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山石:油画艺术的品格与油画本体语言的价值——罗马尼亚油画大师柯尔内留巴巴(上)

全山石:油画艺术的品格与油画本体语言的价值——罗马尼亚油画大师柯尔内留巴巴(上)

柯尔内留·巴巴

艺术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宝贵财富,优秀的艺术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和艺术感染力,给人们以心灵的愉悦、精神的满足和审美的享受。艺术是一种认识生活的手段,艺术家往往通过描述极其普通、平凡的生活现象去揭示人类生存的本质,使人们得到心灵净化与升华。巴巴可以说是20世纪在东欧国家中最杰出的油画大师,他的艺术成就使他跻身于20世纪写实油画中有杰出贡献的世界级油画家之列。

启蒙时期的艰辛与奋斗

1906年11月18日,柯尔内留·巴巴出生于罗马尼亚南部的克拉约瓦一个知识份子家里。他的父亲乔治·格奥尔基·巴巴(注)(1863–1953)是一个优秀的画家,曾留学奥地利维也纳美术学院。在那里,他得到匈牙利冯·比辛根伯爵的帮助,伯爵注意到这个可怜孤儿的艺术天赋,提供给他奖学金,使他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回国后,他在自己的家乡克拉约瓦建立了一个工作室,以卖画为生。柯尔内留·巴巴就生长在这个富有艺术氛围的家庭里。

(注:他是曾被一位老妇人抚养的孤儿,其曾祖父被昵称为(Albabei)(老妇),因此巴巴的名字实际上是“婆婆”的意思。)

六岁时,他的父亲就让幼小的巴巴坐在高凳上开始写生石膏像,严格要求孩子努力画准轮廓、比例、透视、明暗及层次关系。他一直学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才告一段落,那时巴巴才10岁。他的父亲还要求孩子在文学和音乐上有所修养,要他多读书並要求学会拉小提琴,培养他有良好的审美情操和艺术修养。巴巴记得:“一天在家里的阁楼里发现一些旧书中,有巴尔扎克的,也有陀斯达耶夫斯基的小说。”他除了翻阅这些书外,对音乐也逐渐有了兴趣。

“一个难忘的夜晚,我的老师送我一张国家剧院的音乐票。埃奈斯库超级出众的外表,他的小提琴在我看来似乎被镀上了金子,大厅里绝对的沉默让我喘不过气来……我的心脏激烈地跳动,这个非凡的身影留在我身边,并且强烈地影响我为他画肖像……对他的记忆在70年代后依然存在。”

全山石:油画艺术的品格与油画本体语言的价值——罗马尼亚油画大师柯尔内留巴巴(上)

《乔治·埃内斯库》 水墨 1957年

中学毕业后,巴巴报考了美术学院,同时也报考了文学院。可是他第一年没有考上美术学院,第二年再次报考却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了,那时的巴巴正好20岁。

巴巴进入美术学院后,发现学院的教学过于沉闷、死板,他觉得学不到东西,大失所望。于是,他半年后就离开了美院,而继续去念他的文学院课程,后来获得了布加勒斯特文学和哲学学院的文凭。可是巴巴对文凭不感兴趣,在他看来这只是为了“谋生”而已,而对绘画的兴趣依然不减。巴巴青年时代就显露出他的艺术天赋,1922年完成自画像时才16岁,而《画家的母亲》的肖像画就是在布加勒斯特学习文学期间画的,已经显现出能抓住人物性格特征的肖像画家的基本功。

全山石:油画艺术的品格与油画本体语言的价值——罗马尼亚油画大师柯尔内留巴巴(上)

《画家的母亲》素描 23.5X17.5cm 1927年

巴巴回忆道:“在1934年夏天,在我父亲的建议下,我们决定在百乐赫库拉内游客经常光顾的一个小亭子里举办联展。据我的回忆,这次展览在公众中是非常火爆的……在参观中我注意到有对不寻常的夫妇,一位绅士和女士,常停下来关注我的作品。原来,他是布加勒斯特知名人物,绘画爱好者。其实当时我还没有获得绘画学位,可是他强烈鼓励我尽快去雅西,那里美术学院的所有老师包括托依查教授都是他的朋友。我决定离开去雅西,打算在那里逗留二三个月,但最终我先后呆了大约16年(1934-1950)。”

