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招的外行人,工資高我一倍


公司新招的外行人,工資高我一倍

最近,和身邊朋友聊天,發現招聘市場上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過去好公司都喜歡有相關經驗的,一說在某個行業做了十年,那簡直是炙手可熱。可如今,越來越多好公司,不看重經驗了。

公司同事前幾天才跟我吐槽,說自己堂堂一個老司機,被剛轉行的外行碾壓,人家薪水比他多了將近一倍,薪資倒掛成了巨大的心理創傷。本來,她覺得面子掛不住,打算辭職。可後來和這個“外行”工作了一陣子,才發現,優秀的員工未必需要經驗加持。

這個外行思維敏捷,視角獨特,學習能力又很強,上手極快,每個和他工作過的“老前輩”都覺得壓力山大,大家都說,按照他的成長速度,自己很快就沒什麼優勢了。

同事們忍不住感嘆,過去,總覺得隔行如隔山,所以專業經驗很值錢,現在越來越發現,好公司不僅不再像過去那樣看中經驗了,反而更喜歡這些跨界選手。

公司新招的外行人,工資高我一倍


公司新招的外行人,工資高我一倍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強調先發優勢,只要我更早得到了某個知識或者信息,我肯定比別人優秀。在職場上,有經驗的老員工面對新人,多多少少都會有這種“先發優勢”的優越感:我進公司比你早,在這家公司這個行業裡,很多經驗我早就有了,比你一個新人強多了。

但是,“先發優勢”就一定是優勢嗎?真的未必。

“餓了麼”就是個例子。“餓了麼”並不是最早涉足外賣行業的那一批公司,可他的創始團隊卻憑藉強大的學習能力,發現很多“借錢”經營的好點子,在燒錢的外賣行業殺出一條血路。他們學習國外的軟件服務公司,按照銷量提前收取年費,學習做輔助性的分析工作,將銷量好的餐廳數據分析出來,用分析結果指導其他商家,同時用分析服務換得更多的平臺費用。

所以,今天我們回看餓了麼的早期發展,一次次的逢凶化吉,其實背後一次次的快速學習和快速解困的自我迭代。而沒有這些能力的企業,無論有多早的先發優勢,終究都成了炮灰。

職場同樣如此。

“薪資倒掛”其實是給有經驗的老員工敲了警鐘,別以為“先發”就能保住你的高薪地位,比別人早開始未必能比別人做得好。有一個比經驗更重要的優勢,叫學習力。越來越多好公司,更注重一個人的學習力。

我之前就帶過一個實習生,95年的,從層層的筆試和麵試關裡突圍而出,能力確實優秀。雖說是職場新人,但他一進來,適應和應變能力就很突出。給他派活兒,他是最快給反饋的人;和他溝通,特別機靈,一說就懂。

一個學習能力強的人,能力值的積累速度是按天計算的,他的職場密度比別人高很多,經驗少的短板分分鐘就能填補。

公司新招的外行人,工資高我一倍


公司新招的外行人,工資高我一倍

其實,在職場很多人都明白,經驗是把雙刃劍,它既意味著熟練,也有可能意味著侷限。所以越來越多公司開始反思,成功或許需要適時反經驗。

摩托羅拉第一代手機的市場佔有率無人能敵,卻在數字手機市場輸給了做電纜起家的諾基亞。原因很簡單,摩托羅拉輝煌的戰績,成了它轉型最大的絆腳石,而從零起步的諾基亞,反而沒有包袱。

再說一個Airbnb的例子。Airbnb的創始人切斯基,之前是一個藝術家,做過設計師,和酒店業一點關係都沒有。切斯基創辦Airbnb的契機,是自己剛好沒錢繳房租了,看到旅店人滿為患,就把自己家的空氣床墊出租出去了。沒想到消息一發布就收到了回覆,這個小小的成功讓他看到了巨大的商機。最早創辦公司的時候,他和另外兩個合夥人之前都沒有經營公司的經驗,靠著快速學習,硬是帶著公司闖過了道道難關,現在Airbnb成了全球最大的短租平臺。

切斯基沒有傳統酒店業的從業經驗,但是正因為沒有經驗,反而讓他能另闢蹊徑,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開闢新商機。

公司新招的外行人,工資高我一倍

如果用所謂“專業”思維固步自封,用“專家意見”替代“市場意見”,一個企業會走向沒落。

如果被既定的思維框架給束縛和綁架,個人也就離被外行人打敗近了一步。所以,越來越多好公司,不那麼在乎經驗了。

就像張小龍說的,做偉大的產品,一定要有傻瓜心態。張小龍說自己要醞釀10分鐘,才能達到傻瓜狀態。這裡的“傻瓜”,其實就是要暫時忘記自己所謂的專家身份,忘記自己的種種頭銜,用最樸實、最外行的態度去面對產品。這種時候才能看到產品的利弊。

公司新招的外行人,工資高我一倍

最後,好公司願意給外行更多的機會,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花錢買“獨特”。

過去,谷歌是一個基因單一的公司,公司招聘時堅信只有技術人員才能理解技術,所以對於大多部門,招人的標準是技術水平高,經驗豐富。可是,如果你仔細留意這幾年谷歌招聘的新聞,會發現谷歌開始吸納“異類”做數據研究,有人文專業的畢業生,有藝術家,甚至MBA。現任谷歌創意營銷首席戰略官Abigail進谷歌前學的是社會人類學,在谷歌一邊做高管,一邊滿世界參加各地時裝週。

谷歌的這一個變化,正是因為意識到技術雖然重要,但是僅僅靠技術還遠遠不夠。這就意味著,未來,獨特會變得越來越值錢。

公司新招的外行人,工資高我一倍

真正優秀的人,會對這個時代的看得很清:流動性很高,變動速度越來越快。想要在這個時代活得好,僅僅靠在舒適區裡積攢的頭銜,已經很難了,學會從專才轉變成變成通才,才是更好的選擇。

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緻,我們常常強調專才的重要性,但卻忽視了一個真相:純粹的專才,是非常難出頭的。那些有名的專才,往往是有了通才的基礎。

做通才,並不意味著各個領域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而是說要在自己的專長之外多關注一些臨近領域的事情,關心社會變化的動向,並且時刻保持對新事物的敏銳度。

最近,無人餐廳、無人酒店頻頻亮相,不少人開始憂慮自己的未來。隨著技術的發展,經驗所帶來的優勢也會越來越少,畢竟和機器相比,人類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都差著十萬八千里。

所以,好公司越來越不看重專業經驗了,其實是這個世界對人的知識儲備要求更高了。

說了這麼多,不是想特別喪地告訴你專業沒用,而是想說,不要做被“專業”坑了的人,它只是職場能力體現的一個小方面,時時保持學習力,培養自己在崗位之外的獨特技能,更能讓你在職場上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