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爆虐日本聯合艦隊-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海戰萊特灣海戰(上)

本人專注戰爭歷史,軍事領域,每日更新為大家帶來新的視頻和文章,喜歡的朋友請關注下我吧,謝謝。

萊特灣海戰,以兩軍投入戰場的軍艦總噸位而言,堪稱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海戰,也是最後一次航母對戰,此戰徹底摧毀了日本聯合艦隊,日本海軍再無反擊能力。

全文1萬餘字,分上下兩篇,詳細介紹了萊特灣海戰的全過程。

1944年麥克阿瑟開始了緊張的準備工作,他知道,進攻萊特的戰役將是他指揮作戰以來最複雜、最龐大和最困難的行動。進攻萊特,談何容易。該地在美軍戰鬥機掩護範圍500英里以外,並位居菲律賓日軍機場掩護網的中心。日軍可從各條航線對其守軍進行增援和補給,而美軍只能依靠艦載機來阻止這種增援和補給,地面部隊也只能靠艦載機的掩護向前推進,並制止日本海軍攻擊灘頭陣地。看來,與海軍搞好協同是取得這次戰役勝利的關鍵。按照部署,得到加強的第7艦隊和實力減弱了的第3艦隊將同時擔負進攻作戰的支援任務,但這兩支艦隊的指揮官分別聽命於麥克阿瑟和尼米茲。在這種指揮分散的情況下,兩支艦隊行動起來任務交錯,若協同不好,將導致嚴重後果。為了解決協調一致和相互支援的問題,雙方指揮官代表在麥克阿瑟的司令部專門開了一次會,以確立密切的協同關係。

美國爆虐日本聯合艦隊-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海戰萊特灣海戰(上)

麥克阿瑟

此時,日軍大本營已判定美軍的下一個主攻目標是菲律賓,然後是臺灣和琉球群島,最後是日本本土。為此,大本營決定下階段作戰要以確保日本本土和南方資源地區為中心,在上述四個地區隨時集結一切力量實行決戰,挫敗美軍的進攻。7月下旬,大本營制定了“捷號”決戰計劃,其中在菲律賓方向的決戰為“捷1號”,臺灣方向的決戰為“捷2號”,本州方向的決戰為“捷3號”,千島群島方向的決戰為“捷4號”。為執行“捷1號”作戰方案,大本營於7月底在菲律賓方向成立了第14方面軍,並新建第35集團軍專門負責菲律賓中南部的防務,其中防守萊特的為第16師共2萬餘人。該師即為當年在呂宋東部登陸並曾導演了“巴丹死亡行軍”的那個師。但該師大部分官兵都是後來新補充進去的,從來沒有打過仗,且大都是從京都、大阪地區招來的,“做生意還可以,打仗不行”。為加強菲律賓方向的防務,大本營還決定讓有“馬來亞雄獅”之稱的山下奉文上將取代黑田中將出任第14面軍司令。10月6日,山下抵達馬尼拉後,立即命令部隊進入戒備狀態,準備實施“捷1號”作戰計劃。

美國爆虐日本聯合艦隊-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海戰萊特灣海戰(上)

山下奉文

麥克阿瑟在對敵我力量和地形情況進行了一番仔細的研究後,於9月21日簽發了進攻萊特的戰役計劃。根據該計劃登陸行動將由克魯格的第6集團軍6個師約20萬人來實施。金凱德的第7艦隊共700餘艘艦船(包括尼米茲調歸他的艦船)負責運送和掩護任務,同時哈爾西的第38特混艦隊將提供空中保障。這將是太平洋戰爭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支作戰部隊和登陸行動,其聲勢堪與4個月前的諾曼底登陸相比。麥克阿瑟把進攻萊特的地面作戰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小規模的先遣登陸,把位於萊特灣的一些小島拿到手;第二階段為在杜拉格到塔克洛班之間發動主要攻擊,佔領機場,並向萊特谷地進軍,同時攻入聖胡安和帕納翁海峽;第三階段為必要的陸路和對岸作戰,完全佔領萊特與薩馬島南部;第四階段則佔領薩馬島的其餘部分,完全控制菲律賓中部。