于是,也就在1934年的秋天,巴巴又到了雅西美术学院学习,在那里度过四年的学院生涯。在美术学院里,他有幸得到著名油画家耐克雷·托依查Tonitza教授的指导和帮助。托依查是位很有天赋的画家,也是一个善于指导学生的好老师。他不仅在艺术技巧上给巴巴很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给他在艺术道路上指明方向——作为一个艺术家应有的崇高职责。巴巴回忆道:“和托依查教授相遇,对我来说意味着发现了和帮助我在艺术道路中找到方向......托依查不像一般人那样给每张画进行修改,而是面对学生的习作讲解关于绘画、调色板、颜料、形体等本质性问题。”“从他的言谈中,我才理解了风格的重要性,光与影的对比,隐喻的表达方法,放弃修饰的意义和肖像绘画的神秘性……”因此,托依查对巴巴的成长实为重要,甚至影响他的一生。

战后时期的抗争与奠基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罗马尼亚虽然解放了,然而战争所遗留的创伤难以抹去,给人们带来十分艰难的生活。巴巴自然也经历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1946年,他回到雅西美术学院担任绘画系讲师。生活上的艰难凭他的意志和毅力是容易克服的,尤其是他已经过一段战争时期的自身磨炼。可是当年对来自斯大林思想体系的专制和在文艺政策上的禁锢,以及那些文艺上虚假的宣传,使他在精神上和创作上感到十分压抑。他自己努力保持那种永恒的绘画语言和富有表现力的作画手法,努力表现他日常所见的熟悉生活。1948年,巴巴创作了油画《棋手》,这是一幅反映现实生活非常成功的作品,不论从选材、构图、色彩还是人物表情刻画均入木三分,可是却被当时官方认为是件典型的形式主义作品,缺乏那种献身于社会主义的热情和虔诚而受到指责。

全山石:油画艺术的品格与油画本体语言的价值——罗马尼亚油画大师柯尔内留巴巴(上)

《棋手》油画 100.8X93cm 1948年

在这种极左思潮的指责、漠视和批评下,巴巴的心里受到极大的打击和挫伤,也由于他的所谓离经叛道而被边缘化,被排斥在雅西美术研究院之外。于是他决定离开雅西去布加勒斯特,总以为这只是雅西那个圈子里对他的歧视。可是到了布加勒斯特不久,他为罗马尼亚著名作家米哈依.塞多维亚努的一部小说所作的插图却被国家出版社退稿回来,其理由也是作者绘画风格存在形式主义的缘故,对巴巴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全山石:油画艺术的品格与油画本体语言的价值——罗马尼亚油画大师柯尔内留巴巴(上)

小说《米克力亚珂珂尔》插图之一 54.5X27cm

全山石:油画艺术的品格与油画本体语言的价值——罗马尼亚油画大师柯尔内留巴巴(上)

小说《米克力亚珂珂尔》插图之二 54.5X27cm

逐渐地,人们对巴巴的创作形成了一种看法,认为他是一个顽固、高傲、自大的脱离社会现实的独行者。戏剧性的转变是那位著名作家塞多维亚努同意让巴巴为他画像,画得十分成功。巴巴在日记中写道:“这幅作品同时代表了惊奇与对抗,反对这个时代所作出的批判。在古典现实主义范围内,它的出现使任何干预甚至是最无休止的煽动宣传也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它更确保了人们对我作品的尊重。”1953年,巴巴为妻子也画了肖像,这幅肖像虽然看起来简单,但作者捕捉到了她的内心世界,反映出她那忧郁冥想的精神元素。同年,巴巴在市政剧院看到了女演员布朗拉特(Lucia Sturdza Bulandra)的精彩表演,天鹅绒的连衣裙,白色的褶边,庄重的服装与白色花边相互衬托的和谐视觉效果,加上橙红的发型与冷色金属的饰品互相映衬下,显得格外高贵夺目,诱发出巴巴画她肖像的兴奋。他把这位有修养的著名演员描绘得惟妙惟肖,画中的女主角,左手护在椅子上,右手持着眼镜,头部微微倾斜,双目注视着观众,姿态稳重、大方,是一幅杰出的肖像画。1957年,巴巴从意大利旅行回来不久,又画了《粉红女郎的肖像》和《庄巴克强(K.H.Zambaccian)肖像》,完全以不同的手法表现二位完全不一样的人物和不同职业、个性的肖像。这一系列的肖像作品无可争辩地奠定了巴巴是一位杰出的肖像画家的地位。

