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建設金句精選25例,收藏!

1.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其實是“過街老鼠”,群眾的眼睛看得很清楚。比如一些領導幹部把調研現場變成了“秀場”;一些單位“門好進、臉好看”,就是“事難辦”;有的地方爆出領導講話稿、工作部署抄襲外地內容;一些地方把精力放在“材料美化”上,搞“材料出政績”;有的領導幹部熱衷於將責任往上推、向下移,“履責”變“推責”。表現形式經常改頭換面,但看似新表現,實則老問題。

2.“四風”問題變痼疾,主要有兩點,一是黨的群眾路線在一些地方沒有真正貫徹落實,一些領導幹部脫離群眾,不從群眾的視角、以群眾的眼光看問題,對“四風”安之若素。二是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未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各級黨組織負有主體責任,而黨組織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但有的黨委及黨委書記履責不到位,使治理“四風”問題成效不彰,這本身也成了形式主義。

3.在形式主義方面,主要是知行不一、不求實效,文山會海、花拳繡腿,貪圖虛名、弄虛作假。有的不認真學習黨的理論和做好工作所需要的知識,學了也是為應付場面,蜻蜓點水,淺嘗輒止,不求甚解,無心也無力在實踐中認真運用。有的習慣於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熱衷於造聲勢、出風頭,把安排領導出場講話、組織發新聞、上電視作為頭等大事,最後工作卻不了了之。有的抓工作不講實效,不下功夫解決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難以給領導留下印象的事不做,形不成多大影響的事不做,工作彙報或年終總結看上去不漂亮的事不做,儀式一場接著一場,總結一份接著一份,評獎一個接著一個,最後都是“客裡空”。有的下基層調研走馬觀花,下去就是為了出鏡頭、露露臉,坐在車上轉,隔著玻璃看,只看“門面”和“窗口”,不看“後院”和“角落”,群眾說是“調查研究隔層紙,政策執行隔座山”。有的明知報上來的是假情況、假數字、假典型,也聽之任之,甚至通過挖空心思造假來粉飾太平。

4.反對形式主義,要著重解決工作不實的問題,教育引導黨員、幹部改進學風文風會風,改進工作作風,在大是大非面前敢於擔當、敢於堅持原則,真正把心思用在幹事業上,把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上。

5.反對官僚主義,要著重解決在人民群眾利益上不維護、不作為的問題,教育引導黨員、幹部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堅持民主集中制,虛心向群眾學習,真心對群眾負責,熱心為群眾服務,誠心接受群眾監督,堅決整治消極應付、推諉扯皮、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

6.解決“四風”問題,要標本兼治,既治標又治本。治標,就是要著力針對面上“四風”問題的各種表現,該糾正的糾正,該禁止的禁止。治本,就是要查找產生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從理想信念、工作程序、體制機制等方面下功夫抑制不正之風。

7.老百姓看作風建設,主要不是看開了多少會、講了多少話、發了多少文件,而是看解決了什麼問題。“春江水暖鴨先知”,有沒有變化,老百姓體會最深。

8.“天下事,以實則治,以文則不治。”口號喊得響亮不如把事辦得敞亮。說實話,事情不好辦,原因很多。有時候是流程繁雜,蓋個章得跑斷腿;有時候是分工不明,你推我來我推他。不管是客觀的方式方法問題,還是主觀的思想作風問題,說到底,結果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事情不好辦、群眾不滿意。

9.政策執行就會出現“兩種溫度”:上級溫度高、決心大、力度大,到了基層溫度層層遞減、力度綿軟無力;政策效果便會產生“兩種感受”:政府部門自我感覺良好,老百姓的實際獲得感卻寥寥可數。長此以往,埋單的必然是黨群關係,受阻的必然是改革發展步伐。

10.有當官心態而沒有為民心態,才會不辦事或者不好好辦事,只是把“臉好看”變成一種免責工具、當做一種考核績效、視為一種政治正確而已。因為心態上的官僚主義,而導致了行動上的形式主義。

11.一件事兒,一旦違背了科學,必然實效甚低、收效甚微,甚至導致基層吐槽聲聲,只好搞些“假動作”、玩些“客裡空”。提要求、定任務、搞檢查層層加碼,很可能導致“高標準”變成“超標準”:嚴重脫離基層實際,違背工作規律,使得基層落實起來難上加難,越忙越亂,疲於應付,擾亂基層正常工作節奏和秩序。