尼米茲也於9月27日簽署了“8-44作戰計劃”,規定哈爾西的主要任務是“在西南太平洋部隊攻佔菲律賓群島中部的作戰中,要給予掩護和支援”。但在單獨給哈爾西的命令中尼米茲卻又要求他“一旦出現或可以創造消滅敵艦隊主力的機會,消滅敵艦隊就是你們的主要任務”。這樣,哈爾西的任務既包括了“掩護”,也包括了“消滅”。以10月3日尼米茲從哈爾西那裡所收到的信中可以看出,哈爾西更喜歡“消滅”的任務:“要是可能的話,我將不給敵人在空戰中戰勝我們的機會,也不給他們對我進行穿梭打擊的機會。……我的作戰目標同你的一樣,只要時機到來,就要徹底殲滅敵艦隊。”

美國爆虐日本聯合艦隊-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海戰萊特灣海戰(上)

蠻牛哈爾西海軍中將

作為戰役前的準備,肯尼和哈爾西從9月下旬開始空襲預定目標。肯尼的陸基航空兵從新幾內亞、比亞克島和摩羅泰島上的機場出發,襲擊日軍的南翼,對棉蘭老和荷屬東印度的日軍機場進行反覆轟炸。哈爾西的艦載機負責打擊日軍的北翼,於9月21、22日轟炸了馬尼拉,擊毀停在克拉克等機場上的日軍飛機200餘架及馬尼拉灣的一些日軍艦船;10月10日日,哈爾西又襲擊了沖繩和呂宋;12日~14日連續三天空襲臺灣,又擊毀日機350餘架,但已方也有兩艘巡洋艦受到重創。然而,日軍飛行員卻無限誇大了這一戰果,報告說擊沉敵11艘航母,2艘戰列艦和3艘巡洋艦。對此,無論是日本聯合艦隊還是日本國內都深信不疑,天皇甚至傳諭放假一天以慶祝勝利。以後兩天,哈爾西曾試圖將聯合艦隊主力引誘出來,但未成功,便駛回萊特方向執行支援登陸任務。

美國爆虐日本聯合艦隊-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海戰萊特灣海戰(上)

與此同時,麥克阿瑟龐大的兩棲登陸部隊於10月10日~15日先後從荷蘭蒂亞和馬努斯出發,踏上征程。10月14日,麥克阿瑟在布里斯班和瓊告別時說:“我不回來了。”瓊明白他的意思是指在攻佔呂宋前,他將一直在前線作戰。她對丈夫說:“當你認為我回馬尼拉會安然無恙時,就馬上派人來接我。”隨後,麥克阿瑟乘飛機到荷蘭蒂亞,於16日同薩瑟蘭和肯尼等人一起登上金凱德的“納什維爾”號旗艦,向萊特方向駛去。同行的還有菲律賓總統奧斯梅納,他是在奎松於8月份去世後繼任總統的。他和麥克阿瑟一樣要親眼目睹自己國家的解放。

為保障正在接近目標的登陸部隊的翼側安全,併為艦隊導航,10月17、18日,美軍先頭部隊派出突擊隊在萊特灣口的蘇蘭島、霍蒙洪島和迪納加特島登陸,未遇任何抵抗。隨後,掃雷隊和水下爆破隊在登陸海灘附近水域進行突擊上陸前的準備作業。同時,炮火支援艦群和護航航母也駛入萊特灣,進行預先火力準備。當日本聯合艦隊司令豐田副武得知美軍已在萊特採取行動時,立即敦促大本營下達執行“捷1號”作戰的指令。豐田認為,日本失掉菲律賓就等於失掉了一切,日本與荷屬東印度群島之間的海上生命線就會被切斷,聯合艦隊就會從此處於被分割的狀態而被徹底打垮,日本本土也將陷於被封鎖的境地。

