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基收益率持續下行 四季度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2.77%

下半年以來,隨著市場資金的寬鬆,貨幣市場基金收益率持續下行,加之面臨銀行現金理財產品的強有力競爭,佔據公募基金半壁江山的貨基規模增長遭遇壓力。

平均收益率繼續回落

10月份以來,在資本面整體較為寬鬆的大背景下,貨幣市場利率中樞下降,帶動貨幣基金收益率繼續回落。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1月28日,四季度以來納入統計的647只貨幣市場基金(份額分開計算)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為2.77%,較三季度的3.34%進一步下滑。

從收益率分佈來看,四季度以來,僅有不到三成的貨幣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超過3%,少數基金的收益率甚至已經跌破2%。市場較為關注的天弘餘額寶貨幣基金近期的7日年化收益率一直徘徊在2.5%一線。

天風證券固收分析師孫彬彬分析,今年以來貨幣基金久期持續拉長,目前已處於較高位置,在當前的監管約束下進一步加久期的空間有限。如果資金和短端利率持續位於低位,在久期無法拉長的情況下,收益率可能進一步回落。

規模增長持續承壓

值得注意的是,在貨幣基金收益率持續下行的情況下,由於面臨銀行類貨幣產品的衝擊,貨幣基金規模增長遭遇壓力,增速已經放緩,甚至9月份出現了一定的下降,規模拐點似已經初露端倪。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貨幣基金規模為8.26萬億元,而在8月底這一數據為8.95萬億元,也就是說,9月貨基規模縮減0.69萬億元,環比下降7.71%。

從貨幣ETF的場內份額來看,根據Choice數據,9月以來貨幣ETF場內份額減少3.05億份左右。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資管新規的逐步推進,銀行理財新規與銀行理財子公司新規先後出臺,目前在具有託管業務資質的27家銀行中,包含四大行在內的約20家銀行已經陸續宣佈設立理財子公司,公募基金行業將因此承受一定的壓力,而首當其衝的顯然是貨幣基金。

華創證券研究報告分析,因為銀行投資限制更松以及對客戶流動性把控更有優勢,未來銀行開放式理財產品收益優勢有望保持。在銀行理財購買門檻下降的同時,貨基T+0贖回提現受到限制,未來銀行現金管理類工具收益以外的優勢也會更加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以來,隨著監管趨嚴,貨幣基金中機構投資者份額增長放緩,個人投資者逐漸成為主要增長來源。二季度貨基規模增長基本全部來自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份額甚至出現萎縮,個人投資者份額佔比進一步提升至66.66%。而收益率和投資便利性是個人投資者的重要關注點。

由於貨幣基金收益率的下滑,諸多基金公司已經不再將這一品種作為年底拓展規模的重點,轉而大力營銷債券基金。

货基收益率持续下行 四季度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2.7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