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穴位是感冒、痛經、咳嗽的“特效穴” ,輕輕按下,統統痊癒!

穴位,也叫穴道。尋找穴道的訣竅,在網上都有詳細的說明。這裡僅就一般尋找穴道的訣竅,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些穴位是感冒、痛經、咳嗽的“特效穴” ,輕輕按下,統統痊癒!

穴道,也就是出現反應的地方。身體有異常,穴道上便會出現各種反應。這些反應包括:

①用手指一壓,會有痛感(壓痛);

②以指觸摸,有硬塊(硬結);

③稍一刺激,皮膚便會刺癢(感覺敏感);

④出現黑痔、斑(色素沉澱);

⑤和周圍的皮膚產生溫度差(溫度變化)等。

這些反應有無出現,是有無穴道的重要標誌。若找到穴道,先壓壓、捏捏皮膚看看。若出現前述的反應,即可判斷有穴道在。

這些穴位是感冒、痛經、咳嗽的“特效穴” ,輕輕按下,統統痊癒!

另外,在穴道的找法中,頻頻出現“兩指寬”、“三指寬”等字眼,這是計算穴道位置時的基準,有“同身尺寸”之說。例如,“一指寬”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寬度;“兩指寬”則是指食指與中指並列,第二關節(指尖算起的第二個關節)部分所量的寬度。

手指的大小、寬度,依年齡、體格、性別而有極大的不同。以此法確定穴道位置時,務必以患者的指寬度來找。

普通感冒

臨床上主要有以下症狀:鼻塞、流涕、噴嚏、頭痛、發 熱等。一般來說,普通感冒主要因風邪侵襲人體所致,病程較短且容 易痊癒。在冬春之際,主要兼夾寒邪,而出現無汗、頭痛、流清鼻涕、 喉癢、咳嗽、痰稀色白、穿衣烤火。亦有冷感等風寒感冒的症狀,也有 的是因風寒失治、病邪從寒化熱,出現如發熱重、出汗、頭漲痛、咽 喉腫痛、流濁涕、咳嗽、咳稠黃痰等症狀。此為化熱型普通感冒。

這些穴位是感冒、痛經、咳嗽的“特效穴” ,輕輕按下,統統痊癒!

1、選穴

風寒型應祛風散寒、解表宣肺。選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陰肺經、 手陽明大腸經、督脈、任脈之腧穴,配以相關腧穴。

取穴有中府、風門、風池、風府、肺俞,合谷、太陽、迎香、肩井、印堂化熱型應疏風救熱、解表清肺,外加大椎曲池、天突、膻中等穴。

2、基本操作方法

風寒型按揉印堂、太陽、迎香,分抹前額,拿按合谷、外關,以 人體出汗為度,然後用力拿捏風池、肩井,依次按揉中府、風門、風 池、肺俞(每穴操作時間為 1~2 分鐘),接著再按揉上背部 1~2 分鐘, 最後拿捏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 1~2 遍。

這些穴位是感冒、痛經、咳嗽的“特效穴” ,輕輕按下,統統痊癒!

化熱型按揉印堂、太陽、迎香,分抹前額,然後從肩部沿手陽明 大腸經和手太陰肺經向手指末端拿揉 1~2 遍,重點按揉曲池、尺澤、 外關、合谷、魚際,拿揉風池,再著力按揉中府、天突、膻中,拿捏 肩井,按摩上背部 1~2 分鐘,並點按大椎、肺俞(每穴操作時間為 1 ~2 分鐘),拍打上背至兩肩 5 遍,並沿督脈和膀胱經從上背部向腰部拍打 5 遍。

風寒型按摩印堂、迎香,分推前額,能止頭痛、通鼻竅;按肺俞 與中府(肺募穴、手、足太陰經交會穴),乃俞募相配,能宣肺解表, 止咳嗽,除鼻塞;按風門(足太陽經與督脈交會穴),可散風止咳, 除熱,止頭痛、項強;按揉拿捏風門、風池(足少陽、陽維之會)、 肩井(足少陽、陽維之會),可解表散寒止頭項疼痛;按揉合谷(手陽明經之原穴)、外關(八脈交會穴),可疏風清熱、舒筋活絡,能 加強解表之力。

化熱型點按大椎(諸陽之會)能宣通三陽經氣,具有良好的解熱 作用;按風池可疏風散熱解表;按曲池(手陽明經之合穴)、合谷能 瀉肺熱,除咳嗽並消除咽喉腫痛;按膻中(手、足陽明經交會穴)、 天突(陰維、任脈之會)可止咳,消除咽喉腫痛。

這些穴位是感冒、痛經、咳嗽的“特效穴” ,輕輕按下,統統痊癒!

中醫推拿按摩治療上述普通感冒,輕證 3~4 次即可痊癒。在操作時當避風寒。同時,患者也要在飲食起居上注意防寒保暖,多飲開水, 避免過度勞累。由於按摩治療一般無不良反應,所以這種方法尤其適 合小孩、老人和準備孕育者。對於孕婦,在醫生的指導下可減除合谷 等穴。


先是按摩背腰部,再按摩腹部,後按摩下肢。先塗擦活血藥液(如藥油、藥酒),後再進行按摩:

1、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背腰部胸椎第 11 節至腰椎第 2 節,並揉按兩側的肌肉和相關的脊中、懸樞、命門、夾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志室等穴;

這些穴位是感冒、痛經、咳嗽的“特效穴” ,輕輕按下,統統痊癒!

2、用拳頭輕捶背腰部壓痛處;3、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和神闕、氣海、關元、天樞、外陵、大巨等穴;4、用手指捏按下肢的陰包、血海、三陰交、太沖等穴。

3療效:

一般按摩背腰部 5 分鐘後開始減輕腹部疼痛。繼續按摩背腰部和腹部 20 分鐘,腹痛可消失。

每天按摩 1 次,連續按摩 3—5 天,以往有痛經史者,可在月經到來前 2 天開始按摩。如要鞏固療效,可隔 2—3 天按摩 1 次,要達到理想的效果需持之以恆。

痛經患者在治療中,要注重自我保健,經期要注意保暖,避免淋雨,忌食生冷食品;情緒穩定,精神愉悅;膳食合理平衡;生活規律,勞逸結合,保證睡眠;適度參加運動鍛鍊,但忌乾重活及劇烈運動。做到以上幾點,有利減少痛經發作。

這些穴位是感冒、痛經、咳嗽的“特效穴” ,輕輕按下,統統痊癒!

“肺俞”穴位於第三胸椎和第四胸椎中間向左右 2 釐米處。咳痰時,一邊吐氣一邊在此強壓 6 秒鐘,如此重複三次,這時你所感受的喉嚨異物便會消失淨盡。小孩指壓不可太強,但應增加次數。

在第五胸椎上部左右 2 釐米是“厥陰俞”穴,只要在此處用力壓 6 秒鐘,不論是急性咳嗽或喉嚨有異物存在,會立即止咳。採用這種方法時,必須邊吐氣邊進行,只要重複三次就能見效。另一種方法是在鎖骨中間“天突”穴採用相同指壓方法,止咳效果也非常顯著。如果小孩的話,不妨減輕壓力,增加次數,也會收到相同的止咳功效。

好了,今天的十二穴位知識就到這裡。我是藥材養生小窩,專業為大家分享養生知識,喜歡的話,點擊一下右上角的紅色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