10月19日夜,麥克阿瑟的強大艦隊在萊特灣以東海面會合。天色漆黑,沒有月光。麥克阿瑟站在“納什維爾”號的船舷上,低頭俯視冥冥的海水,再抬頭仰望黑黑的天空,心中頓時升起一種“好像被裹在一件無形的斗篷裡”的感覺。戰前的氣氛,沉默中透著緊張。人們難以入睡,或憑欄凝視著黑夜,或在甲板上踱來踱去,或擠在軍官們的起居室裡圍看地圖,或躺在吊床上計算著時間。很少有人說話,大家都陷於沉思和不安之中。看著這一望無際的龐大艦隊,副官考特尼·惠特尼問麥克阿瑟:“將軍,有這麼強大的艦隊歸您指揮,您一定有一種大權在握之感吧?”麥克阿瑟回答道:“不,考特,不是這樣,我不禁想到這許多美國的好孩子,明天一早就要死在海灘上了。”說完,他回到艙內,翻開《聖經》,讀了幾個經常給他靈感和希望的段落。他“向仁慈的上帝禱告,保佑這裡的每一個人在早晨都平安無事”。那一夜,他睡得很香。

20日天剛放亮,金凱德的6艘戰列艦分別向杜拉格和塔克洛班兩個登陸點實施猛烈的炮火準備,島上升起一團團灰色的濃煙。隨後,巡洋艦、驅逐艦和炮艦駛近萊特島,在近距離實施更加猛烈的炮擊,整個海岸線成了一片火海。待濃煙消失後,原來長滿茂密樹木的海岸已成塵土覆蓋的廢墟。此時,麥克阿瑟的“納什維爾”號隨運輸艦一起駛進海灣,在離塔克洛班海灘兩英里的海面上拋錨。不到10點,麥克阿瑟在他的旗艦上看到,各路部隊正向帕洛附近的紅灘、聖何塞的白灘以及萊特島南端的帕納翁島上岸。北面是第10軍,南面是第24軍。兩路部隊在登陸中只遇到微弱的抵抗,很快就佔領了灘頭陣地。實際上,日軍根據新的防禦原則,為避免在灘頭遭受炮火打擊而造成不必要的傷亡,已將大部分守島部隊撤至艦炮射程以外的預設陣地,只在前沿部署了少量部隊以遲滯美軍的登陸行動。

美國爆虐日本聯合艦隊-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海戰萊特灣海戰(上)

整個上午,麥克阿瑟一直站在“納什維爾”號船舷上觀看登陸情況。下午1點多鐘,他回到艙內換了一套新的咔嘰布軍裝,頭戴戰鬥軟帽,眼睛上卡著一副墨鏡,手裡拿著那隻玉米芯菸斗,又出現在甲板上。他和薩瑟蘭、肯尼、司令部的其他軍官及新聞記者登上一艘登陸艇,接上在另一條船上的奧斯梅納總統和他的助手卡洛斯·羅慕洛,一同向紅灘駛去。這些人在艇上興奮地不斷重複著:“我們回來了。”麥克阿瑟更是激動不已,他拍著薩瑟蘭的膝蓋笑著說:“信不信由你,反正我們到了這裡。”

登陸艇離岸邊越來越近,艇上的人可以聽見岸上的喊系聲和步、機槍的射擊聲。在離岸還有幾十米的地方,登陸艇停了下來,放下舷梯。麥克阿瑟一行人跳下齊膝深的海水,向岸上走去,攝影記者不失時機地拍下了這一動人的涉水上岸場面。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情景之一,它向全世界表明麥克阿瑟終於實現了他的諾言。從登陸艇到岸上只有幾十步路,但在麥克阿瑟看來,“這幾十步卻是我有生以來意義最深長的腳步。當我走完這幾十步,站在沙灘上,我知道我確實回來了,回來打擊巴丹的死敵來了。因為在那裡的日軍屍體上,閃爍著本間將軍的王牌部隊第16師的徽章。”

