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醫“引火歸原”法

論中醫“引火歸原”法

本文僅供參考、討論、學習。不作為用藥參考,否則後果自負。本資料小編到手時,文中並無提及作者。如若作者看到本文,請及時通知小編,小編把您的名字放上來。如若侵權,立刪。再次感謝作者為我們學習中醫提供這樣的好資料。

論中醫“引火歸原”法

引火歸原是針對“火不歸原”的病理而提出的治法,適用於腎陽虛,陽不歸宅,虛陽浮越於上;或寒邪內盛,逼陽於外或格陽於上者。

表現為上盛下虛,面色浮紅,頭暈耳鳴,口舌糜爛,齒齦腫痛,腰痠腿軟,兩足發涼,大便溏薄或下利清谷,舌質嫩紅,脈虛大無力。

臨床上對上熱容易掌握,下寒則較難辨析。其實下寒特別注意“腳”即可抓住。辨證時一定要問病人的腳冷不冷,凡腳冷同時有陽虛見證即可用陽藥,使陰消陽旺,真陽歸位。

論中醫“引火歸原”法

引火歸原法的常用方為都氣丸加肉桂,藥用附子、肉桂、熟地、山萸肉、五味子。

在用肉桂、附子以引火歸原時要注意掌握配伍。如同時用龍骨、牡蠣、磁石等重鎮藥以潛陽,使浮越之陽更好地歸下,不能純剛無柔。配伍重鎮與養陰藥,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應該說明的是,陰虛火旺者也能用陽藥,這是作為反佐法而運用的。在大量滋陰藥中可少加肉桂或附子等溫陽藥,以免純陰格拒,即張景嶽所說的“從陰引陽”之意。但要分清使用陽藥與陰藥的主次。引火歸原法以溫陽藥為主,少佐養陰藥;而陰虛火旺者,以真陰虧損為本,真陽浮越為標,故當以大量養陰藥為主,少佐陽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