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收藏的那些事儿

中国自古就有收藏的传统,许多像“传家宝”、“聚宝盆”、“老物件”等都隐含着“收藏”的意思。


说说收藏的那些事儿

早在汉代就有艺术品收藏这一说,汉武帝刘彻“创置秘阁,以聚图书”以来,皇室和宫廷便成为中国艺术品收藏的重要中心,后发展到唐朝,艺术品成为商品,“佣书”市场出现,真正的纯书法市场开始建立。

唐代的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张怀瓘在《书估》中反映出唐代书法市场的繁荣:“如大王草书子直一百,五字乃敌一行行书,三行行书敌一行真正”;

王羲之也留存有竹扇题字的佳话: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的一座桥,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说说收藏的那些事儿

每个时代都留下了艺术品收藏的印记,明清时期更有我们的“大猪蹄子”乾隆爱书画如命,每每收到一幅名作,他都要盖上各种印章。时代在发展,也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收藏之路。

来到融艺以前,收藏对于我而言好像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义,这样说吧,我的生活中可能已经接触收藏,甚至已经开始收藏,而我却没有意识原来我是一名收藏者。可能大家也和我有相同的感受,总是潜意识的认为我不懂收藏,殊不知你已经是个收藏者。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问大家几个问题,你小时候有过一段时间喜欢收集笔芯吗?你有集邮的习惯吗?你有老物件却不舍得丢的时候吗?你有已经不再出版的书籍吗?你有看到钱币上连号的数字便把它单独放在一处吗?你有老一辈的钱币吗?你有一毛的硬币想存着吗?……

说说收藏的那些事儿

难道这些就不可以被称之为是收藏吗?其实收藏就在我们身边,它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所以请不要再说我不懂收藏,而是要去试着读懂它。

说到艺术品收藏,那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是它让我们见证了中国的成长和辉煌。

我为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我是画家的经纪人,我是艺术品投资与收藏的普及者而自豪!

说说收藏的那些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