美國爆虐日本聯合艦隊-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海戰萊特灣海戰(上)

岸上不遠處,仍不時傳來日軍射擊的槍聲,但麥克阿瑟卻鎮靜地到處轉悠。有人提醒他小心踩上地雷,他滿不在乎地回答說:“能炸死我的地雷還沒造出來呢!”有兩個士兵正趴在地上向敵人射擊,當麥克阿瑟走近他們時,其中一個捅了一下另一個:“喂!麥克阿瑟將軍。”另一個則繼續埋頭射擊,嘴裡噴著:“啊,是嗎,他大概把埃莉諾·羅斯福(總統夫人)也帶來了吧?”

麥克阿瑟和戰地指揮官聊了幾句後,招呼奧斯梅納,把手搭在他肩上,說道:“總統先生,到家了,怎麼樣?攻下塔克洛班後,我就把行政權交給你。這可能比原計劃的早一些,形勢發展很順利。”奧斯梅納回答說:“我已做好準備,將軍,你什麼時候交都可以。”這時,通信兵在灘頭架起了一臺無線電發射機,並把它與“納什維爾”號上的大功率主發射機相連,準備由麥克阿瑟和奧斯梅納發表廣播講話,通過數道頻率傳向菲律賓各地。下午2時,天開始下起雨來。麥克阿瑟站在爾中用充滿激情而略帶顫動的語調對著麥克風說:

這裡是自由之聲廣播電臺。我是麥克阿瑟將軍。菲律賓人民,我回來了!託上帝的福,我們的部隊又站在菲律賓這塊灑著我們兩國人民鮮血的土地上了。……團結在我的周圍!讓巴丹和科雷希多不屈不撓的精神發揚光大。當戰線向前推進到你們所在的地區時,你們要挺身出來戰鬥,利用每一個有利的機會打擊敵人。為了你們的家園和家庭,戰鬥!為了你們的子孫後代,戰鬥!為了你們神聖的死難者,戰鬥!不要害怕,讓每一個手臂都堅強如鋼,神聖的上帝為我們指路,去爭取正義的勝利!

隨後,奧斯梅納也發表了講話,他號召人民與美國通力合作:“美國已保證,將重建和恢復我們這個飽受戰火蹂躪的國家。為此我們已採取了某些措施,一俟恢復正常,將重建法律與秩序,恢復立憲政府的民主進程。”講完話後,麥克阿瑟和奧斯梅納離開海灘,走向灌木林,坐在一根木頭上繼續他們的談話。

登陸比預想的要順利。到傍晚,已有6萬餘部隊和10萬餘噸裝備、物資上陸。兩個登陸場均向島內推進一英里以上,塔克洛班的簡易機場已被佔領。麥克阿瑟回到“納什維爾”號上,提筆給羅斯福總統寫信,告訴他“作戰計劃進行得很順利”,菲律賓人正在進行出色的反擊,並建議在菲律賓解放後,“儘快給以其舉世矚目的獨立,這一定會使美國在遠東的威望上升到空前的程度”。第二天,他收到總統發來的一封賀電“舉國上下感激你,全國都在為你及你的部下成功地反攻回去而祈禱。”

美國爆虐日本聯合艦隊-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海戰萊特灣海戰(上)

其後兩天,麥克阿瑟的部隊繼續向前推進,佔領了杜拉格機場,並完全控制了塔克洛班。10月23日,麥克阿瑟和奧斯梅納一行乘吉普車前往塔克洛班,在省議會大廈的臺階上舉行菲律賓文官政府復位的正式儀式。麥克阿瑟向聚集在那裡的人們宣佈,以奧斯梅納為首的菲律賓國民政府重新建立起來了。他的講話很短,且不動感情,但每講一句都招來眾人的歡呼。隨後,軍號吹響,美國國旗和菲律賓國旗同時升起。麥克阿瑟轉身與奧斯梅納握手,並說:“現在,我和我的同事告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