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英特爾的科技巨頭:曾佔全球70%芯片市場,創1258億市值神話

一直以來,中國的芯片都是一個短板,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芯片組設計公司的數量一度達到百家,但是都相繼消失,雖然前景不明,但當時也是有著能與英特爾抗衡的芯片巨頭。

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臺灣地區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曾經是全球最大的主板南北橋芯片廠商。

超越英特爾的科技巨頭:曾佔全球70%芯片市場,創1258億市值神話

威盛芯片組市場佔有率一度達到70%

威盛一開始也只是一家代理工廠,後來改變策略自己研發設計主機板,一躍成為主機板市場第一,後來繼續向更高領域發起挑戰,做起了芯片,由低端市場打入,博得芯片市場的一席之地,當時的威盛市值不足25億美元。

超越英特爾的科技巨頭:曾佔全球70%芯片市場,創1258億市值神話

威盛的掌門人王雪紅並不是沒有頭腦,她選擇了投入力量進行創新,因為她清楚在芯片市場的最大對手是英特爾,如果無法創新,威盛也將止步。

超越英特爾的科技巨頭:曾佔全球70%芯片市場,創1258億市值神話

1999年7月,威盛正式推出了自主研發的PC 133芯片組,其主推的內存規格要比當時英特爾奔騰3處理器的內存規格更具性價比,威盛由此打響名號。

威盛的芯片的性價比高,這讓許多國際大廠都樂意接受,威盛的訂單紛至沓來,

超越英特爾獲得了超過一半的市場佔有率,一度達到70%!2000年,以629元的天價榮登股王,締造了1258億元臺幣的市值。

超越英特爾的科技巨頭:曾佔全球70%芯片市場,創1258億市值神話

威盛收購Cyrix、S3,成為第三大CPU、GPU廠商

1999年,威盛收購Cyrix,成為第三大處理器廠商,Cyrix是和AMD一起拿到X86授權的廠商。2000年,威盛收購S3圖形部門,成為第三大顯示芯片廠商,其中,S3與英特爾簽署有交叉授權協議。也就是說,威盛通過對S3的收購也擁有了英特爾的部分專利。

超越英特爾的科技巨頭:曾佔全球70%芯片市場,創1258億市值神話

威盛成為第一家同時擁有CPU、GPU和芯片組的廠商。一時達到巔峰狀態,芯片組在業界數一數二,掌握了大量核心技術,風頭無兩,被稱為臺灣英特爾

然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威盛發展過於快速,觸動了行業老大的地位,並且讓對手有了可乘之機。

威盛與英特爾的專利大戰

1999年,英特爾起訴威盛給AMD造的芯片組侵犯了英特爾的專利。2000年這官司部分和解,2001年才完全和解。

2001年,英特爾押寶RDRAM內存失敗,市場被DDR的芯片組佔領,威盛和AMD主導的DDR內存大獲全勝,威盛和AMD組合一路高歌猛進。然而大佬就是大佬,英特爾當時的市場份額依然過半,威盛不甘於只在AMD平臺玩,野心漸起。

超越英特爾的科技巨頭:曾佔全球70%芯片市場,創1258億市值神話

於是威盛憑著之前收購的S3所擁有大量英特爾交叉授權協議,在沒有拿到英特爾官方授權的情況下就推出了新的芯片組,威盛和英特爾再次掀起專利風波。

2001年9月,英特爾起訴威盛的P4X266芯片組侵犯了5項專利,威盛反訴英特爾侵犯了內存專利,然後英特爾追訴威盛的C3處理器侵犯了5項專利,要求禁售C3處理器。並且向主板廠商施壓不得使用威盛芯片組,否則不給報銷並且加收專利罰金。

超越英特爾的科技巨頭:曾佔全球70%芯片市場,創1258億市值神話

雖然威盛表示可幫廠商報銷一切費用,但是臺灣主板大廠都不敢使用了,英特爾藉機扛過了RDRAM芯片組的失敗,2001年底發佈支持DDR內存的845D芯片組,一掃前期敗筆,並且讓威盛吃了一記重拳,最終強龍壓過了地頭蛇。

超越英特爾的科技巨頭:曾佔全球70%芯片市場,創1258億市值神話

2003年4月,英特爾和威盛達成和解,雙方撤銷了在5個國家提出的11次訴訟共27項專利爭議,簽署為期十年的交叉授權協議。然而威盛昔日的榮光已經無法挽回,並於2008年宣佈退出主板芯片組市場,停止為英特爾和AMD代工生產PC平臺,2017年虧損606.39萬元。

為何威盛在與英特爾和解後無法繼續發光發熱?

威盛失利,英偉達強勢殺入AMD平臺

2001年,英偉達進軍芯片組,nForce1代並不成功,但是首款支持雙通道DDR內存的芯片組點爆市場。2002年,nForce2發佈,迅速成為了AMD平臺首選芯片組。

超越英特爾的科技巨頭:曾佔全球70%芯片市場,創1258億市值神話

當時的威盛忙於和英特爾打專利戰,重心都集中在了英特爾平臺,忽略了AMD平臺,導致後院失火。直到2004年威盛才推出了支持雙通道DDR的KT880芯片組,但是市場佔有率已經無法挽回,依舊在逐漸下滑。

超越英特爾的科技巨頭:曾佔全球70%芯片市場,創1258億市值神話

威盛與英特爾打了為期兩年半的專利戰,雖然得到了不錯的結果,但是由於威盛的忽略,失去了AMD平臺的大部分市場,創新不足,可以說這兩年半是威盛失敗的根本原因。

威盛的成功一開始是來自於自身的創新,但由於專利訴訟纏身,無法專注於芯片組的研發,導致失去了市場。威盛失敗正是吃了專利的虧,正是由於技術授權的問題,威盛的芯片組一直處於毛利率下滑的過程中。為了贏利威盛丟下了主業,延伸到其他領域,更是撿了芝麻漏了西瓜

威盛不專注本身領域,顧此失彼,被英偉達乘虛而入攻城略地,進一步失去市場,長期的專利問題,拖累了威盛的發展

誠然,英特爾的糾纏是一切開始的元兇,但是威盛盲目為贏利而開拓其他不熟悉的領域也是其失敗的一大原因,畢竟,專利技術方面的創新才是企業的立足之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