12.“層層加碼”現象抱怨頗多、叫苦不迭。比如,有的部門以前開會比到會率,現在比早到率,集合越早越被表揚;有的單位在辦文辦事時間節點上搞層層提前,出現基層工作剛剛開展卻不得不把工作彙報提前寫好的尷尬……有人用調侃的話來諷刺:機關壓基層,層層加碼,看似“碼”到成功;基層哄機關,層層注水,假裝“水”到渠成。

13.俗話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向基層部署任務時,應當有正確的方式方法,變粗放式指導為精細化服務,做好關閘分流、穿針引線的工作,讓下級“踮踮腳就夠得著”。

14.長糾“四風”,當涵養“心中有黨”的“浩然之氣”;長糾“四風”,當擦亮“心中有民”的“黨員本色”; 長糾“四風”,當強健“心中有責”的“擔當臂膀”; 長糾“四風”,當鍛造“心中有戒”的“堅盔利甲”。

15.黨規黨紀是對黨員幹部的嚴管,但更是厚愛,拉起的既是“紅線”,也是“護欄”,穿上的是“緊身衣”,更是“防身”的“堅盔利甲”。

16.把責任化為壓力,把壓力化為動力,凡事“抓鐵有痕、踏石有印”,在本職工作上精益求精、不斷優化,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敢於衝鋒打頭陣,樂於在平凡的工作中樹立標杆,勇於在艱苦工作中建功立業。

17.要有馬上就乾的勁頭,說了算、定了幹,雷厲風行,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精神,“別人在走,我們要跑”的意識,按下“快進鍵”,跑上“快車道”,奮發有為不懈怠,只爭朝夕創一流。

18.力戒官僚主義,要剔除“靠下級彙報決策”“靠辦公室決策”等高高在上、脫離群眾的工作作風,堅決貫徹“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的基本精神。

19.總有少數幹部在其位不謀其政,“混”字當頭、“拖”字打底、“躲”字立身,得過且過、推諉扯皮、追求安逸享受。這樣的歪風,不僅容易疏遠黨群關係,給群眾留下“臉難看”的不好印象,更容易讓基層治理空洞化,讓群眾事難辦。

20.調研的形式主義之風,突出表現為“三多三少”:到基層調研做指示的多,虛心求教的少;開展一般性調研的多,帶著問題開展專題調研的少、蹲點調研的更少;到工作突出的地方調研多,到情況複雜、問題多、矛盾突出的地方調研少。

21.“上面熱、下面涼,中間熱、邊緣涼,機關熱、基層涼”這樣的“溫差”,實質是治理的不充分、不均衡;而這恰恰是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的難點所在。

22.全面從嚴治黨是系統工程。蘋果爛在心裡固然糟糕,但由小到大、由外往裡的侵蝕同樣危險。對腐敗病毒的清除,必須堅持全面“無死角”、從嚴“無例外”、執紀“零容忍”,否則一定會“轉移”和“復發”。

23.相當一部分存在“兩面人”問題。有的言行不一、表裡不一,人前一套、背後一套;有的在單位講黨性、在家裡搞迷信;有的臺上大講廉潔、臺下瘋狂斂財;有的上班衣著簡樸、下班花天酒地。這僅僅是“兩面人”的一部分“臉譜”。

24.改作風,改到深處靠覺悟。只有打掉“大行不顧細謹”的傲慢、“無非走個過場”的敷衍、“法不責眾責微”的幻想,把“要我改”化為“我要改”,由“管住手”“管住嘴”變為“管住心”,才能促動更多人做到明是非、知進退、有取捨,讓八項規定產生更持久的效用。

25.雷厲風行,體現的是果敢堅決;久久為功,體現的是沉穩堅韌。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如果只講雷厲風行,在沒想清楚、弄明白、研究透之前就急著“上手”,可能欲速而不達;如果只講久久為功,少了“案無積卷、手無積事”的緊迫感,就可能動作遲緩、效率不高。只有把雷厲風行和久久為功有機結合起來,既緊抓快辦、又常抓不懈,既避免急於求成、又避免節奏拖沓,才能把事業向前推進,讓夢想照進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