巴巴一直主张坚持和借鉴古典传统的油画与本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相结合,关注生活,同情农民。早在1942年他就创作了如《晚餐》这样的作品:画面描绘的是农民一家,经过一天的辛勤劳动,一家人围绕着餐桌正在晚餐,可是从他们的餐桌上和表情上反映出当年农村艰辛生活的现实。1947年创作的《农民起义》、1949年的《小憩》、1950年的《参加合作社》等等作品,都充分反咉出巴巴对农民的关注和同情,并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客观地反映出那个年代的农民生活。长期以来巴巴一直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自己心目中的真实生活,他既不按照当年提倡的来自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艺术作品中去粉饰生活、歌功颂德,也不以西方的现代主义美学思想、以经济利益至上的观念去描绘资产阶级花天酒地的生活,描绘丰艳的女人体。因此,他常常既被来自左的方面批评他的画作为形式主义,也被来自西方现代主义的方面批评他的作品有着陈旧的文艺复兴传统式的色彩。

但他坚持按照艺术规律、强调艺术特性、强调油画本体语言来探索自己的艺术道路。他成功地于1954年创作了《田间休息》,1958年创作了《农民》,1960年创作了《炼钢工人》等作品。在巴巴看来,艺术特性是与生俱来的,不是靠模仿和跟着时尚随波逐流。当年提倡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把社会主义的政治概念与现实主义的文艺概念混淆在一起。艺术有其本体的独立价值,应该按照艺术的自身规律画自己所见、自己所理解的生活,按自己所应遵循的油画的本体语言规律,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生活的理解。《田间休息》就是巴巴根据日常所见的农民生活中的简单情节,表现农民一家田间劳动过程中的田间休息。画面中间是一个农妇,守护着疲倦入睡的丈夫和孩子,她的双肩疲倦地下垂,双手紧握,自然地放在黑色的裙子上,头部略微倾斜,目光充满着悲伤和忧虑,白色的头布更加衬托出母亲慈祥、善良的内心世界,使观者目光紧紧聚焦在那个妇女的脸部表情上,成功地塑造出当年罗马尼亚这一时期农民的艰辛的生活。这是巴巴通过母亲这个永恒的主题,表达对伟大的爱的呼唤!这幅作品感动着许多人,也感动着笔者。记得1977年,本人在上海观看罗马尼亚十九、二十世纪绘画展览时,曾专程到现场临摹,因此印象格外深刻。

全山石:油画艺术的品格与油画本体语言的价值——罗马尼亚油画大师柯尔内留巴巴(上)

《田间休息》布面油画 1954年

全山石:油画艺术的品格与油画本体语言的价值——罗马尼亚油画大师柯尔内留巴巴(上)

《农民》布面油画 1958年

巴巴于1960年创作的《炼钢工人》更以概括有力的笔触和刀痕,充分运用油画语言塑造出老、中、青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炼钢工人的刚毅形象。纪念碑式的构图,浓重的色彩和概括、强有力的明暗对比,令人过目难忘。这些作品的成功,充分说明巴巴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的敏锐。他热爱自己的工人和农民,热爱祖国,他只渴望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和一个不受任何约束的艺术天地。

全山石:油画艺术的品格与油画本体语言的价值——罗马尼亚油画大师柯尔内留巴巴(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