

信用債經歷短暫快牛後有所調整,未來信用利差或仍難以收斂

債券市場利率延續下行。上週1Y、3Y、5Y、10Y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分別變動-3BP、-2BP、-5BP、-4BP收至2.48%、2.99%、3.14%、3.36%。1Y、3Y、5Y、10Y期國開債到期收益率分別變動-1BP、-2BP、-4BP、-7BP,收於2.93%、3.40%、3.68%、3.84%。信用債方面,1Y、3Y、5Y期AAA級中短期票據收益率分別變動4BP、2BP、5BP至3.64%、3.95%、4.09%;1Y、3Y、5Y期AA級中短期票據收益率分別變動0BP、-4BP、 6BP至4.07%、4.59%、5.09%。

信用債經歷短暫快牛後有所調整,未來信用利差或仍難以收斂

信用債經歷短暫快牛後有所調整,未來信用利差或仍難以收斂

上週貨幣市場利率有所抬升,12月流動性有望延續寬鬆。上週貨幣市場利率整體上行,大致由於兩方面原因,一是央行連續26個交易日暫停公開市場操作,流動性補充相對較少;二是時至年底月末,市場資金需求有所增加。

12月資金面有望延續寬鬆,一是資金自然到期壓力不大。由於央行在11月未進行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12月無逆回購到期,MLF和國庫現金定存到期總量雖相對較大,但按當前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思路,MLF存在續作剛性,且不排除同樣對國庫現金定存進行續作以平抑年末資金面擾動;二是財政因素整體利好流動性環境。一方面,12月曆來為財政支出大月,但並非集中繳稅大月。另一方面,減稅降費、擴大支出等積極財政政策也將對流動性環境形成一定支撐。三是穩健的貨幣政策仍將持續。當前國內經濟增長持續承壓,“寬貨幣”向“寬信用”傳導的機制尚未疏通,央行需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並適時投放流動性來維穩資金面。此外,上週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鴿派演講後,美聯儲加息節奏有放緩的可能,外部環境對貨幣政策的約束有所減小。但是,同業存單利率的上行預示了市場短期利率走高,對於關鍵時點的擔憂仍存,時點波動仍需予以關注。

受益多重利好因素提振,利率債繼續走牛且期限利差有所收窄。上週資金利率水平邊際提升,但利率債收益率整體延續下行走勢,特別是長端利率降幅較為明顯。主要受益以下三方面利好因素,一是資金面並未因跨月影響而大幅波動,即使資金利率有邊際走升,流動性總量仍處於合理充裕水平;二是基本面持續承壓對債市形成強支撐,上週公佈的10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延續此前下行趨勢,疊加11月PMI下行至榮枯線且分項數據降幅明顯,顯示未來基本面仍較為疲弱;三是海外因素對債市情緒產生重要影響,上週鮑威爾在演講中稱“利率略低於中性區間”,市場預期加息週期結束時間將有所提前,受此影響,美股大漲且美債收益率下行,國內股債應聲雙雙跳漲。展望後市,近期市場利率水平已較為接近政策利率,短端下行空間相對有限,但結合基本面數據依然偏弱、貨幣政策和監管環境較為平穩、美聯儲加息或將放緩等因素來看,長端利率後續仍有下行空間,利率債或將呈現利差逐步收斂的牛平走勢。

信用債經歷短暫快牛後有所調整,未來信用利差或仍難以收斂。11月中旬以來,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貨幣政策延續穩健基調,伴隨著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收益率的快速下行,債市曾一度走出快牛行情,信用利差也有所收窄,表現為AA級城投認購倍數不斷走高,民企債券融資量持續回升,特別是有信用風險緩釋憑證加持的民企債券發行利率屢創新低等,但上週信用債市場呈現一定程度的回調。近期伴隨著各項經濟數據走弱及債券市場快速上漲,市場預期總體較為樂觀,甚至拿2016年債牛與當前類比的論調也屢見不鮮,但今時不同往日,應更加理性的看待這波牛市。一是從需求端來看,2016年正值銀行理財高速擴張期進而帶來“配置牛”,但今年4月以來,隨著資管新規及配套細則相繼落地實施,進行淨值化轉型、禁止期限錯配等約束條件顯著降低了銀行理財的風險偏好,配置需求不可同日而語;二是從供給端來看,2016年“資產荒”很大程度上來自房地產和城投兩個板塊的低息債券融資渠道打開,但當前這兩大主體雖融資意願較強,但更多的是來自存量債務滾動的需求而不是新增投資需求,疊加房地產調控力度較大、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監管趨嚴,總體融資需求趨於邊際下降;

三是從違約風險來看,過往由於債市違約風險沒有大規模暴露,基本面偏弱通常同時利好利率債和信用債,但今年以來隨著債券違約率顯著提升,金融機構風險偏好總體較低,不排除未來高低評級之間利差進一步拉大的可能。(董文欣,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